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jié)來臨,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喝酒--醉酒又成了很多人生活的主旋律。
然而,喝酒雖爽,醉酒的滋味也不是那么好受。于是,很多人一面重復喝酒-醉酒的循環(huán),同時積極尋求解酒藥的幫助,各種解酒藥再次成了這些人對付醉酒的“肘后備急方”。
然而,傳說中的“解酒藥”真有作用嗎?
筆者此前已經撰文做過介紹,迄今并沒有任何一種真正有效的解酒藥可用:
有網友質疑稱,你說的不對啊,納洛酮就能解酒。
不僅含服片說明書中明確說明可以用于解酒,
臨床上也常規(guī)使用納洛酮作為酒精中毒的“解藥”。
比如,2014年發(fā)布的“急性酒精中毒診治共識”就稱“國外雖有質疑”,卻推薦用于酒精中毒的急救。
然而,這是真嗎?
循證醫(yī)學語境下,教科書和共識之類并非圭臬,只有證據才可為王。
納洛酮是一種與鴉片的有效成分嗎啡結構相似的化合物,在腦內可以與內源性鴉片樣物質(內啡肽等)的受體結合,卻不會產生生物效應——就像俗話說的“只占坑不干活”,因而是鴉片類物質的拮抗劑。
因此,醫(yī)學上,納洛酮主要用于鴉片類藥物和麻醉藥物過量的解救,靜脈用藥后可以迅速逆轉其呼吸抑制作用。
納洛酮噴鼻劑也被FDA批準為鴉片類藥物過量的救治。
另外,此類藥物的口服制劑,比如結構和作用與納洛酮相似的納曲酮,可以用于鴉片類毒品的戒毒治療。
我們知道,酒精是一種水溶性極高的小分子物質,可以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因此,酒精在體內也像水一樣,是最自由的分子,可以與水分子等比例分布到任何有水存在的空間,包括腦內任何一個“犄角旮旯”。
而酒精這種小分子物質在腦內又沒有特異性結合靶點,而是可以影響腦內很多生理過程。
其中,最主要的是強化腦內抑制性神經遞質GABA,抑制興奮性神經遞質谷氨酸的作用,因此,酒精是一種典型的神經抑制劑,對腦功能產生全面性抑制效應。
既然酒精是神經抑制劑,少量或中度喝酒為什么又會產生興奮作用呢?
這是因為,腦功能是通過很多神經回路,以及神經回路之間的相互作用來實現(xiàn)的。
不同功能的神經元之間可以相互制約,當酒精抑制了一些原本具有抑制功能的中間神經元(被稱為抑制性中間神經元)時,受這些神經元抑制的下游神經元就會被“解放”,表現(xiàn)出興奮作用。
其中,酒精可以像諸如鴉片、冰毒、尼古丁等其他毒品一樣讓人產生欣快感和成癮性,就是通過這類機制產生的。
已知,所有成癮性物質(毒品)的成癮性都是刺激腦內獎賞系統(tǒng),特別是其中被稱為腹側被蓋區(qū)(VTA)和伏隔核(NAc)的多巴胺神經元釋放多巴胺產生的。
酒精是如何作用于多巴胺神經元的?頗費了科學家的一番周折。
開始,科學家像通常的實驗一樣,使用酒精直接作用于VTA或NAc多巴胺神經元,發(fā)現(xiàn)需要高達184mg/100ml的濃度才會激發(fā)神經元少量放電——這顯然與少量喝酒就能刺激產生欣快感的事實不符。
動物實驗也證實,只需要給動物少量灌酒,血液酒精濃度(BAC)達到20~40mg/100ml,就可以刺激多巴胺神經元大量放電。
顯然,酒精并不是直接作用于獎賞系統(tǒng)的多巴胺神經元。
后來的研究發(fā)現(xiàn),酒精首先是刺激下丘腦釋放內源性鴉片樣物質(內啡肽),后者抑制VTA區(qū)域的中間抑制性GABA神經元的活性,負負得正,從而使得VTA區(qū)域多巴胺神經元從GABA中間神經元的強直性抑制中解放出來,大量釋放多巴胺。
——這個頗為曲折的過程就是是人們喜歡喝酒的生理基礎。也說明,喝酒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吸食鴉片。
有人或者覺得筆者在這里太過啰嗦。
筆者認為,這種啰嗦是必要的。
因為,一方面,這直接涉及納洛酮是如何跟酒精產生瓜葛的;更重要的是,國內幾乎所有涉及這一部分的內容還沒有發(fā)現(xiàn)靠譜的。
既然,酒精產生欣快感和成癮是通過內源性鴉片樣物質實現(xiàn)的,那么,使用鴉片拮抗劑酒精可以對抗酒精通過刺激多巴胺釋放產生的欣快感和成癮性效應。
也就是說,納洛酮可以抑制喝酒產生的欣快感和成癮性;卻不會對抗酒精的其他效應。
如上所述,醉酒和酒精中毒主要是酒精通過GABA和谷氨酸產生的急性抑制效應。
這就意味著,納洛酮即不會加速體內酒精的消除,也不能對抗酒精的神經抑制效應,因而,沒有任何解酒作用。
除非,酒精可以刺激產生的內源性鴉片樣物質量非常巨大,大到可以產生鴉片中毒的程度。
“遺憾”的是,酒精通過內啡肽刺激多巴胺釋放,使用的不過是一種“四兩撥千斤”的間接杠桿效應,體內不會產生大量內源性鴉片樣物質,絕無因此中毒之虞。
相反,如果在喝酒同時給予納洛酮,人們就不會產生舒服的感覺,也就不會對酒產生渴望,也就不容易產生酒癮。
因此,納洛酮理論上可以作為鴉片類戒毒治療一樣,用于戒酒治療。
事實上,與納洛酮結構功能相似的納曲酮正是FDA批準的3種戒酒藥之一。
這大概與國際上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進行的極少量納洛酮治療急性醉酒的探索性試驗有關。
比如,1979年發(fā)表在柳葉刀上這項包含20例志愿者的小型臨床試驗,
和1981年發(fā)表在英國藥理學雜志上的這項小型研究,認為可以降低血液酒精濃度,逆轉醉酒的氧化還原紊亂狀態(tài)。
此后,有關納洛酮治療急性醉酒的研究就在醫(yī)學文獻上銷聲匿跡了。
相反,國內醫(yī)生們卻樂此不疲,在知網上輕松就檢出1000多篇這類報告。
很顯然,在國際醫(yī)學界,納洛酮不被認為具有解酒作用。在國內,納洛酮卻被常規(guī)用于醉酒和酒精中毒(國內不區(qū)分二者)的治療——又是一種僅存在于中國的特色療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