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確診肝癌時,手足無措、病急亂投醫(yī)是很多覓友會出現(xiàn)的狀態(tài),在眾多治療方式的選擇上、紛繁復雜的信息里,也難免對肝癌的治療存在著許多的誤區(qū)。那這一篇文章便是想撥開肝癌治療的“疑惑”,聊聊那些常見的治療誤區(qū)! 肝切除確實是早期肝癌患者的首選治療方式,能夠完整地切除肝癌腫瘤,并且能保留足夠體積且功能較好的肝組織以供術后肝功能的正常代償。對患者而言,早期肝癌患者進行肝切除手術,同時加以有效治療進行控制,能夠獲得長時間,甚至十幾二十年以上的生存期。 但仍存在大量的肝癌患者由于腫瘤數(shù)目多、腫瘤大小太大、合并門靜脈癌栓、分期為III期或IV,無法滿足肝切除的條件,因而不能夠進行肝切除治療。但這并非代表晚期肝癌患者就無藥可救了,隨著治療方式不斷更迭,姑息治療也顯示出了它的價值。 對于不能切除的肝癌,術后殘瘤或根治切除術后復發(fā)而不能再手術的患者,可選擇肝動脈化療栓塞治療(TACE)、消融、放療、分子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姑息性治療手段。合理使用這些手段,同樣可以延長患者生存期,減輕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質量。 對于早期的肝癌患者,可選擇的治療方式相對較為多樣化,通常,我們所說的早期肝癌指的是單個腫瘤結節(jié)直徑≤5cm,或結節(jié)數(shù)目≤3個,每個直徑≤3cm,無血管侵犯及肝外轉移,肝功能較好的患者。 而根據(jù)2020年版NCCN指南,早期患者接受肝切除術是根治性的一種治療選擇,能夠更加徹底地消滅腫瘤,大量觀察數(shù)據(jù)的結果也表明手術切除的遠期療效更好。 若一味只選擇保守治療,更可能錯失最佳的治療時機。 圖片來源:攝圖網 肝癌切除后仍可能復發(fā)! 雖然早期肝癌切除后的效果很好,5年生存率可達50%~70%。但復發(fā)和轉移仍然是影響患者長期生存的主要障礙,特別對于肝癌患者來說,肝癌切除術后5年腫瘤復發(fā)和轉移腫瘤復發(fā)轉移率高達40%~70%,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 定期復查是有效預防癌癥復發(fā)和轉移的重要方式,術后每3個月復查一次,定期檢查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腫瘤標記物(以AFP為代表),以及腹部影像學檢查,也可行全身PET-CT檢查以發(fā)現(xiàn)肝外轉移。 術后預防性介入治療也是預防復發(fā)轉移的一種方式,在肝功能情況好的狀態(tài)之下,可以在術后進行預防性的介入治療,也能為患者提高短期的生存率。此外,中成藥已被推薦為術后治療的輔助用藥,如槐耳顆??山档?3%的肝癌復發(fā)風險,華蟾素、肝復樂、金龍膠囊等中藥制劑也對術后治療有一定的幫助。 介入治療(多為TACE)并非適合所有的肝癌患者,TACE治療也有其相應的適應癥: CNLC IIb、IIIa和部分IIIb期肝癌病人,肝功能Child-PughA級或B級,PS評分0~2分; 可以手術切除,但由于其他原因(如高齡、嚴重肝硬化等)不能或不愿接受手術治療的CNLC Ib、IIa期肝癌病人; 門靜脈主干未完全阻塞,或雖完全阻塞但門靜脈代償性側支血管豐富或通過門靜脈支架植入可以復通門靜脈血流的肝癌病人; 肝動脈-門脈靜分流造成門靜脈高壓出血的肝癌病人; 肝癌切除術后,DSA可以早期發(fā)現(xiàn)殘癌或復發(fā)灶,并給予TACE治療。 雖然介入治療在近些年來成為了是肝癌非手術治療的最常用方法之一,但單純通過TACE治療的方式腫瘤不能完全壞死,仍會殘留病灶,同時反復TACE易損害肝功能,長期療效不佳。 故而,在臨床中,多會采用TACE聯(lián)合其他局部治療,較為常見的是TACE聯(lián)合消融治療、TACE聯(lián)合靶向藥、TACE聯(lián)合免疫治療、TACE聯(lián)合粒子植入、TACE序貫外科手術。
圖片來源:攝圖網
肝移植是肝癌根治性治療手段之一,尤其適用于肝功能失代償、不適合手術切除及局部消融的早期肝癌病人。肝移植治療肝癌的優(yōu)點則在于不僅可以徹底切除腫瘤,同時不受肝臟儲備功能的限制,而且對門靜脈高壓癥等多種合并癥也有改善作用。
理論上講,肝移植是治療合并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肝癌患者的最佳選擇。
