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反應(yīng)
文|陶沐
因篇幅過長,解讀和注釋部分另行分享,這里只放白話譯文和文言原文。
——白話譯文——
古時圣人化育萬物,必依道而行。大道不變,事理相通。反向觀察以往,可以預(yù)知將來;反向了解歷史,可以理解當今;反向了解對方,可以對照自身。物有動靜、事有虛實,若與當今情況不符,可以反向探求前人經(jīng)驗。通過由此及彼,由反而正,由古及今,這樣翻來覆去反復(fù)考察,從而掌握實際情況,這正是圣人給我們的啟示。我們不可不仔細思量。
對方開口說話,為動;自己沉默不語,為靜。根據(jù)對方所說,揣測他的話語。如果對方的言語有不合情理之處,我方就主動詢問求證,對方的回應(yīng)中會體現(xiàn)出他的真實意圖。說話可使用象征的方式來表達,事物可使用類似的先例來比較。人們不愿或不便直接言明時,就會用到象征、類比的表達方式,知道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觀察對方接下來如何說。所謂象,就是象征,就是用具體的形象來描述抽象的事物。所謂比,就是類比,就是列舉類似的先例來推斷所要表達的道理。把這種方法用在雙方的交談中,若我們用來引導(dǎo)對方的話語恰好符合事物,就能從中獲知對方的實際情況。就像張網(wǎng)捕獸一樣,在野獸出沒處多設(shè)一些罝(jū)網(wǎng),就可以坐等野獸落網(wǎng)。方法若使用得當,對方就會自動說出實情,這就是用語言編織的釣人實情的羅網(wǎng)。
如果常用一種方式去誘導(dǎo)對方,對方就會有所覺察而拒絕回應(yīng)或者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這時就要改變方法。用形象化的說法觸動對方,使言辭暗合對方內(nèi)心的想法,以此獲知對方實情,進而繼續(xù)引導(dǎo)對方說話。不斷與對方交談,運用象、比等方法來獲取對方的回應(yīng),這樣就能從對方的話語中了解整個事情輪廓,我們就可以依據(jù)掌握的信息制定基本策略。一來二去,反反復(fù)復(fù),再三斟酌,靈活使用這種方法,就能從言談中掌握事物的實際情況。圣人會對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方法,無論是誘導(dǎo)愚者或智者,都能獲得實情。
古時善于從話語中窺察別人心思的人,其使用的方法像鬼神一樣變化莫測,必以求得實情才罷休。只要使用的方法適當,就能詳盡考察對方所說的話。如其不然,掌握的情況就不明確。掌握情況不明確的前提下,制定的基本策略也就不周詳。我方不斷變化使用象征和類比之語,對方必定說出回應(yīng)之辭,只要認真聆聽對方言辭就能獲知實情。
若要對方開口說話,我方先沉默不語。若要使對方張揚,我方就要先收斂。若要使對方感覺尊崇,我方就要自謙卑下。若要從對方話語中取得有價值內(nèi)容,我方就要先給對方有用信息。想使對方敞開心扉,我方在交談中就要運用好象征和類比這些談話技巧,引導(dǎo)對方說個不停。雙方言辭若同聲就會產(chǎn)生共鳴,雙方看法一致就會達成默契。有時順著自己,有時順著對方,有時恭敬如同侍奉上司,有時直呼好似指派下屬,如此這般,分析對方話語中所說事情真假幾分,了解雙方共識和分歧所在,掌握對方真誠狡詐實情。對方的言行舉止,與情理有合有不合,對方表露出的喜怒,也會顯示出規(guī)律來,這些我們都要提前掌握,做到心中有數(shù)。反復(fù)探求得到對方的反應(yīng),這樣就能從中洞察到對方心思所依托。
因此,反聽之術(shù)的重點,在于先使自己保持內(nèi)心平靜。自己平靜了,才能仔細分析對方言辭,考察對方實際情況,引導(dǎo)對方談天論地說東道西,進而從中辨別真?zhèn)翁搶崱km然說的不是同一事物,但可以根據(jù)細微的征兆推斷出我方想知道的同類事物的特征和趨勢等關(guān)鍵信息??疾煲粋€人就要深入對方內(nèi)心,估量其實際能力,猜測其真實意圖。這樣,對對方實情的把握,才能像兵符配對一樣,完全吻合;像騰蛇占卜禍福一樣,無不應(yīng)驗;像后羿張弓射箭一樣,無不中的。
所以說,了解外界事物要先從了解自己開始,先有自知之明,再有知人之智。真正了解對方,就能夠與對方心意相通,就像比目之魚一樣,并列而行不差毫厘。獲得對方回應(yīng),就像聲音和回響一樣,聲已出而響必至。弄清對方的實情,就像光線與影子一樣,光既生而影立見??疾鞂Ψ降脑挘拖翊攀撫?,就像吮食烤熟的肉骨,輕而易舉,絕無失誤。
有自知之明的人,可以推己及人,這樣就能做到提供給對方的信息少之又少;窺查對方的實情快之又快。不論是以陰求陽,還是以陽轉(zhuǎn)陰,不論隨圓就方,還是以方化圓。全憑見機行事,皆能得心應(yīng)手。在對方形跡未顯露之前,用圓融的方法誘導(dǎo)其說出實情;在對方形跡顯露之后,對其已有充分了解,不妨用方正直率的方式對待他。
因已確知實際情況,對方在我方掌握之中,所以是進是退,是左轉(zhuǎn)還是右行,決策都有據(jù)可依,應(yīng)對游刃有余 。自己不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對別人的了解可能不準,處理事情不夠巧妙,就是所謂的“忘情失道”;忘情,不能符合實際情況。失道,沒有掌握正確方法。自己先做到心中有數(shù),再來揣測別人的心思隱情,所用計謀就會巧妙無痕跡,外人看不出竅門,就像天神一樣高深莫測。
——文言原文——
古之大化者,乃與無形俱生。反以觀往,覆以驗來;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動靜虛實之理,不合來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人言者,動也;己默者,靜也。因其言,聽其辭。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yīng)必出。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觀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辭也。以無形求有聲,其釣語合事,得人實也。若張罝網(wǎng)而取獸也,多張其會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釣人之網(wǎng)也。常持其網(wǎng)驅(qū)之,其言無比,乃為之變,以象動之,以報其心,見其情,隨而牧之。己反往,彼覆來,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襲之,反之覆之,萬事不失其辭,圣人所誘愚智,事皆不疑。
古善反聽者,乃變鬼神以得其情。其變當也,而牧之審也。牧之不審,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審。變象比,必有反辭,以還聽之。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斂,欲高反下,欲取反與。欲開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辭,同聲相呼,實理同歸。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聽真?zhèn)?、知同異,得其情詐也。動作言默,與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見其式,皆以先定為之法則。以反求復(fù),觀其所托。故用此者,己欲平靜,以聽其辭,察其事,論萬物,別雄雌。雖非其事,見微知類。若探人而居其內(nèi),量其能射其意也。符應(yīng)不失,如騰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魚。其伺言也,若聲之與響;見其形也,若光之與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針,舌之取燔骨。其與人也微,其見情也疾。如陰與陽,如陽與陰;如圓與方,如方與圓。未見形圓以道之,既見形方以事之。進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謂“忘情失道”;己審先定以牧人,策而無形容,莫見其門,是謂“天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