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要說教育行業(yè)什么最火,肯定是第二輪雙一流。今天,我們一起來談一談為什么大家都對雙一流這么關注,為何大家都爭著考上雙一流呢?
小海也建議大家盡量上雙一流,即使那些985/211上不了,但是那些普本重點專業(yè)肯定要爭取一下的。
在了解雙一流之前,我們要先了解985/211高校。
什么是985工程高校?
985工程是指為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而實施的工程。首批“985工程”建設高校共9所,即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截至2013年年末,“985工程”共有39所高校。
什么是211工程高校?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的建設工程。于1995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后正式啟動。全國入選“211工程”高校一共有116所。
2011年12月30日,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時表示,“211”工程和“985”工程的規(guī)模已經穩(wěn)定,不再新設這兩個工程的學校,同時為了注重學科導向,引入競爭機制,實施了“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對非“211”學校的國家重點學科予以支持。
2019年11月28日,教育部官網發(fā)布聲明:已將“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點建設項目統(tǒng)籌為“雙一流”建設。
什么是雙一流高校?
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是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繼“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國家戰(zhàn)略。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正式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共計137所;雙一流建設學科共計465個(其中自定學科44個)。
在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公布了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共計146所高校,新增7所,另外13所被公開警示。
此輪名單,也不再區(qū)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不再有“A類B類”的區(qū)分。
以前,考上985/211是無數(shù)學子的夢想,現(xiàn)在多了雙一流。那么其跟普通高校有哪些差別?為什么我們要努力考上雙一流?考上后又具體有哪些福利?我們一起來看看。
為什么我們要努力考上雙一流高校?
985/211/雙一流大學最大的福利就是國家資金支持。財政撥款是中國高校的最重要資金來源。高校經費預算,反映的是對學科建設、教學、科研方面的投入力度。
我們看2021教育部直屬高校經費出爐!從已公布的數(shù)據(jù)看,共有13所高校預算總數(shù)過百億,相較去年多出3所。
其中清華大學的年度預算超過了300億元,高達317.28億,預算經費遙遙領先于其他高校;浙江大學年度預算超過200億元,共有228.16億,位居第二;北京大學年度預算位列第三,約有221.34億,比清華少了足足95億。
上了大學,大家都想見到不一樣的東西。尤其理工科的學生要想在大學里學到真本領、認真搞點科研,學校的硬件設施一定要跟上!而這,就要看一個學校的科研經費有多少了。
以上圖2021教育部直屬高校預算經費為例,第一名清華大學317.28億元,第75名中央戲劇學院只有3.94億元,而普通二本學校一年才只有幾千萬,這樣幾百倍的差距會導致什么呢?給大家分享個故事就明白了。
某同學,過去在一個普通二本大學讀生物制藥專業(yè),所謂實驗課,就是按照流程,主要看看老師咋做,然后抄個實驗報告。這也沒辦法,實驗的試劑、器材都是要花大價錢的,就是讓你“感受一下”這個成本,還有很多學校付不起呢。
考研時他拼命考進一所985,開學后在導師的實驗室遭了一個月的“鄙視”,因為他連很多基本的實驗器材都不知道怎么用!當時他后悔得腸子都綠了——沒上985,一生要受苦!
再來看看部分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情況。經費越足的高校,實驗室自然越多,設備也越完善。學生們也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得到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
最多的是清華大學,有1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其次浙江大學和北京大學并列第二,上海交通大學排第三。但是在普通大學,就像上面例子中的同學一樣,根本沒有到國家實驗室做實驗的機會。
文科生可能會說了:我們又不需要做實驗,這有啥差別?話說,文科生總得“博覽群書”吧?圖書館資源也是大問題。
而最能開拓文科生眼界的,還有前沿學術講座。講座能請到什么樣的人來,可不是砸錢就能搞定,還要看學校老師的人脈!比如哈佛博士畢業(yè)的教授請個老同學來學校走一圈,學生們就可以輕松get到世界級最新的科研成果。可能大一才上兩個月,就能聽到哈佛燕京學社和東京大學頂尖大師的講座,而這些教授的姓名,估計好多二本大學生畢業(yè)了都沒聽說過!
而名師哪里最多?985/211/雙一流高校!非這些高校的學生呢?要么厚著臉皮去蹭講座,要么聽視頻公開課吧!
