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酒席,我們老家土話叫吃臺兒(音chi tai er)。最早僅僅是婚喪嫁娶生孩滿月,在自己院里擺上幾桌,邀請族家或親朋鄰里到場祝賀。既是祝賀,自然要圖個高興,謀個吉利,于是奉上一份薄禮,大家皆大歡喜,酒足飯飽,其樂融融。
中國人歷來講究禮尚往來,所謂來而無往非禮也。今年你家娶媳婦,明年我家嫁閨女;今天我家有事請你過來幫幫忙,明天你家有事隨時召喚。
老以前人們本來掙的就不多,也因此禮錢也不多。我記事的時候,那時上禮也就是五塊錢。我記得小時候,生產(chǎn)隊里老S家娶媳婦,別人都是上禮五塊錢,我家比較貧困,拿不出五塊錢,但又怕傷了鄰居的臉面,于是拿了三元錢上了一份禮,我和我二姐去吃的臺兒。
那應該是我人生中記憶里最早的一次吃臺兒經(jīng)歷,由于禮錢比別人少,略微有點羞澀和苦澀。
后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隨之不斷提高的除了物質(zhì)水平以外,上禮的份額也越來越厚重。
前年在老家,大姐整理老宅,從箱子底部翻出大外甥當年結(jié)婚時的禮賬薄,是用一張紅紙裁開的,然后用訂書機訂的,很樸素,上面用毛筆寫著禮錢的目錄和金額,張三家李四家的,有十塊的,也有十五二十的,好像最高是五十塊錢的。
大外甥結(jié)婚是二十多年前,二十多年過去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隨之不斷提高的除了物質(zhì)水平以外,如今吃臺兒的名分和隨禮的額度都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先說一下吃臺兒的mingfen。現(xiàn)在吃臺兒花樣繁多,多到你開始懷疑人生。除了正常的婚喪嫁娶生孩滿月外,又衍生了孩子入學要慶賀,孩子考上大學也要祝賀,搬家要慶賀,開業(yè)要慶典,周年要慶賀,榮升要祝賀,參軍要慶賀,復員要慶賀,入了黨也要祝賀,家里買了一輛新車也要擺幾桌,甚至從監(jiān)獄出來也要祝賀... ...總之,吃臺兒的項目林林總總,你不得不佩服中華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在發(fā)掘民間吃臺兒文化上所做的巨大貢獻。
而上的禮錢也已經(jīng)早已超越了早年的十塊八塊,一百元錢你根本拿不出手,起步二百元錢,而且這算是最低的消費水平了。關系稍微厚一點的,起步要五百甚至上千了。
國人收入水平的速度遠遠跟不上上禮份額增長的速度,加上名目繁多,很多人都苦不堪言。
今年67歲的老李老兩口前幾年隨兒子搬到了縣城,他說:“這幾年咱老家上禮的風氣太嚴重了,以前孩子結(jié)婚擺酒席是正常的,可是現(xiàn)在生孩子、買房子、孩子上學都請客,有的啥事沒有,也找個理由接禮,甚至有的人賭博輸多了,也要想個理由擺酒席收禮呢!”
老李一個月有近兩千塊錢的退休金,他說:“我家一年上禮就得一萬多塊,家家比著辦,好像哪家不想著法子辦就覺得吃虧了。哪個季節(jié)都辦,一年也就是農(nóng)忙的時候和秋收的時候閑幾天,這風氣真的壞啊!”
老李和老伴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身體健康也一年不如一年,老伴常年吃著降血壓藥,老李腰椎有毛病,而且有糖尿病,常年藥也不離身。老李說:“我這多少還有點退休金可以維持,比起那些常年在老家種地的算是好的了,那些老家種地的,一年掙的那點錢,都上禮了,還咋生活啊?”