但肝移植治療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肝源稀缺、肝移植費用高、術后排斥反應常見、手術并發(fā)癥較高等,都限制了肝移植的廣泛進行。
更為重要的是,肝移植術后一旦腫瘤復發(fā)轉移(75%發(fā)生在肝移植術后2年內),病情進展迅速,復發(fā)轉移后病人中位生存時間為7~16個月。所以,是否選擇肝移植手術仍需根據(jù)自身病情慎重考慮。
跟許多癌癥一樣,肝癌如果能夠及時早期發(fā)現(xiàn),手術治療后效果很好,而一旦晚期,則各種方法療效均大打折扣。
一般認為,癌腫小者,生存率高。單一小肝癌較多發(fā)癌結節(jié)者5年存活率高10倍。腫瘤生長不規(guī)則,外無包膜者均提示不良,即使手術效果也不會很好。病理上腫瘤為透明細胞癌、纖維板層型癌生長較慢,癌包膜完整,或癌纖維組織量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癌轉移和擴散,預后好。
對于肝癌晚期患者來說,身體素質治療的是重要因素,身體機能好,免疫力強,才能抵抗腫瘤的發(fā)展,耐受各種藥物治療。因此,提高免疫機能,增強對腫瘤的抵抗力對晚期肝癌患者極為重要。
隨著現(xiàn)代肝臟外科手術技術的進步,腫瘤大小并不是手術的關鍵限制因素。
能否切除和切除的療效不僅與腫瘤大小和數(shù)目有關,還與肝功能、肝硬化程度、腫瘤部位、腫瘤界限、有無完整包膜及靜脈癌栓等有非常密切的關系。
通過輔助治療可增加患者手術機會,對于直徑較大,涉及多個肝段、侵犯周圍臟器、合并門靜脈癌栓或膽管癌栓等腫瘤,在肝功能許可情況下仍可嘗試姑息性切除。如果較大的腫瘤在多次TACE治療后明顯縮小,也可再次手術切除而使患者獲得根治機會。
圖片來源:攝圖網
患者在術后需定期復查,以確保治療的效果和病情的發(fā)展。而復查的時間則應以患者的治療情況進行調整,術后2年,每3個月復查一次;術后3年,每3~6個月復查一次;術后5年之后,每年復查一次。
臨床上這些年來,患肝癌的人也有很多是年輕人,由于不定期檢查自身的身體情況、生活作息不規(guī)律,而加重了肝臟的負擔,過早了發(fā)生了肝癌。所以,伴有乙肝或丙肝病毒的肝癌患者也需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遵循醫(yī)囑,定期檢查病毒量,預防肝癌。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在逐年遞增,而這些患者很大的特點在于,容易發(fā)生肝轉移。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有近半數(shù)的結直腸癌患者在不同時期會出現(xiàn)肝轉移,而與其他腫瘤出現(xiàn)肝轉移不同的是,結直腸癌患者發(fā)生肝轉移后進行積極治療仍可獲得較長的生存期。
轉移性的肝癌與原發(fā)性肝癌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很多患者并非有肝炎,雖然出現(xiàn)肝臟多發(fā)轉移,但通過手術切除,或者新輔助化療、藥物治療后,患者仍然能較好的生活。研究表明,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手術切除后 5 年生存率可高達 50%, 10 年生存率則可高達 20%[1]。
除結直腸癌外,胰腺癌、胃癌、膽囊癌等均較為容易出現(xiàn)肝臟轉移,這些患者警惕轉移時,更需要多進行定期的復查,并根據(jù)自身病情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責任編輯:覓健科普君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參考來源:
[1]Viganò L, Russolillo N, Ferrero A, et al. Evolution of long-term outcome of liver resection for colorectal metastases: analysis of actual 5-year survival rates over two decades[J]. Ann Surg Oncol, 2012, 19(6):2035-2044.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