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芙蓉散治陽性癰瘍
功用清熱消散。適應于陽性癰瘍,紅腫熱痛者。芙蓉葉500克,赤豆粉、陳小粉各60克(炒焦黃)。共研細末,過篩。用茶葉汁、蜂蜜適量,調(diào)成糊狀,敷于患處。敷時需稍厚,上用消毒紗布覆蓋,橡皮膏固定或繃帶包扎,每日換1~2次。
學習和使用體會
本方芙蓉葉、赤豆粉、陳小粉都能清熱消腫,是消散陽性癰腫常用的外用藥。另外,張氏家傳之芙蓉軟膏,即芙蓉散加入黃石脂內(nèi)(約5∶1)調(diào)勻。功用、主治與芙蓉散同。攤于紗布上貼敷患處,每日換1~2次,亦為良方。
2.金黃散治熱癤
天花粉250克,陳皮30克,黃柏、姜黃各75克,厚樸、甘草各30克,大黃、白芷各75克,蒼術、南星各30克。上藥先切成薄片,曬干(不宜用火烘),共研極細末,過篩,和勻。凡癰疽紅腫熱痛未成膿者,用茶清或蜂蜜調(diào)敷;如已釀膿者,改用蔥汁、蜂蜜調(diào)敷;如漫腫無頭,皮色不變,則用蔥汁、陳酒調(diào)敷。敷時需稍厚,上用紗布覆蓋,橡皮膏固定或繃帶包扎,每日換2~3次。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清熱解毒,退腫散結。適用于熱癤,癰疽,火丹漆瘡,肌膚赤腫,濕痰流注,無名腫痛等癥。本方用大黃、黃柏、天花粉清熱解毒;蒼術、白芷、厚樸、陳皮、姜黃、南星退腫散結,諸藥合用,陽證可消,陰證能散,所以臨床應用較為廣泛。另外,金黃軟膏也是功能相近的良方。金黃散加入黃石脂內(nèi)(約5∶1)調(diào)勻。功用、主治與金黃散同。攤于紗布上貼患處,每日換1~2次。
3.鐵箍散治癰瘍
白及、白蘞各30克,黃柏60克,山豆根、連翹、黃芩、制乳香、制沒藥各15克,生川烏18克,地骨皮21克,射干9克。先將各藥分別研極細末,按用量配在一起,和勻。用茶汁、蜂蜜調(diào)敷患處。如外瘍腫脹散蔓之癥,可用陳酒調(diào)敷。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清熱消散鎮(zhèn)痛。適用于痰火結塊,癰瘍紅腫制熱痛者。本方黃芩、黃柏、連翹、白蘞、地骨皮、射干、山豆根等都有清熱作用,制乳香、制沒藥既能消散,又可止痛,生川烏溫散之力甚強,且有鎮(zhèn)痛作用,加白及協(xié)助消腫,主要用于痰火結塊或癰瘍紅腫熱痛的病癥。
4.硇砂散治瘡瘍
硇砂15克,樸硝6克,樟腦1.5克,明礬4.5克,銀朱9克,朱砂4.5克,冰片1.5克。除冰片外,將上藥共研細末過篩后,再加入冰片研勻,置膏藥中貼患處。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軟堅消腫。適用于陽證瘡瘍,初起塊堅疼痛的病癥。本方硇砂、樸硝、銀朱都有較強的軟堅消散功能,配以樟腦、冰片香竄,更助其結之功,為瘍證初起結塊堅痛的外用藥。此散中硇砂、樸硝兩藥受潮或受熱后易引起烊化,故此散制成后,宜貯于瓶中封固,不可受潮或泄氣,以免藥效減弱。另外,此藥散結力強,而清熱毒之功較弱,如與陽證大發(fā)散同用,可治癰瘍紅腫結塊之癥。
5.三黃散治疔毒
生大黃、藤黃、雄黃各9克。共研細末。置膏藥中貼患處。若治疔瘡走黃,用冷水調(diào)敷。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清熱消腫。適用于癰毒結塊紅腫及疔毒走黃者。本方大黃清熱解毒,祛瘀消腫,又配雄黃解毒,藤黃消散,以助大黃之功,所以可用于癰瘍紅腫以及疔瘡走黃的病癥。疔毒走黃,需配合內(nèi)服煎劑如黃連解毒湯等方。