家住老街十字街的張女士對上禮風十分反感,她說:“有些事上禮是正常的,有些不該操辦的事兒,也上禮,都成了一種負擔?,F(xiàn)在很多人,本來沒什么大事,就給人家送請?zhí)?,其實很討厭這樣的風氣。”
張女士的老公在外地打工,她在家照顧公婆以及兩個孩子,她說:“現(xiàn)在農(nóng)村辦事的太多,紅白喜事,父母過生日,還有升學、當兵、住院的,啥事都有,就連出獄的也擺酒席慶祝,還有的人說哪兒哪兒有個店面開業(yè),都不知道他的店在哪兒,有的人家,為了把上禮錢往回收,找借口也辦一次,非?;辉撧k的,也辦了,所以這個上禮風氣越來越嚴重?!?/p>
張女士每年都記一本賬,她說:“家里每年上禮都得兩萬元左右,農(nóng)民每年收入本就不多,都隨出去了。現(xiàn)在是禮錢越來越厚,人情越來越薄了?!?/p>
街南頭的老王開了個小賣部,收入一般,他說:“現(xiàn)在啥事都興吃臺兒上禮,就是請你花錢唄!有點事就擺酒席,負擔挺大的,今年從正月到現(xiàn)在,我都花萬把塊了。也有人不上禮,但是擺酒席的人家不樂意,有上家里去要禮錢,跟要賬似的,鬧得很不愉快?!?/p>
我有個老同學十幾年前搬到了縣城居住,他給我打電話:“老劉你常年不在老家,你不知道在咱們老家現(xiàn)在辦啥喜事的都有。孩子中考高考了辦,有的上初中了也宴請收禮;辦生日宴以前只聽說過滿月宴、六十大壽、七十大壽啥的,有人為了找個收禮金的由頭,四五十歲的也辦;咱們老家有個人在縣城邊開了一個小飯店,生意好時就開業(yè),生意不好就停業(yè)關門,來年再重新開業(yè),每次開業(yè)都挨家通知送信兒;咱們老鄉(xiāng)有一個人太老實,這些年上了不少禮錢,逼得沒招了,也想不出個理由來,直接就說請大家喝酒,鄉(xiāng)親們也都理解他,去喝酒時都帶著禮金……”
縣城酒場附近住的黨女士給我說:“其實這人情就是債務,就像我們家這種情況,孩子小,老人還健康,也沒啥事,別人家有事不得不去上個禮,年年往外出,就想往回收,找個名目,給老人過生日,你家這么干,他家這么干,家家這么干,慢慢就形成了風氣,變成了惡性循環(huán)。”
她說實話:“這些年,我就辦一次酒席,是孩子上大學。我們家辦席,就算收點錢,去了酒水錢,也沒剩多少,而且又拉下了人情債,越來越深?!?nbsp;
街東頭的王女士開了個理發(fā)店,手藝不錯,生意還說得過去,她說:“我兒子上大學的時候,我們家辦了一次,收了兩萬多元,就這三年,給別人上禮得三四萬元了。細算下來,都是上出去的多,收的少?!?nbsp;
普通村民被吃臺兒上禮風刮得“叫苦不迭”,一些農(nóng)村的干部,卻是上禮吃臺兒風的受益者。有村民反映,一些人要溜須拍馬,就得花錢,大部分人怕村里領導給穿小鞋,還有一小部分人平常辦個低保,或者開個證明啥的,難免要麻煩村領導,被逼無奈也得去上禮。
這兩年農(nóng)村干部有事一般偷著辦,分幾天辦,今天在這兒辦,明天在那兒辦,把能收的禮錢都收到了。鎮(zhèn)上一位村民說:“他們村有個村干部,孩子當兵去了,今天請幾桌,明天擺幾桌,小打小鬧好幾次,整了五六十桌?!?/p>
吃臺兒上禮本是促進親戚朋友鄉(xiāng)鄰之間的感情,也是一種體現(xiàn)社會人情往來的一種方式。能上禮的都是親朋摯友,樂意送上一片心意,真心奉上一句祝福,本是好事無可厚非。但如果件件都涉及到上禮,那這吃臺兒的味道就變了。
以下內(nèi)容,點擊標題,可以直接閱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