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2024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7章 課時41 地質災害
課時41 地質災害
1.地震
(1)概念:地殼中的巖層在地應力的長期作用下,會發(fā)生傾斜或彎曲。當積累起來的地應力超過巖層所能承受的限度時,巖層便會突然發(fā)生斷裂或錯位,使長期積聚起來的能量急劇地釋放出來,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使地面發(fā)生震動。
(2)地震構造示意
(3)強度
①震級:表示地震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
②烈度:地震時某一地區(qū)地面受到的影響和破壞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多個烈度。影響因素有震級、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質構造、地面建筑等。
特別提醒
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卻有多個烈度的原因
震級反映地震本身能量的大小,只與地震釋放的能量多少有關。由于一次地震釋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因此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烈度則反映了地面實際受到的影響和破壞程度,它不僅與地震本身的大小(震級)有關,也與震源深度、震中距及地震波通過區(qū)域的介質條件、地面建筑等多種因素有關,是根據(jù)地面受震動的各種現(xiàn)象綜合評價的。所以在震中距相同的地方,地震烈度有時相差很大。
(4)危害
①造成房屋倒塌,破壞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礎設施,導致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②誘發(fā)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災、海嘯、有毒氣體泄漏、疫病蔓延等災害。
③破壞當?shù)氐馁Y源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系統(tǒng),損害災區(qū)人們的心理健康。
(5)分布規(guī)律
①世界:板塊與板塊交界處。集中分布在環(huán)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帶。
②我國:臺灣、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地區(qū)。
(6)自救與互救
①震前準備:準備應急救援包,牢記地震撤離路線和附近應急避難場所位置,經(jīng)常參加地震演習活動,樹立防震意識等。
②震中救助: 如條件允許,應及時、有序地撤到安全地帶。
③震后自我保護:地震發(fā)生后往往還有余震,不可立即返回家中,要遠離危墻、廣告牌、電線桿等危險區(qū)域,等余震過后再作打算。
2.滑坡和泥石流
名稱
滑坡
泥石流
圖示
概念
山地斜坡上的巖體或土體,因河流沖刷、地下水活動、地震及人類活動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動面整體下滑的現(xiàn)象
山區(qū)溝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發(fā)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
影響因素
自然因素
①巖體比較破碎;②地勢起伏較大;③植被覆蓋度較差;④降水等的潤滑作用;⑤地震、河流侵蝕等對坡體穩(wěn)定性的破壞
①地形陡峻;②具有豐富的松散物質;③短時間內有大量水流;④地震等破壞坡體穩(wěn)定性
人為因素
人類活動(如破壞植被、不適當?shù)拈_挖與堆積等)的觸發(fā)作用
危害
