學(xué)而第一
101
【原文】 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
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孔子說:“學(xué)習(xí)而按時溫習(xí)它,不也高興嗎?有朋友從遠(yuǎn)
方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102
【原文】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
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
之本與!”
【譯文】 有子說:“做人孝敬父母、敬愛兄長卻喜歡冒犯上級的,
很少;不喜歡冒犯上級卻喜歡作亂的,從來沒有。君子致力于根本,
根本建立了,道也就產(chǎn)生了。孝敬父母、敬愛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
吧!”
*(老萊子娛親)周朝的老萊子,對父母非常孝順,事事都能揣
摩父母的心意。老萊子七十歲了,他的父母還健在。為了讓父母高興,
他常常穿著五彩斑斕的衣服,模仿小孩子的樣子,在老父老母身邊手
舞足蹈。一天,老萊子挑水進(jìn)門,假裝跌倒,臥地不起,還故意發(fā)出
小兒般的哭聲,做出種種嬌癡之態(tài),惹得父母開懷大笑。老萊子以此
娛樂雙親,直到父母去世。后來,老萊子自己也活了一百多歲。 揮卸美裰?。?/span>?
103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儀容偽善,這是很少有仁愛的!”
104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
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謀事是否盡心了
呢?與朋友交往是否守信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實(shí)踐過呢?”
105
【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譯文】 孔子說:“治理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家,要嚴(yán)肅慎重地處理
政事并講究信用,節(jié)約用度并愛護(hù)官吏,役使老百姓在恰當(dāng)?shù)臅r候。”
106
【原文】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jǐn)而信,泛愛眾,而親
仁。行有余力,則以學(xué)文。”
【譯文】 孔子說:“年輕人在家里孝順父母,在外面敬愛兄長,謹(jǐn)
慎而守信,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做到這些之后還有多余精力,
就去學(xué)習(xí)文獻(xiàn)。” 聧峂%?粂>訶遄陲P
*(為父浣洗)漢朝時,有個叫石建的人,年紀(jì)很大,頭發(fā)也白
了,但他的父親萬石君還健在。石建每逢五天一次的假日,就回家探
望父親。到了自己房里,便悄悄向侍者了解父親近況,拿來父親的內(nèi)
衣,親自洗干凈,再交給侍者,還不敢讓父親知道,認(rèn)為這是日常必
做的事情。石建這種數(shù)十年如一日孝敬長輩、體貼入微的優(yōu)良品格,
是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
107
【原文】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
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xué),吾必謂之學(xué)矣。”
【譯文】 子夏說:“敬重德行替代重視容貌,事奉父母能竭盡其力,
事奉君主能獻(xiàn)出生命,與朋友交往能言而有信。這種人雖說沒學(xué)過,
我一定認(rèn)為他已經(jīng)學(xué)習(xí)過了。”
108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xué)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
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譯文】 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yán),所學(xué)的東西就不會
鞏固。要以忠信為主。不要與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就不
要怕改正。”
*(叔母教子)西晉時期,河南郡新安縣到處流傳著皇甫謐折節(jié)
向?qū)W的故事?;矢χk,字士安,出生于世家大族,曾祖父是東漢靈帝€[1]猨
時大官僚皇甫嵩。雖說漢亡晉興,但皇甫家族的顯赫家世仍為時人矚
目。然而,年輕的皇甫謐卻讓人非常失望。皇甫謐從小過繼給叔父,
跟隨叔父母生活。叔父母將他看作親生骨肉,十分疼愛,指望他能讀
書好學(xué),日后求得一官半職,光耀門庭。誰知這侄兒偏偏不愛讀書,
經(jīng)常在外游蕩,甚至徹夜不歸。眼看他的小伙伴們都已經(jīng)成家立業(yè),
有的早到衙門任職做官了。而他二十多歲仍然稚氣未脫,常與一些八、
九歲的小男孩傻乎乎地玩著軍事游戲,氣得叔父母兩眼直冒煙。叔母
為了管教侄兒,暗地里不知流過多少淚。一天,在外玩得滿頭大汗的
皇甫謐,抱著一些不知從哪里弄來的瓜果,興高采烈地送到叔母面前,
說是孝敬母親,以為叔母一定會高興。見到這一情景,她強(qiáng)忍著內(nèi)心
的不滿和辛酸,沒有接侄兒的瓜果,卻把他叫到跟前,語重心長地對
他說:“兒啊,你都二十多歲了,還一點(diǎn)不懂事,一味地任性貪玩,
什么時候你能成器呢?你這個樣子,即使拿牛羊豬肉給我吃,也絲毫
不能安慰我?。?#8221;皇甫謐呆呆地站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叔母長嘆
了一聲,接著說:“過去孟母三遷,終于使孟子走上正路,成為一名
學(xué)者。難道是我沒有選擇好鄰居,讓他們把你帶壞了?唉,怎么能怪
人家呢?鄰居的子弟哪個像你這樣頑皮愚鈍!看來還是我對你教育不
夠,或是教育不得法吧。兒啊,娘也管教不了你。勤學(xué)修身,全靠你
自己努力,最終也是你自己受益。”說罷,叔母不禁聲淚俱下。皇甫
謐以前總是聽到叔父母大聲呵斥,所以老是不聽。這時,看到叔母苦
口婆心的勸導(dǎo),深刻痛心的自責(zé),他內(nèi)心受到很大觸動。雙手丟掉瓜
果,撲通一聲跪在地下,當(dāng)即向叔母表示從今以后要痛改前非,浪子賜
回頭,做一個有出息的人。第二天,天剛亮,皇甫謐就起床了,出門
拜村里一個名叫坦席的老先生為師。從此,皇甫謐好像變了個人一樣,
不再在外游蕩,也不再好吃懶做,而是沉醉于書本之中?;矢χk認(rèn)識
到自己過去浪費(fèi)了大量寶貴時光,立志要把損失補(bǔ)回來,于是不分晝
夜,博覽群書,終于成為一個很有學(xué)問的人。
109
【原文】 曾子曰:“慎終,追遠(yuǎn),民德歸厚矣。”
【譯文】 曾子說:“慎重處理父母喪事,追念、祭祀遠(yuǎn)代祖先,民
眾的德行就會歸于忠厚淳樸。”
110
【原文】 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
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
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譯文】 子禽問子貢說:“老師每到一個國家,必定知道那個國家的
政事,是打聽來的呢?還是人家主動告訴他的呢?”子貢說:“老師以
他的溫和、善良、恭敬、節(jié)儉、謙讓而得到的。老師獲得的方法,大
概不同于別人獲得的方法吧?”
