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形成的原因及分析
差生形成的原因主要來自學校、家庭、社會和自身四個方面。弄清差生的成因,有利于教師做好轉化工作。
1.教育的原因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學校的管理、校風、教師的素質、教師的工作方法及態(tài)度等,對育人的質量都有直接的影響。
有的學校規(guī)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亂。學校領導和老師只把著眼點放在 少數能考上重點中學和能上大學的學生身上,對大多數學生采取放任自流的辦法。學生違反了紀律,出了問題,無人管或只是敷衍了事。從而造成校風 日下,為差生的產生準備了土壤。
有的學校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教師只管教書,忽視對人的思想教育,對學生的生活、思想、興趣、歡樂、苦惱等,了解很少。有時說話缺乏證據,
批評主觀武斷,不僅削弱了思想教育工作,而且加劇了學生的對立情緒,有的由于批評不當,學生與老師爭吵,刁難老師,擾亂課堂秩序。有的教師對于差生不敢管教,對他們的錯誤行為,不敢批評教育,睜只眼閉只眼,撒手 不管,有的甚至采取放任態(tài)度。有的對差生的思想、缺點、錯誤,不愿做艱 苦細致的說服教育工作,喜歡訓人、整人、或用行政處罰,這樣做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不僅不能使他們轉化為好學生,相反,差生反而越來越多。 有的教師素質較低,方法簡單生硬。他們缺少必要的教書育人的專業(yè)知 識,不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不去主動接近青少年學生,滿腔熱情地幫助他們,循循善誘地鼓勵他們進步,而是用生硬簡單的辦法壓服、排斥他們, 或者孤立、歧視,或者體罰,或者向家長或學校告狀。有的在教學上不能透 徹理解教材并用良好的方法向學生傳授,造成許多人不能接受講課內容。課
后又不能及時給予適當的輔導,造成有些學生成績越來越差。 學校的主要成員是教師和學生,他們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它包括學生和
學生之間的關系(即同輩團體),師生之間的關系。師生之間的關系是學校集體中最為主要的關系,只有維持正常的師生關系,加深彼此間的融合,了 解雙方在教學過程中的期望,才有可能產生一種巨大的合力,完成教學目標; 如果二者關系處理不當,師生之間的期望發(fā)生矛盾,將會產生一種互為排斥的離心力,從而衍生并增大差等生數量。
不恰當的教育方式是產生師生離心力的主要原因。不恰當的教育方式不但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反而增添了學生的逆反心理,惡化了師生關系。不 少教師對差等生棄之不管,不能與優(yōu)等生一視同仁,優(yōu)等生犯了錯誤一再寬 容,差等生犯了錯誤有意孤立,或用尖刻的語言批評,教室中設“雅座”,到被遺忘的角落中去,讓同學監(jiān)督,增加差生的心理負擔。不容否認,有時 采取以上教育方式曾對個別學生起過暫時的積極作用,更多的學生則是由懼 怕、壓抑過渡到對抗,最后破罐子破摔,干脆來個“不學了”,師生間良好的行為關系遭到破壞,學習就會出現較多困擾,那教學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當學校教育和學生個人需要產生矛盾,特別是師生良好的行為關系遭到 破壞之后,由差生組合的同輩團體就會大量涌現。差生在學校中的地位低下,相對地在團體中他們的地位平等,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他們對成員間的 坦率程度大大超過了父母和教師,因此由差生組合的這種同輩團體的組合 力、凝聚力、持久力非常大。在團體中,成員間更趨于努力實現其選擇的目標,他們有著許多不成文的價值標準和審美趣向,更多的是有許多價值標準 同學校、家庭、社會的標準相悖,但卻具相對權威性。良好的團體關系常成 為差生進步動力,產生強有力的力量;不良的團體關系會遏止學習欲望,對學校教育起破壞作用,抽煙、喝酒、打架斗毆,甚至勾結校外不法分子,成 為犯罪小集團。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須密切地注意差生所在同輩團體中的復
雜關系,因勢利導,化消極力量為積極力量。
“片面追求升學率”是導致差生產生的原因之一。領導辦學思想不端正,不能正確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不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上下功夫。突出地表現 為片面追求升學率,導致了學生死啃書本,拋棄了一切課外活動,學生身心 畸形發(fā)展。許多學校把較好教師放在重點班,對重點學生重點輔導,而對大部分學生卻棄之不管。在這種思想支配下,相當一部分教師采用著我講你記, 我作你抄,百科全書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完全成了瓶子、罐子、壇子,成為 任人擺布的機器。教改難于施行,一些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學生被另眼看待,打入