破壞或掩埋農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摧毀聚落,破壞森林、農田、道路,淤塞江河等,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多發(fā)地區(qū)
山地丘陵區(qū)、工程建設頻繁地區(qū)。我國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廣泛,以西南地區(qū)最為多發(fā)
特別提醒
地質災害的關聯(lián)性
各種地質災害具有各自形成、發(fā)展、致災的規(guī)律,同時各災害之間又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地殼活動強烈,導致山體斷裂發(fā)育、巖石破碎,若逢降雨集中,極易發(fā)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地殼活動強烈,也可能導致地震頻發(fā),引發(fā)地裂、火災、海嘯等次生災害。
1.滑坡的發(fā)生機制
2.泥石流的形成條件
(1)地形地貌有利于泥石流的貯集、運動和停淤
①溝谷形態(tài):泥石流形成的空間場地分為形成、流通、堆積等三個區(qū)域。
形成空間
地形特征
對泥石流形成的作用
上游形成區(qū)
山高坡陡,三面環(huán)山、一面出口,比較開闊
植被覆蓋較差,有利于水和碎屑固體物質聚集
中游流通區(qū)
地形多為狹窄陡深的峽谷,溝床縱坡降大
使泥石流能夠迅猛直泄
下游堆積區(qū)
開闊平坦的山前平原或較寬闊的河谷
使固體碎屑物質有堆積場地
②溝床縱坡降:溝床縱坡降是影響泥石流形成、運動特征的主要因素。一般來說,溝床縱坡降越大,越有利于泥石流的發(fā)生。
③溝坡坡度:坡面是泥石流固體碎屑物質的主要源地,坡度大小影響泥石流固體碎屑物質的補給方式、規(guī)模大小。
④斜坡坡向:與陰坡比較,我國山脈的陽坡也多是迎風坡,降水量較多,冰雪消融快,巖石風化程度高,更容易發(fā)生泥石流。如秦嶺和喜馬拉雅山的南坡上產生的泥石流比北坡要多。
(2)固體碎屑物來源豐富:風化碎屑物、斷層破碎物、坡體堆積物、崩塌物、冰磧物等。
(3)水源充足
來源
作用
降雨
降雨集中,多暴雨和特大暴雨,是促使泥石流暴發(fā)的主要動力條件
冰雪融水
是現(xiàn)代冰川和季節(jié)性積雪地區(qū)泥石流形成的主要水源。當夏季冰川融水過多,涌入湖泊,造成湖泊潰決溢水而形成泥石流
水庫(堰塞湖)潰決溢水
水庫或堰塞湖潰決時,水量集中,壩體或堰塞體松散物集中,更易形成泥石流
3.滑坡和泥石流的防避
(1)防災減災措施
防御措施
開展宣傳教育,提高公眾防災、減災意識;建立災情監(jiān)測網(wǎng)絡及預警系統(tǒng);恢復植被,加固山體等
具體措施
滑坡:設置滑坡體外截水溝;修建阻滑支撐工程。
泥石流:修筑排導槽,疏導泥石流物質到特定位置
(2)自救
滑坡發(fā)生時
向滑坡兩側迅速逃離;若遇到高速滑坡或滑坡體下滑時,無法逃離,宜迅速抱住身邊的大樹等固定物體
泥石流發(fā)生時
應迅速向溝谷兩側的山坡上方逃離
(2021·山東地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海巴洛溝流域位于青藏高原東南緣,橫斷山脈中段(下圖),面積53.4 km2。主溝發(fā)源于哈巴雪山西側,匯入金沙江一級支流沖江河,長度12.8 km。流域自上而下分為高山寒帶峰脊區(qū)和寬谷區(qū)、溫帶窄谷區(qū)、亞熱帶低谷區(qū)。該流域降水量隨海拔升高而顯著增加,其中海拔4 200 m以上的峰脊區(qū)年降水量超過1 100 mm。2019年7月28日,峰脊區(qū)6小時降雨量達60.4 mm,激發(fā)了特大規(guī)模降雨—冰川融水混合型泥石流。
(1)指出海巴洛溝流域形成泥石流的四類固體物質來源。(4分)
(2)分析海巴洛溝流域主溝道AB段、BC段和CD段地形對泥石流形成的作用。(6分)
(3)分析海巴洛溝流域泥石流對當?shù)貥嫵蓢乐赝{的自然原因。(6分)
[關鍵信息點撥]
青藏高原東南緣,該地地處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地震多發(fā),坡體結構不穩(wěn)定,流
域內多松散的固體碎屑物;該地為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橫斷山區(qū)地形崎嶇,山高谷深。
源頭附近有雪山,意味著存在冰川活動。
流域自上而下相對高度較大,谷地寬窄不同。
