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一篇起說說《紅樓夢》里的女主人公林黛玉?!都t樓夢》這部小說能夠恭列于四大名著其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者曹雪芹先生塑造人物的成功。尤其是他塑造的女性人物幾乎個個鮮活,其中林黛玉更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經(jīng)典形象,以至于二百多年來這位林妹妹一直粉絲不斷,時至今日,依然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 為什么這個人物會如此受歡迎呢?我覺得大概是我們中國人都有一種“女神”情節(jié)。每個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理想中的女神形象。這樣的女神不僅外貌要漂亮,而且必須是冰清玉潔,而不是庸脂俗粉。而林黛玉就符合很多中國人審美觀念中的女神標準:不僅長得漂亮,而且聰明伶俐,又有文采,又能恪守婦德,潔身自好。對愛情也很專一。所以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喜歡她,也證明雪芹先生所精心打造的這位純情玉女的確獲得了極大成功。
當然世上不存在完美的女神,即使是林黛玉也是有很多缺點的。比如她小性,愛吃醋,愛刻薄人,愛出風頭。心理又極度脆弱,敏感多疑,多愁善感,動不動就哭得稀里嘩啦??梢哉f現(xiàn)在的小女孩身上所具有的缺點林黛玉也會有,這也可見人的天性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有所改變。很多人一提到林黛玉都會想到她動不動就耍點小脾氣的小性。所謂的“小性”按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傲嬌”,態(tài)度強硬高傲,說話又帶刺。林黛玉的小性在她所在的環(huán)境中也是出了名的,在書中多次借他人之口說了出來。
例如第八回,林黛玉到薛寶釵那串門,她的丫鬟雪雁送過來一個小手爐,說是紫鵑帶給她的,這時林黛玉說了句話:“也虧你倒聽他的話。我平日和你說的,全當耳旁風,怎么他說了你就依,比圣旨還快些!”這句話明顯是指桑罵槐,敲打賈寶玉。賈寶玉聽完只是嘻嘻笑兩聲,大概也是習慣了。“寶釵素知黛玉是如此慣了的,也不去睬他?!?/strong>這“如此慣了”四字可見林黛玉平時也是這樣的做派,因此連寶釵也能習慣了。
第27回,薛寶釵去找林黛玉出來玩,到瀟湘館見賈寶玉進去了,心里便猶豫起來:“寶玉和林黛玉是從小兒一處長大,他兄妹間多有不避嫌疑之處,嘲笑喜怒無常;況且林黛玉素習猜忌,好弄小性兒的。此刻自己也跟了進去,一則寶玉不便,二則黛玉嫌疑。”“素習猜忌,好弄小性兒”這算是薛寶釵給林黛玉下的評語。而薛寶釵的性格完全是和林黛玉相反的,因此比林黛玉要更有人緣,尤其是更受榮府底層人物的喜愛。
在第五回開頭寫道:“不想如今忽然來了一個薛寶釵,年歲雖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所不及。而且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strong>正因為薛寶釵比林黛玉更得人心,因此在第27回的“滴翠亭”事件里,小紅才如是說:“若是寶姑娘聽見,還倒罷了。林姑娘嘴里又愛刻薄人,心里又細,他一聽見了,倘或走露了風聲,怎么樣呢?”這里小紅不怕薛寶釵聽到,卻怕林黛玉聽到,可見在她們這些丫鬟的眼里林黛玉的人品實在不及薛寶釵。不僅是她們連而在書中的反派人物趙姨娘也認為林黛玉不及薛寶釵。
薛寶釵的哥哥薛蟠出去貿(mào)易帶了很多土特產(chǎn)回來,薛寶釵把這些東西都分了下去,趙姨娘也分了一份?!扒艺f趙姨娘因見寶釵送了賈環(huán)些東西,心中甚是喜歡,想道:‘怨不得別人都說那寶丫頭好,會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來果然不錯。他哥哥能帶了多少東西來,他挨門兒送到,并不遺漏一處,也不露出誰薄誰厚,連我們這樣沒時運的,他都想到了。若是那林丫頭,他把我們娘兒們正眼也不瞧,那里還肯送我們東西?’”
所以在大觀園這個小社會里,同樣是外來的親戚,林黛玉的人緣混的不如薛寶釵完全是自己的問題,做人太過高冷,也太過任性,以至于名聲在外,都認為她不如薛寶釵。當然黛粉們會不以為然。他們認為林黛玉正是因為有這些小的缺點。這才顯得更加真實可愛。誰能沒有缺點呢,為什么偏要要求一個十幾歲的小女孩面面俱到,處事圓滑呢?如果把林黛玉寫成高大全還有什么看頭呢?
這些黛粉們的觀點也不能說是錯的。的確不能要求一個十幾歲的小女孩事事都能讓人滿意,也不能以高大全的視角去要求書中的每一個人。事實也證明雪芹先生沒有把林黛玉寫成高大全,而是寫了她身上的很多毛病,這樣的寫法是很高明的,也讓這個人物更加真實,血肉豐滿。而且林黛玉剛到榮府時只有六七歲,在她出場比較密集的20--30回的時候,她的年齡也不過十二三歲,這樣小的一個女孩自然正在天真爛漫的時候,不可能有多成熟理性.因此她前期的小性也的確是出自她的真性情使然.
