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我們介紹……
只是知道自己的主要動機是不夠的,還需要駕馭動機,才能有毅力趟過泥沼。
作者提到4個方法:將收獲埋在心底、實事求是、“游戲人生”、衡量自己所得。
學習總結之后,我發(fā)現這4點其實圍繞一個關鍵詞:收獲。
無論是已得到的收獲,還是未來的收獲,你心底的那份對收獲的感知,永遠是推動你前進的動力!
為了便于記憶,我對4個要點重新作了解釋:
1)將收獲埋在心底——留意收獲
外部動機(別人的要求)固然有效,但遠不及自主動機來得長久,自主動機來源于我們用心盼著的那份收獲。
我們需要訓練自己,讓自己看到埋藏在心底的那份收獲,并時常提醒自己。
比如新的習慣能帶給自己的成就感,我們自然會盼著早日擁有。這樣,企盼的收獲便轉化為前進的精神和動力。
2)實事求是——收獲關聯習慣
首先要戳穿一個謊言,即“21天養(yǎng)成一個習慣”是一個騙人的“把戲”,至少并不對所有都適用。
作者海亞特通過自身的體驗說到,它用在簡單的事上沒準管用,但復雜的習慣和挑戰(zhàn)卻要耗費更長的時間。
來自倫敦大學學院研究員跟蹤一組嘗試改變習慣的人們。三四周可不行,他們發(fā)現,要讓新習慣成為自然而然的事,平均下來需要66天——是人們常說的三倍還要多。有些習慣,需要250天才能養(yǎng)成!
所以不用再為自己21天沒有養(yǎng)成一個習慣而灰心喪氣了,也不需要批判自己,丟掉這樣的信念,重新出發(fā)吧!
那么要是遇到不好養(yǎng)成的習慣該怎么辦呢?嘗試過幾次之后,你就放棄了嗎?
那么這里倒是有幾個好方法,我們可以運用動機,將收獲和習慣聯系起來。你真心想實現的目標,像是在8月1日前瘦上20斤,動機和收獲能夠在早上叫醒你們早些起床,趕到追夢的路上。
3)鏈條與游戲——收獲的呈現
這部分我認為作者要表達的關鍵是,將收獲以可視化且輕松的方式呈現出來。
假設我給自己設立的目標是培養(yǎng)感恩的習慣,如何將收獲呈現/展示出來呢?
這里推薦兩個方法:
4)衡量自己所得——看見收獲而非差距
如果是宏大、富有挑戰(zhàn)性的目標,可能一下就發(fā)現前面的路還有很長,一時會泄氣。如果前進還不多的話,更容易批評自己,搞得灰心喪氣。
這里,請花一分鐘的時間看看自己所得??纯醋约鹤叱隽硕噙h,哪怕是前進了一點點,用進步激勵自己,好好走下去。
請成為生命中為自己鼓掌的那個人,你會更有動力,走得更遠。
這里有一個衡量的小技巧,每當你看到離目標很遙遠而垂頭喪氣時,可以轉化衡量的方式。
一般來講,設立目標之后,緊接著就是一個一個“下一步”計劃。
比如,我想要下周完成《規(guī)劃最好的一年》的閱讀,對應的“下一步”計劃就是,我需要買一本書,或者打開某個app查找電子書,這個“下一步”就是我需要做的行為。
那么重要的是,只需確認下一步行為是否能幫你實現目標即可。
如果你想成為年度業(yè)務銷售冠軍,那么下一步行為可能是打一個電話,那么只要衡量“打電話”的行為是否能幫你離目標更近一步呢?
只要這樣向前看,完成每一個“下一步”,并在心中想著真心想要的收獲,動力會漸漸回到你的心中!
只要每一步腳踏實地地去做,去行動。
努力的過程,也是難能可貴的寶貴經驗不是嗎?把它當作一個游戲,心態(tài)輕松,卻又可以行為上認真地對待它。
我們需要的是心靈的彈性而不是僵化,不是要么放棄,要么就執(zhí)著地揣著,不走任何一個極端本身是一種心靈彈性的訓練,而我們需要這樣的彈性。
感謝您的閱讀。希望以上這些建議會對你找到前進的動力有幫助喲。很高興有你的陪伴,感恩我們一起在成長的路上!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