2019年7月28日,該區(qū)域降雨總量大,降雨強度大,且氣溫較高,冰川融水較多。
結合圖中圖例可看出,流域內斷層、崩滑體較多,巖石破碎,固體碎屑物較多;有溝谷,
等高線疏密變化大,有明顯的陡坡存在;圖中不同河段具有不同特征,AB段是河源,等高線密集,坡度陡,水流速度快,BC段河谷長度大,沿途陸續(xù)匯入了很多支流,等高線稀疏,是地形比較平緩的寬闊河谷,可以儲存大量的松散泥沙物質,CD段河道順直,等高線比BC段密集,坡度有所增大,河道變窄,泥石流流速加快。
答案 (1)冰磧物(冰川搬運堆積物);崩滑體堆積物;風化碎屑物;斷層破碎物。
(2)AB段:地形陡峻,易發(fā)生崩塌,且徑流匯流速度快,為泥石流形成提供物質來源和水動力條件;BC段:地形較和緩開闊,為大量松散固體物質積累提供場所;CD段:溝道狹窄順直,坡度大,加快泥石流的通過時間。
(3)豐富的松散固體物源和水源條件,導致泥石流易發(fā);泥石流運動速度快,規(guī)模大,沖擊力強;峰脊區(qū)降水量大,并疊加積雪融水,使得泥石流多發(fā)育在高海拔地區(qū),下游不易察覺,隱蔽性強。
考向1 通過“滑坡”考查“區(qū)域認知”
我國西南某地地質時期發(fā)生過一次大型滑坡,滑坡體堵江后形成了大型古堰塞湖。古堰塞湖從形成到潰壩后,滑坡體上、下游水文特征均變化顯著,對河床地貌演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下圖為“當?shù)毓叛呷?、滑坡位置示意圖”,圖中滑坡邊界內含滑坡源區(qū)和堆積區(qū)。據(jù)此完成1~3題。
1.滑坡體滑動方向及滑坡邊界內的河流主要流向分別是( )
A.滑向西南,向北流                     B.滑向東北,向南流
C.滑向西南,向南流                      D.滑向東北,向北流
2.經(jīng)測定,新、老湖相沉積物形成于距今1萬~3萬年,可推測( )
A.滑坡掩埋階地的時間約為1萬年前
B.古滑坡的發(fā)生時間至少在3萬年前
C.古堰塞湖存活的時長大約為3萬年
D.古堰塞湖潰壩的時間約在2萬年前
3.能示意該河流河床縱剖面變化的是( )
答案 1.C 2.B 3.B
解析 第1題,圖中古堰塞湖的邊界相當于等高線,據(jù)此可知河流流向是自北向南,說明該區(qū)域地勢大致北高南低,滑坡是自高向低滑動,可推測滑坡體滑動方向為滑向西南,C正確。第2題,由圖可知,滑坡掩埋的階地位于湖相沉積物的下游方向,可推測滑坡掩埋階地的時間早于湖相沉積物,而新、老湖相沉積物形成于距今1萬~3萬年,故滑坡掩埋階地的時間約為1萬~3萬年前,A錯誤;由圖中古堰塞湖的位置可知,古滑坡發(fā)生在湖相沉積物之前,即3萬年前,B正確;古堰塞湖的形成時間為3萬年前,其下游的湖相沉積物形成于距今1萬~3萬年,由此無法推測潰壩時間和存活時間,C、D錯誤。第3題,滑坡體阻塞河流,在其上游方向形成堰塞湖,導致其上游方向水流受阻,流速減慢,泥沙沉積,河床抬高,A、D錯誤;同時導致其下方泥沙來源減少,河床侵蝕大于淤積,河床降低,B正確、C錯誤。
考向2 通過“泥石流”考查“綜合思維”
青藏高原年降水量自西北、西南、東南向內部遞減,局部地區(qū)泥石流頻發(fā)。下圖示意青藏高原泥石流分布。據(jù)此完成4~5題。
4.補給青藏高原西北部冰川的水汽主要來源于( )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
5.與泥石流低發(fā)區(qū)相比,圖示區(qū)域泥石流高發(fā)區(qū)更易形成泥石流的主要條件是( )
A.山脈高大,植被稀疏
B.夏季氣溫高,冰川融水量大
C.山高谷深,降水豐富
D.晝夜溫差大,巖石風化強烈
答案 4.A 5.C
解析 第4題,讀圖分析,青藏高原西北部地處高原地區(qū),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夏季風很難到達此處,排除B、C;根據(jù)緯度位置分析,此地地處北半球西風帶內,盛行西風將大西洋上的水汽帶到這里,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降水,A正確;北冰洋距離青藏高原西北部較遠,且有山脈阻隔,水汽難以到達,排除D。第5題,圖示區(qū)域泥石流高發(fā)區(qū)位于橫斷山區(qū),該區(qū)域山高谷深,落差大,受西南季風影響大,降水豐富,更易形成泥石流,C正確。
課時精練
讀“某不穩(wěn)定地區(qū)的剖面示意圖”,完成1~2題。
