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邦曾經(jīng)分享過《所謂成功,就是這6年好好陪自己的孩子!》(回復數(shù)字:646),很多媽媽表示深有同感。這篇文章雖然說到了很多媽媽的心坎里,但是帶孩子不是我們逃避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的借口,因為你的行為,是孩子模仿的對象↓↓↓↓
開店就像打一場仗,你不知道自己會陷得多深。開店犧牲了很多跟小孩相處的時間,老公周末也時常要自己一對二,自從我開店后,夫妻吵了無數(shù)次架,還打架,不知在孩子心中是否留下了傷痕...
自從洗衣機發(fā)明之后,就開始有了女人在家庭與工作間拉扯,有人說:
這種想法我也以前也有,每天睡醒就開始陪兒子,看著他玩,讀故事書給他聽,帶他出去亂跑,但看著他玩同樣的東西久了,很自然地,我也開始放空...
滑手機,兒子就湊過來看我的手機,接著我們就開始搶手機、哭鬧、把家里的東西拿過來丟過去,我想做任何事情,去任何地方,食物能不能順利達陣送入小孩口中,一切都要看小鬼頭當天的心情,我在挫折、忍耐、一團亂的家務中度過每一天。
曾經(jīng)想過也許我可以一邊帶孩子,一邊做點什么事情,偶而也讓自己快樂一下,比方說看本書,練練樂器,上個跑步機運動、煮些美食讓全家人享用,真幸福人妻,又順便熏陶一下我兒子?。?/p>
不過,小鬼頭根本不讓我有任何一分鐘碰這些東西。難道,這就是全職媽媽的人生?養(yǎng)兒育女辛苦我知道,但我相信不應該是如此沮喪,我的方式一定是出了什么問題。
因為日本的家庭是爸爸完全投入工作,媽媽在家專心帶孩子。小孩看到的只是每天煮飯打掃,努力在服務自己吃喝拉撒的母親,幾乎看不到父親,也無法體會父親是如何謀生的。
母親又在長期的家務與育兒壓力無處宣洩,難免會對孩子抒發(fā)壓力,有時就會說一些話來傷害小孩,孩子心理上有創(chuàng)傷,孩子對母親的敵意,礙于倫理無法也宣洩出來,于是個性封閉扭曲。
這本書看得我開始冒冷汗,我不就是這種媽媽嗎?說到小孩教育,就算小孩才剛出生,每個媽媽也會有一套自己的心得理論可講,教育小孩真的需要母親如此全心投入嗎?奇怪為什么我媽從小根本沒在陪我寫作業(yè),我現(xiàn)在也活得好好的。
還有我的朋友A君,他不知為何來讀農(nóng)藝系,畢業(yè)后人生也毫無方向,完全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么,也搞不清楚自己有什么長處,但是他卻深信自己可以成為一個機師,只因為他爸是位機師。我由此理解了一件事情,
若我在家只是專心照顧孩子,我沒有在社會上掙扎、求生給小孩看,那孩子看不到父母親如何謀生,也無法模彷我。
以前的女人,就算有孩子要帶,她也是一直不斷從事生產(chǎn),因為人不這么做,就無法生存。只是古時候大家都是住在村子里,你去采野菜就會有別人幫你顧小孩。
再近代一點的,上一代的媽媽在家里帶孩子,小孩放著看電視,然后自己會在家作手工貼補家用。我媽也是一直讓我看電視,她在家作會計,每到報稅季節(jié)我們就會全家出動幫她蓋章,整理發(fā)票。
重點是小孩子邊長大,邊看到自己的爸媽總是在工作、覓食(賺錢)、求生,然后他每天看,小孩的本能就是模彷,最后大人根本不需要教他以后要怎么維生,因為他自然就會知道,長大就是為了求生存。你在他心中,種下了求生的種子。
這年頭很多教養(yǎng)書,教媽媽如何教養(yǎng)孩子,幫小孩安排才藝課程,研究各種升學管道,幫孩子弄到各類證書,進而養(yǎng)育出進耶魯、哈佛的孩子。媽媽跟孩子,一起以進名校為目標。
家庭教育,其實就是身體力行
人類演化到今天,受商業(yè)教育的影響,大家相信自己的能力永遠不夠好,錢賺的永遠不夠多,所以放棄自己作父母的本能-教孩子求生,而要讓教育工廠(學校),把每個孩子都教成一模一樣,而且以送孩子入“高級教育工廠”(名校)為樂。
他們相信學校會替他們教會小孩謀生,但教會孩子謀生的能力,在自然界中,從來就是父母與孩子的私事。不管好或不好的東西,都會留在小小的孩子心中,很可能一生都揮之不去。
所以,我不需要教會他如何考高分、上名校,我只要天天讓兒子看到我在工作、賺錢、如何在社會上掙扎,我兒子可能就會有個觀念是'??!我長大也要學媽媽努力工作才能活下去?。?,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我現(xiàn)在作的是餐飲,但我的大學期間就時時提醒自己,“會種田你肯定不會餓死,以后我一定要教我兒子種田...'
(本文由小邦編輯整理,轉(zhuǎn)載請先聯(lián)系小邦)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