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8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span>
二、釋 解
老師說:“身為行政的君臣有君子和小人之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就在其行政的敬畏與放肆之間。君子之心,謹慎憂勤而不敢怠慢大意的有三件:一是敬畏天命,不背忤天道之自然,馴順于天命之秩序;二是敬畏有德有位的大人,尊其德,敬其位,奉公守矩,隨護于大人之事理;三是敬畏圣人的法語之言,循其禮樂道義的教導(dǎo),順從于仁德至善的自律。小人之心,渾渾噩噩,茫然無知,不知天命義理的主宰之力,反輕視天命而無所畏懼;對有德有位的大人不知尊重,反傲慢無禮,詆毀冒犯;對圣人的法語之言不辨其善,反嘲笑蔑視,侮慢褻瀆。”
三、釋 字
《說文》:畏:惡也。從甶,虎省。鬼頭而虎爪,可畏也。于胃切。??,古文省。
《玉篇》:畏:于貴切。驚也,忌也,懼也,難也,惡也。
漢字“畏”像鬼手執(zhí)杖形。張舜?在《說文解字約注》中按:“鬼、畏實一字也。……鬼為人戴假面之形,……見者愕然,此畏恐之義所自出。”《說文》“畏,惡也”,“鬼頭而虎爪”,人見到或遇到,則回避而不招惹,即其本義作“惡”解,“惡”乃憎厭、回避、不招惹之意。本義為恐懼,害怕,引申表示威嚴,敬畏等義。
狎
《說文》:狎:犬可習(xí)也。從犬甲聲。胡甲切。
《玉篇》:狎:下甲切。易也,近也,習(xí)也。
漢字“狎”從犬甲聲?!墩f文》:“狎,犬可習(xí)也?!?習(xí),教習(xí),訓(xùn)練。張舜?在《說文解字約注》中按:“狎之言挾也,謂可挾撫戲弄之也。因引申有輕蔑義?!?本義為馴犬,由馴犬引申為馴養(yǎng),又引申為親近、熟習(xí)、習(xí)慣、馴順、輕慢、戲弄等義。
侮
《說文》:侮:傷也。從人每聲。文甫切。?,古文從母。
《廣韻》:侮:侮慢也,侵也,輕也。
漢字“侮”從人每聲,每,《說文》:“每,艸盛上出也”,凡侮人者必盛氣凌人一如草盛橫生。從人乃指對他人輕慢、欺凌使其內(nèi)心感傷。本義為欺凌、輕慢,引申為戲弄、欺負、傷害。
前一章通過“君子有三戒”的教導(dǎo),期望人們從君子的所戒和克制引導(dǎo)的能力之中,體悟君子從自然生命的血氣動態(tài)的變化中,克制引導(dǎo)自然生命順道從善而成德的自覺,從而在其具體行政實踐中把握克己復(fù)禮、弘道從善的禮樂文明之本。本章通過“君子有三畏”的教導(dǎo),期望人們從君子謹慎憂勤之中,體悟君子的順天命之秩序、護大人之事理、從圣人之法語的自律,從而在其具體行政實踐中兢業(yè)謹慎地盡天理、致君德、踐禮義。老師說:“身為行政的君臣有君子和小人之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就在其行政的敬畏與放肆之間。君子之心,謹慎憂勤而不敢怠慢大意的有三件:一是敬畏天命,不背忤天道之自然,馴順于天命之秩序;二是敬畏有德有位的大人,尊其德,敬其位,奉公守矩,隨護于大人之事理;三是敬畏圣人的法語之言,循其禮樂道義的教導(dǎo),順從于仁德至善的自律。小人之心,渾渾噩噩,茫然無知,不知天命義理的主宰之力,反輕視天命而無所畏懼;對有德有位的大人不知尊重,反傲慢無禮,詆毀冒犯;對圣人的法語之言不辨其善,反嘲笑蔑視,侮慢褻瀆?!?/span>本章需要注意的是:本章的“小人”不是指和“在位君子”相對應(yīng)的“無位無職的人”,而是指“有位有職”,卻沒有君子之德行的人?!按笕恕笔侵浮坝械掠形弧钡纳衔徽?,“圣人之言”是指“圣人的法語教化之言”?!熬尤贰彼返氖峭庠谥畽?quán)威,“畏天命”是對自然天道秩序的敬畏,“畏大人”是對人間事理人倫的敬畏,“畏圣人之言”是對人間人倫事理教化之道的敬畏。“畏”是指心理的狀態(tài),“畏”中有懼怕、小心、不觸犯的含義,但是并沒有因為懼怕和不觸犯,而不去努力有所作為?!拔贰本褪窃拥摹皯?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謹慎小心的有所為。因此,本章的“三畏”和前一章的“三戒”相對應(yīng),“戒”是戒除、不為,而“畏”卻是謹慎地有所為。張居正《四書直解》中解:“然此三畏,分之雖有三事,總之只是敬天而已。蓋人之所以勉于為善而不敢為惡者,只因有個天理的念頭在心,所以凡事點檢,不敢妄為,若天理之心不存,則驕淫放逸,將何所不至乎?故堯舜兢業(yè),周文小心,惟一敬耳。有志于事心之學(xué)者,不可不知?!?/span>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