1.該地最容易出現(xiàn)的地質災害是( )
A.泥石流  B.洪澇  C.地震  D.滑坡
2.對該地區(qū)的開發(fā)活動中,最不易造成負面影響的是( )
A.發(fā)展林業(yè)
B.房屋附近修建魚塘或小水庫
C.開采山坡上的礦藏
D.山坡處的房地產開發(fā)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題,由圖可知,該地區(qū)破壞面之上土體不穩(wěn)定,容易出現(xiàn)滑坡災害,D項正確。泥石流的發(fā)生與多暴雨天氣有關,材料中并未體現(xiàn),A項錯誤。洪澇不屬于地質災害,B項錯誤。地震是板塊運動的結果,圖中并未體現(xiàn),C項錯誤。選D。第2題,該地區(qū)破壞面之上土體不穩(wěn)定,在該地區(qū)對不穩(wěn)定土體的基建和開采都會加劇土體的不穩(wěn)定,B、C、D項錯誤。發(fā)展林業(yè),提高植被覆蓋率,有利于保持水土,A項正確。
(2023·浙江寧波市期末)由土石組成的河岸、湖岸因受流水沖刷,在重力作用下土石失去穩(wěn)定性,沿河岸、湖岸的岸坡產生崩落、崩塌和滑坡的現(xiàn)象,叫作崩岸。長江荊江段崩岸多發(fā),2002年荊江突起洲河段發(fā)生崩岸險情。下圖為“荊江突起洲河段變化示意圖”。據(jù)此完成3~5題。
3.2002年崩岸險情發(fā)生處位于圖中( )
A.甲處  B.乙處  C.丙處  D.丁處
4.2003年,三峽水庫開始蓄水運行,對圖示河段崩岸總體產生的影響及其原因是( )
A.減弱,來水量減少                     B.加劇,枯水位提高
C.減弱,豐水位降低                      D.加劇,來沙量減少
5.治理圖示河段崩岸的有效措施是( )
A.加固河岸                                   B.修蓄洪區(qū)
C.拓寬河道                                    D.清淤河道
答案 3.A 4.D 5.A
解析 第3題,從圖中可以看出,1998~2002年,相比其他幾處,甲處河道北移明顯,流水對北岸侵蝕作用強,易發(fā)生崩岸。A正確。第4題,三峽水庫蓄水運行,部分泥沙在庫區(qū)淤積,該河段來沙量減少,沖淤平衡被打破,流水侵蝕河床和河岸作用相對增強,使崩岸加劇。水庫蓄水運行,會使下游水位季節(jié)變化減小??菟粫岣?,但枯水期低水位易沖刷河岸底部,使崩岸易發(fā),枯水期水位提高反而會減少崩岸的發(fā)生。豐水位會降低,但豐水期水位總體偏高,降低前后流水作用變化不大,對崩岸影響也較小。故選D。第5題,崩岸是河岸的岸坡崩塌,清淤河道可能會使河水流速加快,對河岸的侵蝕增強,導致崩岸加劇,D錯誤。修蓄洪區(qū)和拓寬河道對崩岸影響不大,B、C錯誤。加固河岸可以增強河岸土石的穩(wěn)定性,能有效預防崩岸,故選A。
2022年3月16日,日本本州島東岸近海發(fā)生7.4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導致東京電力公司和東北電力公司旗下合計6座熱電廠受損停運,日本政府21日發(fā)布電力供應緊張警報。關東地區(qū)22日出現(xiàn)降雪和降雨天氣,當日東京的地標建筑東京塔只點亮下半部(如下圖)。據(jù)此完成6~8題。
6.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
A.大洋板塊                                   B.生長邊界
C.巖石圈                                       D.軟流層
7.3月22日夜晚,東京塔只點亮下半部的原因有( )
①居民取暖用電增加 ②地震影響發(fā)電量?、垡雇矸奖阈腥苏彰鳌、芄?jié)能減排的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面臨如此困境,東京電力公司可采取的措施最為直接有效的是( )
A.全力搶修受損熱電廠
B.加大其他電廠發(fā)電量
C.呼吁轄區(qū)用戶節(jié)約用電
D.轄區(qū)內分區(qū)拉閘限電
答案 6.C 7.A 8.B