*(美與丑)楊朱是戰(zhàn)國時代的思想家。有一次,他到宋國去,
住在一家旅店里。店主人有兩個妾,相貌丑的受寵愛,長得漂亮的反
而受冷落。楊朱很困惑,就向店主人詢問原因。店主人回答說:“漂媧誨湪娌寵タ涓庢暒鐓屽湴?
亮的自認(rèn)為漂亮,我看這樣就不漂亮了;丑的自以為丑,我看這也就
不丑了。”楊朱后來告訴他的學(xué)生說:“做好事而去掉自我夸耀的心
理,那才是最美的。”
111
【原文】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
道,可謂孝矣。”
【譯文】 孔子說:“父親活著時,觀察他的志向;父親死了,觀察
他的行為;三年不改變父親的行為準(zhǔn)則,可以說是孝了。”
112
【原文】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
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
【譯文】 有子說:“禮的作用,以恰到好處為可貴。前代圣王的準(zhǔn)
則,以此為美;大小事情按照這個原則,但有的地方不照辦。即如果
為恰當(dāng)而求恰當(dāng),不用禮來規(guī)范衡量,也是行不通的。”
113
【原文】 有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fù)也。恭近于禮,遠(yuǎn)恥辱也。
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譯文】 有子說:“守信符合義,說的話就能兌現(xiàn)。恭敬符合禮法,
才能免遭恥辱。依靠親近的人,也是可以效法的。” S幸淮危剿喂ィ?住
114
【原文】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
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譯文】 孔子說:“君子飲食不追求飽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做事
勤勉、說話慎重,接近有道的人來匡正自己,這可以說是愛好學(xué)習(xí)了。”
*(張耒勸子學(xué)賣餅兒)張耒是北宋詩人。當(dāng)時在他住的地方,
有一個小孩以賣餅為生。每天五更,天還沒有亮,小孩就挑著餅上街
叫賣。即使是大冷天,也照樣叫賣不誤,而且每天上街的時間都很準(zhǔn)。
張耒被這個賣餅小孩的行為感動了,特意為此寫下了一首七言詩,特
別贊揚(yáng)了賣餅小孩勤勞和不畏艱苦的品質(zhì)。張耒寫這首詩的目的是為
了勸誡自己的兒子,使他們懂得這樣一個道理:無論干什么事,如果
要想成功,就不能貪圖安逸!
115
【原文】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
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
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譯文】 子貢說:“貧窮而不阿諛奉承,富有而不驕傲自大,怎么
樣?”孔子說:“可以了,但不如貧窮而快樂,富有而愛好禮制。” 父是東漢靈帝€[1]猨
子貢說:“《詩經(jīng)》說:‘切割、銼削、琢磨、打光’,是不是這
個意思呢?”孔子說:“子貢啊,現(xiàn)在可以與你討論《詩經(jīng)》了。告訴
你道理,你就能舉一反三了。”
116
【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 孔子說:“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唐朝時,宣宗皇帝特別寵愛自己的女兒萬壽公主。公主到了出
嫁的年齡,皇帝就讓大臣去選駙馬。當(dāng)時有個叫鄭顥的人,出身名門,
科舉及第,名聲很大,正準(zhǔn)備與一位姓盧的女孩結(jié)婚。宰相白敏中認(rèn)
為鄭顥是最合適的人選,于是上奏皇帝讓他與公主成婚。鄭顥因此懷
恨在心,但是皇帝也沒說起這些事。過了一段時間,白敏中被免除了
宰相職務(wù),改派到另外一個地方做官。此時,白敏中擔(dān)心受到報(bào)復(fù),
就上書皇帝說:“當(dāng)初,公主選駙馬的時候,鄭顥已經(jīng)動身去楚州迎
親有好幾天了。當(dāng)他到達(dá)鄭州的時候,被我追回來了,以完成皇帝交
待的任務(wù)??墒?,鄭顥不愿意與皇親國戚結(jié)親,因此對我恨之入骨。
我做宰相的時候,鄭顥不敢把我怎么樣;現(xiàn)在不做宰相了,他必定會
說我的壞話??磥砦沂撬蓝?。”宣宗說:“我早就知道這件事,你現(xiàn)
在說也太遲了吧?”于是,宣宗叫人取來一個小盒子,外面鎖得很牢。
然后對白敏中說:“盒子里裝的全部是鄭顥說你的壞話,現(xiàn)在就把盒
子賞給你了。如果我聽信鄭顥的話,就不會對你這樣了。”白敏中回
家打開一看,果然如此,由此認(rèn)為皇帝確實(shí)是個明察秋毫、寬宏大量
的人。從此以后,就常常把這個小盒子放在佛像前,焚香感謝。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