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原文
八佾第三
3.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div style="height:15px;">
【試解】祭祀的時候,只有以至誠之心恭敬謹(jǐn)慎地期待先祖或神靈的降臨,先祖或神靈才會降臨祭壇,享受祭祀。如果沒有恭敬至誠之心,先祖或神靈就不會被祭祀的人們的至誠崇敬所感通,就不會降臨保佑,就不會帶來福報吉祥。因此祭祀的時候,祭祀什么就要象什么真的存在一樣,讓祭祀的對象能在你心中有具體實在的影像。祭神的時候,就要像神真的在面前,能感受到神靈具體的形象??桌蠋熣f:“既然自己不能親自參與祭祀,就不能向先祖或神靈表示自己的誠意,先祖或神靈就不會被感應(yīng)。因而這樣的祭祀就像沒曾祭祀一樣?!倍?div style="height:15px;">
甲骨文的“如”字是一位挺直著上身,兩膝著地,端莊地跪坐著的女子,女子的雙手交叉著放在胸前,身旁有一口形的器物,表示女子在盛水的器物邊照看自己的形貌,因水中的影會跟隨人的容貌而動,就像今天的女子喜歡在鏡前觀照自己一樣。故“如”字表示相似、相象、影隨形動、隨從的意思?!墩f文》及后世對“如”字的解釋之說都是后代的引申曲解之意,“如”字的初義和“口的言說”和“三從之德的順從”無關(guān)。
前面幾章老師告訴弟子,自己不但對周禮熟悉,能夠詳細(xì)講述外,還對夏、商二代的禮儀制度的傳承損益也是很清楚的,只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足夠的歷史文獻(xiàn)資料和熟悉夏禮和殷禮的賢者來證明罷了。接著老師對當(dāng)時君王正在進(jìn)行“禘祭之禮”進(jìn)行了言說,告訴人們的禮儀制度的核心是仁德,根本是真誠,外在的形式只是一種輔助真誠之心的流露手段,決不把形式當(dāng)成目的,當(dāng)成根本。前面幾章老師講述了禮崩樂壞之時,自己仍然信守著禮。君王已經(jīng)不知禘祭之禮,人們詢問之時,老師還是不忘自己的身份,對君王的行為不進(jìn)行評說。但是老師期望弟子們在心中能明白其義,能明白祭祀重在誠敬,唯有敬畏和真誠方可與天地鬼神感通。本章老師告訴弟子們,祭祀的時候,只有以至誠之心恭敬謹(jǐn)慎地期待先祖或神靈的降臨,先祖或神靈才會降臨祭壇,享受祭祀。如果沒有恭敬至誠之心,先祖或神靈就不會被祭祀的人們的至誠崇敬所感通,就不會降臨保佑,就不會帶來福報吉祥。因此祭祀的時候,祭祀什么就要象什么真的存在一樣,讓祭祀的對象能在你心中有具體實在的影像。祭神的時候,就要像神真的在面前,能感受到神靈具體的形象??桌蠋熣f:“既然自己不能親自參與祭祀,就不能向先祖或神靈表示自己的誠意,先祖或神靈就不會被感應(yīng)。因而這樣的祭祀就像沒曾祭祀一樣?!?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