國外讀研、讀博一般都是靠申請,不需要考試。無論國外大學對中國大學情況多么了解,畢竟中國大學如此之多,人家也無法了解得那么清楚。所以很多國外名校雖然會綜合參考你所在學校和專業(yè)的排名,但還是更信賴中國的985/211,以及現(xiàn)在的雙一流。
所以,常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局面:某些大學在國內很難考也比較牛(比如一些財經類大學),但其畢業(yè)生在申請留學時卻因為不是985/211或雙一流而被歧視,甚至被拒絕,真是欲哭無淚!
此外,出國留學的另一項重要武器是推薦信,而給你撰寫推薦信的導師如果有一定的國際學術影響力,會更有說服力。985/211/雙一流的名師資源此時就更為有利,只要搜下自己學院老師哪個國際會議參加的多,哪個在外國學術期刊發(fā)表過論文,發(fā)幾封郵件再上門拜訪一下就能搞定其他學校學生可望不可及的推薦信!這些優(yōu)勢,你考不進985/211/雙一流大學,很多是想都不要想!人家名師認識你是誰嗎?
以前,知名企業(yè)在招聘時會明文規(guī)定“須985院校畢業(yè)”。現(xiàn)在有法律法規(guī)限制,很多不敢直接這么說,但會在審核簡歷時用“畢業(yè)院?!弊鳁l件,悄悄地篩掉非985/211/雙一流出身的人。
其實,有時候也不見得是因為歧視,企業(yè)知道普通高校也有人才。但簡歷實在太多,企業(yè)需要花最短的時間和成本找到能力較強的人,一個一個來篩選,這個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沒企業(yè)愿意出。所以,用“985”、“211”和“雙一流”大學這樣的標簽來篩選人才,就成了成本最低的方法!
心靈雞湯常說,'看一個人是否優(yōu)秀,要看他和誰在一起'。很多企業(yè)也是看重名校學生背后的資源,這樣可以連成一張大大的關系網,相互提攜。
舉例來說,銀行業(yè)務員攬儲,一個985/211/雙一流大學出來的,他參加兩次校友會、同學會,可能就能把任務完成。這比等待著普通高校的畢業(yè)生一點一點積累人脈,可節(jié)約了太多的成本。
找工作時,985/211/雙一流大學的校友也是重要資源。尤其是中央國家機關和大型企事業(yè)單位,你在面試時很可能會見到面試官和應聘的師弟師妹一起聊下家常。不見得只有北大、清華才有這樣的優(yōu)勢,像地處東北的吉大,地域優(yōu)勢無法和北上廣相比。于是吉大學生自發(fā)抱團,已畢業(yè)找到好工作的人自發(fā)回校分享,還成立了 '合協(xié)一家'協(xié)會。
這種做法,其實在很多非985/211/雙一流大學里也流行,但是畢竟名校前輩們已經占了先機。
曾經聽過某二本院校的老師激勵學生說:你要是考研分數(shù)剛過控制線那基本就沒戲,沒使勁考出400以上你怎么和985/211/雙一流出來的學生競爭?
這話雖然夸張點兒,但也有道理。比如,兩名學生同時參加復試,甲來自'雙一流'院校,初試成績370分;乙來自二本院校,初試成績380分。面試表現(xiàn)兩人難分伯仲,如果你是教授,你選誰?
一位導師說,他選甲。倒不是學歷歧視,而是他覺得二本院校的學生,尤其某些考研名校,大多很早就開始準備考研,基本上都是考試能力強、綜合能力差。而'雙一流'的學生往往不會像二本學生那么重視考研,他們可能在做實驗,做項目,寫論文,最后才為考研做準備。雖然他們可能不會像二本學生那樣得高分。但在理論上能接觸到更廣的知識面,這對今后的學習研究更有幫助。
還有一位負責研究生招生的'985'高校老師透露:985/211/雙一流院校導師更愿意接收985/211/雙一流院校的本科生,若是錄取了普通院校的本科生,他們會覺得自己是下嫁。高校愿意花錢來提前搶人,都是想讓自己的生源質量好看一點,985/211/雙一流的生源占比高一些,學科評比時也會占優(yōu)勢。
說到985/211/雙一流的優(yōu)勢,還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指標,就是保研率!為什么這個指標也很重要?因為隨著就業(yè)壓力不斷增大,以及用人單位對學歷要求的不斷提高,讀研究生成為很多本科畢業(yè)生的選擇。很多考生填報志愿時,也會考慮報考的大學和專業(yè)是否容易讀研。而保送研究生的比例高,意味著這所大學的本科生讀研的幾率非常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