不過“真性情”這個詞可褒可貶,并不是所有的真性情都可愛.像晴雯撕扇子是她的真性情,讓人覺得她可愛,但私自懲罰墜兒又讓人覺得很過分.同樣像鳳姐大鬧寧國府,夏金桂與趙姨娘時常撒潑也是她們的真性情,因此不是說所有的毛病用一句“真性情”就能掩蓋的。當然林黛玉和她們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她從來沒有害過人,因此她的小性只是她性格中的弱點,不能說她本質(zhì)有多壞。而她也是在不斷成長和成熟之中,因此后期的林黛玉比起前期來還是少了很多毛病的。所以作者寫了林黛玉的成長過程,這樣的寫法貼近于現(xiàn)實與人性,的確是大手筆。
但如何看待林黛玉前期的小性呢?我覺得還是和她的成長背景有關(guān)。林黛玉出身官宦家庭,作為家中的獨生女自然百般受寵,心中難免會產(chǎn)生一種優(yōu)越感。然而因為母親病逝,又離開父親離開家鄉(xiāng)到了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成了寄人籬下的親戚,這樣的落差是很巨大的。所以她的心態(tài)也出現(xiàn)了失衡。也有人認為史湘云的遭遇比她更慘,但史湘云卻不像她這樣。這就只能說是天性使然了。林黛玉并不能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心態(tài),始終心理缺乏安全感。所以她除了自怨自艾,就是愛發(fā)脾氣。也變得越來越敏感多疑,別人稍有不如她意的地方,她便認為是故意針對自己。如周瑞家的給她送宮花,送得晚了些,她便認為是把挑剩的給她了。賈寶玉和薛寶釵親近了一點,她便吃醋耍小脾氣。前期的林黛玉和薛寶釵、史湘云都不對付,無非就是出于小女孩的嫉妒心理。不過史湘云畢竟只是來串門,呆不了幾天就走了,而薛寶釵是常住在這,因此她和薛寶釵的矛盾就更為突出。她之所以視薛寶釵為敵除了賈寶玉的原因之外也是薛寶釵太過優(yōu)秀,又大得人心,讓她感覺很失落,因此才處處針對薛寶釵。
書中寫到林黛玉針對薛寶釵的冷嘲熱諷的地方很多,就不一一舉例了。比較過分的是在二十九回,榮寧二府上下眾人在清虛觀打醮時,張道士送給賈母禮物,有一件是金麒麟。賈母說好像誰家孩子帶過這個東西,薛寶釵提醒說史湘云帶過。林黛玉便當眾譏諷薛寶釵“在別的上還有限,惟有這些人帶的東西上越發(fā)留心。”薛寶釵裝沒聽見,這件事也就過去了。但當著賈母眾人的面說這樣傷人的話,而且還毫無根據(jù),這就等于是誣陷了。
后來賈寶玉因為被賈環(huán)誣告差點被他老爹打死,薛寶釵也因為被哥哥薛蟠誤會她鐘情于賈寶玉而哭了一宿。第二天偶然碰到林黛玉,“黛玉見他無精打采的去了,又見眼上有哭泣之狀,大非往日可比,便在后面笑道:‘姐姐也自保重些兒。就是哭出兩缸眼淚來,也醫(yī)不好棒瘡!’”林黛玉這樣說的確很可笑。她自己為賈寶玉流的淚恐怕說不上有多少缸了。因此蒙府本側(cè)批中說:“自己眼腫為誰?偏是以此笑人。笑人世間人多犯此癥。”好在薛寶釵有容人之量,沒有和她計較。所以林黛玉把薛寶釵作為假想敵或多或少給薛寶釵造成了一些傷害,所以這樣的真性情其實就是尖酸刻薄,并不值得肯定與贊賞。
當然最后林黛玉還是被薛寶釵感化,兩人成了一對好姐妹。其實無論是薛寶釵還是林黛玉,雪芹先生都沒有打算把他們寫成壞人,而是賦予了她們很多美好的品格,當然也會有一些少許的缺點,所以釵黛兩人就像一個完美女性的AB兩面,如果合二為一就會是個完美的女性。書的后面也確實有這樣釵黛合一的跡象。不過釵黛合一,她們的粉絲卻并未合一,而是互掐了二百多年。甚至近代學者鄒弢與其友許伯謙為此“幾揮老拳”。如今在網(wǎng)上釵粉與黛粉也整天掐架。無論是黛粉還是釵粉都有這樣的毛病,就是過于溺愛自己的偶像而為了維護自己偶像去貶低對方。比如釵粉貶低林黛玉刻薄,黛粉貶低薛寶釵虛偽。這樣的爭論也會繼續(xù)下去,這也是名著的魅力所在吧。
不過我認為這樣的爭論并沒有必要,因為完全不同的兩種類型的女性不必非要拿出來比較一下。如果真要比較只能說薛寶釵是大家閨秀,林黛玉是小家碧玉。人們喜歡那種類型的都很正常,這就是各花入各眼。就如同第五回甲戌本側(cè)批中評論“人多謂黛玉所不及”這句所寫的那樣:“此句定評,想世人目中各有所取也。按黛玉寶釵二人,一如姣花,一如纖柳,各極其妙者,然世人性分甘苦不同之故耳。”所以這種抬高一方而貶低另一方的做法并不可取,也不是正確的讀書方法。因此也期待釵粉與黛粉們最終也能合二為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