6.五黃散治癰疽
生大黃、藤黃、雄黃各9克,硫黃6克,牛黃1.5克。共研細末,過篩。麻油調(diào)敷患處。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清熱消散軟堅。適用于癰疽腫脹根堅,皮色微紅。本方為三黃散加牛黃、硫黃所組成,在清熱軟堅作用方面有了加強。
7.藤朱散治癰疽
生大黃、銀朱各9克,火硝、藤黃各4.5克,麝香1克,冰片1.5克。先將生大黃研細,銀朱、火硝、藤黃共研細末,過篩后,再加入麝香、冰片研勻。用法:置膏藥中貼患處。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清熱消散。適用于癰疽、疔瘡紅腫散漫者。本方由三黃散去雄黃,加麝香、冰片、火硝、銀朱等辛竄活血、攻堅消散的藥物,清熱消散的功效更有加強。
8.外用代刀散治癰疽
生斑蝥4.5克,炙巴豆肉6克,砒石1克,銀朱1.5克。共研細末,過篩,撒于瘡頭上,外用膏藥覆蓋。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咬頭潰膿。適用于癰疽、流注有膿不潰者。本方生斑蝥、炙巴豆肉、砒石腐蝕皮膚作用甚為峻烈,配合銀朱以加強它的咬頭潰膿作用,所以名之為代刀散。本方適用于瘡癰膿毒已熟,而不愿手術切開排膿的患者。此藥有劇毒,切忌入口。
9.文將丹治癰疽
蜈蚣7條,炙僵蠶4.5克,全蝎7只,麝香1克,雄黃9克,炙穿山甲片4.5克,制乳香、制沒藥各3克,五倍子15克,牛黃2克,蟬蛻7只,冰片1.5克。除麝香、冰片、牛黃外,將上藥共研極細,過篩,加入麝香、牛黃、冰片研勻。放膏藥中,貼患處。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散結、軟堅、咬頭箍膿。適用于癰疽發(fā)背、化膿將潰根堅等病癥。本方用蜈蚣、全蝎咬頭散結,作用較和緩而弱,故名之為文將丹。佐以炙穿山甲片、制乳香、制沒藥活血消腫,麝香、冰片走竄消散,炙僵蠶、雄黃、牛黃解毒,故具有散腫箍膿作用。
10.武將丹治癰疽
五倍子15克,炙僵蠶4.5克,炙蛇蛻3克,炙穿甲片4.5克,雄黃9克,全蝎6克,斑蝥3克(元米同炙去頭足),麝香1克,冰片1.5克。除麝香、冰片外,先將五倍子、炙穿山甲片、雄黃等分別研細,再和入余藥共研極細過篩,最后加入麝香、冰片研勻。用法:置膏藥中,貼患處。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消散,咬頭,箍膿。適用于癰疽腫脹將成未成者。本方用斑蝥腐蝕咬頭,作用較文將丹為強,故名武將丹,其余作用均與文將丹相仿。龍衣在炮制時,要注意適度,焙至色黃即可,不能焦枯,以免失去效用。
11.提膿丹治癰疽
煅石膏15克(尿浸水飛),人中白(水飛)、兒茶各9克,元明粉15克,輕粉、青黛各4.5克,冰片1.5克。除冰片外,先將元明粉、輕粉分別研細,再和入余藥共研至極細,過篩,后入冰片研勻。放于瘡口上,外蓋膏藥,每日換藥1~2次。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提膿拔毒,適用于癰疽,疔瘡潰破者。本方用煅石膏、輕粉、兒茶拔毒收濕,加入人中白、青黛、元明粉清熱消炎,冰片引諸藥滲透,合而用之,使毒去膿清而諸癥可除。本方為一般拔毒生肌外用藥,適用于陽證癰瘡潰破的病癥,為臨床最為常用者。
12.拔毒生肌散治癰疽