解析 第6題,根據(jù)材料信息可知,此次地震震源深度為10千米,大陸地殼的平均厚度在10千米以上,該地震震源位于大陸地殼中,地殼屬于巖石圈,故選C。第7題,3月份的日本東京地區(qū)還比較冷濕,3月22日出現(xiàn)的雨雪天氣導致進一步降溫,居民取暖用電將會增加,①正確;地震導致6座熱電廠受損停運,供電會緊張,②正確;東京塔為該城市的地標建筑,亮燈是城市亮化工程,美化城市,而非為行人照明,③錯誤;材料中沒有反映因節(jié)能減排而減少用電量,④錯誤。故選A。第8題,熱電廠受損短時間內不易修好,A錯誤;呼吁轄區(qū)用戶節(jié)約用電不可能一時見效,C錯誤;拉閘限電沒有從本質上解決問題,D錯誤;只有加大其他電站的供電量,才能直接有效地緩解電力供應緊張的困境,故選B。
(2023·重慶八中期末)下圖是我國四川某地自然災害治理工程措施,多年以后其攔沙壩、排導槽等作用明顯降低。讀圖,完成9~10題。
9.該工程防治的自然災害最可能是( )
A.洪水  B.滑坡  C.泥石流  D.地震
10.近年來攔沙壩、排導槽作用不斷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年久失修                                   B.泥沙淤積
C.地殼運動                                    D.洪水沖擊
答案 9.C 10.B
解析 第9題,讀圖可知,圖中等高線數(shù)值高且密集,可判斷為山地,地勢起伏大且西高東低;圖示攔沙壩、排導槽工程設施沿河谷分布,起分段攔截砂石的作用,故該工程防治的自然災害應該是泥石流,故選C。第10題,由所學知識可知,隨著泥沙在攔沙壩前方及排導槽處的沉積,攔沙壩和排導槽的作用會不斷減弱,B正確。與年久失修、地殼運動、 洪水沖擊關系不大。故選B。
11.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四川省汶川縣鋤頭溝地處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流域內溝谷深切,斷裂發(fā)育,多地震,最大高差2 952米,流域面積21.7平方千米,年降水量526.3 毫米,是汶川強震區(qū)最為嚴重的泥石流溝道之一。2008年“5·12”地震后,建設的溝道攔擋工程歷經(jīng)多次沖毀—重建—清淤,于2019年初完全竣工,2020年再次清淤。2013年7月、2014年7月和2019年8月鋤頭溝流域發(fā)生了三次較大規(guī)模泥石流。下圖示意鋤頭溝流域水系,下表為2007~2021年泥石流物源面積變化趨勢統(tǒng)計。
年份
坡面物源面積(km2)
增長率(%)
溝道物源面積(km2)
增長率(%)
2007
0.245
0.178
2008
6.88
2 708.00
0.62
248.30
2013
5.17
-24.90
0.82
32.20
2014
4.88
-5.60
0.86
4.8
2019
3.33
-31.80
0.73
-15.10
2021
2.04
-38.70
0.99
35.60
(1)比較2007~2021年鋤頭溝坡面物源與溝道物源面積變化趨勢的差異。(4分)
(2)推測震后三次泥石流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并說明理由。(9分)
答案 (1)坡面物源面積表現(xiàn)出激增—緩減的趨勢;溝道物源面積表現(xiàn)出激增—緩增—減少—增加的趨勢。
(2)2019年8月發(fā)生的泥石流(或第三次泥石流)。
理由:2013年和2014年流域內坡面物源面積均呈負增長,溝道物源面積均呈正增長,表明部分坡面物源補充溝道物源,使溝道物源量增加;同時溝道攔擋工程尚未完工,攔擋作用不明顯,但溝道物源增加,說明這兩次泥石流規(guī)模較小,沖刷、搬運能力弱。2019年流域內坡面物源面積和溝道物源面積均呈負增長,表明坡面物源和溝道物源經(jīng)坡面徑流、水流和泥石流的沖刷—挾帶作用沖出谷口,使流域內的總物源量急劇減少;溝道防護工程已經(jīng)完工,攔擋作用明顯,但溝道物源仍然減少,說明此次泥石流規(guī)模大,沖刷、搬運能力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某鐵路擬選車站泥石流危險性分析及防治對策
一封來自冰川地質災害家族的警告信
【選考專題】高中選考微專題精練(二十八):自然災害與人類活動
教學設計:地質災害(下)(新教材)
【好題共享】濰坊市2022年高三三模地理試題解析版
高考地質災害那些熱門考點,你必須要知道!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