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家之間,有一種割不掉的特殊緣分;
因雙方子女的結合,親家彼此要顧忌到對方的感受,不能全憑自己心意做事;
走得太近,或是太遠,對雙方來說,都不是好事;
說話做事,只有掌握一定的分寸感,才能最大程度保證子女婚姻的和睦,維系整個大家庭的穩(wěn)定。
心理學上,有個首因效應,說的是兩個人第一次見面對彼此的印象,會深深刻在腦海中,并借此推斷這個人以后做事的動機和目的;
所以說,親家之間的初次見面,至關重要;
如果首次見面,留給彼此的印象好,那么日后的生活也會更加安穩(wěn)太平;
如果首次見面,彼此心生嫌隙和隔閡,往后的日子怕也是矛盾沖突不斷。
可以說,準親家初次見面,最好做到'三不談’,這樣才能給你們的關系打下良好的基礎。
別看父母有時會在外人面前,貶損自己的子女,過分地謙虛謹慎;
但是,他們說自己孩子的不好可以,別人要是敢挑子女的不是,他們心理就會非常不樂意;
因為在父母眼中,孩子都是繼承了自己的優(yōu)點的;
外人敢當面指出子女的不足,那就是對他們父母的蔑視和瞧不起。
《歡樂頌2》中,應勤和邱瑩瑩,經過了很多磨合,終于確定了彼此的真心;
當兩個家庭,第一次聚在一起用餐時,瑩瑩媽媽能明顯感覺到,應勤的母親,話里話外都在說兒子的優(yōu)秀,言下之意,就是覺得瑩瑩配不上他們家應勤;
對此,瑩瑩媽媽感到很生氣,同時也擔心女兒嫁過去,會受婆婆的氣。
其實,這就是一次埋下了隱患的準親家見面。
當著對方的面,反復強調自己子女的出色,炫耀子女的成功和收入,很容易讓準親家,誤會這是在間接貶低他們的子女,同時拐彎抹角地表達對這樁婚事的不滿。
親家既然見面了,就要拿出個平等尊重的態(tài)度,說話也要講究分寸和禮貌,不能只顧夸自己孩子,這樣兩個家庭才會更和諧地相處。
人與人之間相處,就怕比較,尤其是拿著身邊現成的例子,進行對比;
實際上,每家的情況都不一樣;
現實中,走進婚姻的男女,可能在外人眼中,一點都不般配;
然而,日子是過給自己的,只要小兩口彼此中意,合拍,那其他的附加條件,都不那么重要。
準親家見面,就怕商量婚事,或是閑聊時,拿出親戚朋友的真實案例說事兒;
一來,親家會誤會,是不是你嫌他們不會辦事,家庭貧困,彩禮錢拿得少;
二來,親家會覺得,你是在對標著別人,來要求他們做到完美無缺,是攀比心在作怪。
所以,準親家初次見面,盡量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商量事情,不要去談別人家結婚遇到的問題,這樣才能避免產生攀比和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與親家首次見面,本著真誠的態(tài)度,自然是必須;
但是,也不必把家里的私事,都告知親家;
一來,言多必失,你不保證人家會怎么想你,沒準兒會覺得你太沒城府,說話沒什么分寸;
二來,過多地暴露自己家的事兒,以后也難免讓別人產生不好的聯想,或是被人看不起。
甚至會因為一句無心之失,引起小兩口之間的戰(zhàn)爭和隔閡。
所以,與親家見面,也不要全拋一片心,坦誠地說話,懂得適可而止,才是為自己留下了退路和余地。
總之,溝通說話,是一門藝術,掌握好分寸和尺度,做到得體又熱情,才是與人相處之道。
親家見面,更是要顧忌到對方的顏面和感受,這樣才能為自己子女的婚姻,奠定好感情的基礎。
END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