寒水石9克,藤黃3克,東丹15克,兒茶4.5克,煅石膏15克(尿浸水飛),紅升藥6克,冰片1克。除冰片外,先將寒水石研細,加入余藥充分研勻,過篩,后入冰片研勻。用法:若外瘍潰爛面大,可用清潔毛筆蘸藥粉撒于瘡面上,外蓋膏藥,每日換1~2次。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拔毒、祛腐、生肌。適用于癰疽、發(fā)背、腦疽潰破,膿泄不多,膿栓不脫的病癥。本方是三仙丹加味而成的外用方。方中紅升比例增大,所以功效更為顯著。寒水石與煅石膏同功,藤黃有消腫排膿之功,兒茶又助以東丹有吸濕收口之力,增加了它的功效。
13.祛腐散治瘰疬
川巴豆適量,去油炒焦研末。用法:置膏藥中,貼患處,每日換1~2次。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祛腐。適用于癰疽、瘰疬毒盛,腐肉腥臭,膿栓不脫的病癥。本方用一味川巴豆炒焦外用,具有較強的祛腐作用,如潰瘍瘡口有網(wǎng)狀膜不化及膿栓堵塞不脫者用之可自脫。
14.掃盆排毒丹治瘡瘍
煅石膏120,輕粉18克,血竭30克,乳香末18克,紅升30克,冰片4.5克。除冰片外,先將輕粉、紅升分別研細,和入各藥共研極細,過篩,再加冰片研勻。摻于瘡口上,外用膏藥貼之,每日換1~2次。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拔毒祛腐,生肌收口。適用于瘡瘍出膿后,腐不脫,久不收口。本方用輕粉、紅升藥拔毒祛腐,煅石膏、血竭、乳香末生肌,佐以冰片引藥滲透,并加強排毒生肌收口之功。
15.青靈散治瘡毒
煅石膏30克,海螵蛸9克(去硬殼),青黛3克,牛黃0.6克,珍珠粉1克,冰片1.5克。除冰片外,先將上藥共研細末,過篩后,再加入冰片研勻,用瓶裝,封固。用法:干摻于瘡口上,或用麻油調(diào)成糊狀,或用凡士林2∶8調(diào)成軟膏敷于患處,每日1~2次。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清熱消腫,祛腐,生肌。適用于瘡毒焮紅,脫皮腐潰及水火燙傷,乳巖潰爛等病癥。本方用煅石膏、牛黃、青黛能清熱消腫,海螵蛸能吸濕去腐收斂,珍珠粉能生肌長肉。在應用上著重于清熱收斂。本方去牛黃、珍珠粉,亦稱青靈散,作用相仿。但治療乳巖潰爛出血者,應加入牛黃、珍珠粉二藥,以增強消炎祛腐作用。另外,還有一方為青靈軟膏,是青靈散加入黃石脂內(nèi),調(diào)勻。功用、主治與青靈散同。撒于紗布上敷患處,每日1次。
16.提瘰丹治瘰疬
水銀、硼砂、火硝、明礬、皂礬、食鹽各3克。除水銀、食鹽外,其他4種藥先行研極細末,再加入水銀、食鹽,研至不見水銀星點、無聲為度,放瓦盆內(nèi),用粗瓷碗合蓋,外用鹽泥封固,不可流氣,置于炭火上約煉1小時左右取下,待冷,其藥之結晶體上升于碗底上,將藥刮下研細,用白米飯和勻,搗丸如芥子或綠豆大小,朱砂6克為衣。用法:視瘡口面積大小取藥丸放瘡頭上。外用棉紙2~3層覆蓋,敷一日一夜揭去,如硬核膿栓脫落后,改用和合丹收口。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祛腐提核,拔毒收口。適用于瘰疬已潰,硬核不脫。本方用水銀祛腐拔毒,配用火硝攻堅,使毒易化而排出;硼砂解毒消散,使余毒清除;明礬、皂礬收斂瘡口。此藥略有刺激性,如用于治療生有肉芽之腐潰面而核不脫的患者,有輕微痛感,不要揭去,忍耐片刻,疼痛則可消失。本品有劇毒,切不可內(nèi)服。
17.冰梅散消胬肉