“冷宮”,有的地方搞“雙簧戲”,上邊檢查來時排練,多次準備,又是老調重彈,久而久之,學生思想僵化,思維呆板造成學生成績兩極分化。畸形 的教育發(fā)展當然地要追溯到我國金字塔式的教育結構,層層考試,分數選拔, 一考定終身,形成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局面;另一方面,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制約和人口過多之間的矛盾,導致了缺乏教育普及的基礎,這些都必須引起有 關部門的注意,以期達到有效的社會控制。
2.家庭的原因
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起點,家長是他們的第一位教師,他們身體的發(fā)育,知識的獲得,思想品德的陶冶,同家庭教育有著直接的關系。所以,家庭狀 況的好壞,家庭教育如何,對于青少年影響很大。從孩子呱呱墜地起,無不 受到家庭的影響,家長的個性特征,經濟地位,社會背景、職業(yè)、抱負、教育方式等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和行為。
差生的大部分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態(tài)度不明確,在這種思想支配下,他們對子女的學習漠不關心,經常侵占學習時間,久而久之,孩子接受父母熏陶, 即使有些學生學習成績頂不錯,但也每況愈下,淪為差生。
家長對孩子的溺愛也給孩子學習造成了不良影響,他們對孩子有求必應,百般嬌慣,對生活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懷,對學習卻關心甚少,特別是近 幾年農村經濟的發(fā)展,許多人財大氣粗,孩子在外面做了錯事,也不肯認錯, 甚至辯解包庇,不能與學校密切配合,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嚴重脫節(jié)。當孩子在家里處于至上獨尊的地位時,便恨鐵不成鋼,但錯過教育時機,有的 家長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學好,但他們不懂教育,不能采取恰如其分的教育 方法,相信棍棒之下出人才,似乎孩子的學習成績就凝聚在這棍棒子上,這種教育方法不僅不能引起應有的效益,反而使父子之間的行為關系逐漸對 立,隨著時間推移、畏縮、逃跑、撒謊諸事隨之出現,處于這種壓抑狀態(tài)下 的孩子怎能學好呢?
目前家庭結構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家庭教育子婦的職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隨著工農業(yè)的發(fā)展,“五世同居”的大家庭日趨解體,小家庭日益增 多,城市婦女普遍就業(yè),雙職工家庭已成為城市家庭結構的基本形式。因為 家庭結構的變化,削弱了對青少年的管理教育,造成了不良后果。據調查,一般職工早出晚歸,工作很忙,教育子女的機會都不多。這些脖子上掛著鑰 匙、得不到父母的充分關懷、管教的孩子上學之前,放學以后,常常嬉戲街 頭,游蕩于鬧市,他們很容易受壞風氣的侵蝕,壞朋友的引誘和社會渣滓的教唆而變壞。
農村則表現為父母忙于農活,對子女上學的情況很少過問,任其自然發(fā)展,有的家庭把教育問題都依賴于學校,放松了家庭教育。有的家長素質低, 自己無法輔導孩子學習,孩子回來后,又讓他們干這干那,無暇去看書學習。 現在社會上夫妻離異現象越來越多,父母離異后,孩子往往心靈會受到極大創(chuàng)傷,加上有的離異時誰也不愿意承擔教育撫養(yǎng)的責任,這就更不利于 孩子的健康成長。有的家庭夫妻感情不好,孩子的教育問題也會受到影響。 家庭教育方法不當,也容易造成不良的后果。目前家庭教育中溺愛型和放縱型占很大比重。由于獨生子女增多,父母視他們?yōu)檎粕厦髦椋^分溺愛, 要什么給什么,要做什么讓他們做什么,不加管束,不加教育。有的則表現
為放任自流,父母忙父母的,孩子忙孩子的,互不過問。 另外,家庭成員不良的品德、行為習慣,對孩子也有很大影響。家長對孩子的不良示范、默許、鼓勵和縱容往往是孩子在學校造成后進的原因。
3.社會的原因
社會大環(huán)境對青少年影響越來越大,目前社會環(huán)境整體是好的,但也確實存在一些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地方,這主要表現在:
社會上不良文藝作品的影響。非法出版物充斥市場,這些非法出版物包括黃色書刊,黃色錄像等。青少年學生好奇心強,模仿心理重,看了那些帶 顏色、帶刀槍、帶棍棒的書刊錄像,往往都要想法試一試,一試就會墜入泥 坑,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如賭博之風、拉關系走后門之風、吃喝之風、腐敗之風、浪費之風等等,都會使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 影響。
總之,社會上的不良因素還是很多的,有時教育者苦口婆心的教育成果,一遇上社會不良因素的誘發(fā),傾刻就會化為烏有。所以,對社會不良因素對 學生的影響不可不注意。
4.自身的原因
差生造成差的因素主要表現在:學習動機不穩(wěn)定,常常被其它誘因所左右;意志薄弱,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能知難而進;學習興趣不持久,特別是缺 乏學習中的潛在興趣;易受情感遷移;自制力不強,依賴性較大;學習無進 取心,甘居下游;道德認識模糊,分不清是非等等。當然,這些“因”在某種程度上說也就是“果”,不過,它們確實在繼續(xù)使差生向差的方向發(fā)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