炙烏梅肉9克,熟地4.5克(炙灰),冰片1克。共研細末,過篩。將藥粉摻在胬肉凸出上,外用膏藥固定,每隔2~3日換1次。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平胬肉。適用于胬肉外凸,不能收口者。本方用炙烏梅肉為主藥,具有腐蝕胬肉作用,冰片有清熱的功效,用熟地可滋養(yǎng)陰血促使收口。另外還有一方為平安餅,是本方去冰片加輕粉,功用平胬肉、祛腐毒,可治胬肉外凸膿腐不清之癥。
18.加味紫金丹治瘡瘍
紫金藤(即降香,炒去油,劈細)250克,乳香(去油)、沒藥(去油)各60克,血竭、五倍子(炒成團)各45克,龍眼核(炒)、炙象皮各250克,煅龍骨15克,血余炭、海螵蛸各250克。各藥分別研細,再和勻共研極細,過篩,貯于瓷瓶中,勿泄氣。用法:摻于出血瘡面上,外用棉花紗布固定。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止血。適用于瘡瘍腐爛,傷及血管而流血不止,如搭手等病,或刀傷出血者。本方降香等藥都具有較強的收澀止血作用,而配用乳香、沒藥、血竭的目的有活血功能,可止血而不留瘀,止痛。此外,還具有消癰瘡的作用。
19.和合丹治褥瘡
煅石膏、東丹各30克,冰片2克。先將煅石膏、東丹共研極細末,過篩,再入冰片研勻。放膏藥中貼患處,或用麻油調(diào)成糊狀外敷。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生肌收口。適用于諸瘡久不收口及褥瘡等癥。本方用煅石膏、東丹消炎防腐,促使?jié)兠婕∪馍L,加用冰片引諸藥滲透,從而達到新肉生、瘡口愈合的目的。外用石膏宜煅,以減少其涼遏之性,又能起到收斂之功。本方用黃凡士林以2∶8調(diào)成軟膏,用于諸瘡膿毒已盡仍不收口者。對褥瘡脫皮腐爛者用之,既能護瘡,又能化腐生肌。
20.甘石丹生肌收口
東丹30克,制爐甘石9克,煅石膏30克,烏賊骨6克,冰片1.5克。除冰片外,先將烏賊骨(去硬殼)研細,再入各藥共研極細,過篩后,最后加入冰片研勻。用法:摻在瘡頭或瘡面上,外貼膏藥。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生肌收口。適用于諸瘡瘍毒腐肉已凈,脂水淋漓,久不收口。本方在和合丹的基礎上,加烏賊骨、甘石二藥均有收斂吸濕作用,對脂水不盡,不能收口者尤為適宜。制爐甘石方法如下:取生爐甘石貯于新大沙罐內(nèi),外以鉛絲箍緊,放炭爐上煨一日一夜,再取下退火氣,用絹篩篩過,放乳缽中,水飛曬干,盆口上以絲綿糊口,不使灰塵侵入,曬干后再研細;另用藥物文火徐徐煎收濃汁,再用羚羊片煎濃汁和前藥汁,一同拌入爐甘石粉內(nèi),調(diào)和如糊狀,再放入瓷盆中炎日曬干。另外,張氏一門,還有一張祖?zhèn)骷逅幏剑孩偌毮就?、藁本、川貝母、防風、桑葉、羌活、知母各9克,生地30克,谷精草、天麻、枸杞子、連翹、金銀花各9克,白芷片6克,荊芥、北細辛各9克,生大黃15克,薄荷葉、杭菊花各9克,木賊草15克,龍膽草9克,紅花4.5克,甘草、生赤芍各9克,生黃柏15克,川芎6克,黃連15克,黑梔子9克,生黃芩15克,石決明30克。②羚羊片(每制爐甘石500克,羚羊片3克),制爐甘石又為眼科外用點眼的要藥,其他外科各藥的配方中也能適用。
21.桃花五寶丹生肌收口
東丹24克(水飛),煅石膏30克(尿浸),海螵蛸9克(去硬殼),久年柩灰或陳石灰曬干研細15克(水飛),冰片1.5克。除冰片外,先將各藥共研極細末,過篩后,加入冰片研勻。摻于傷口上,外貼膏藥。或用黃凡士林調(diào)成軟膏,涂紗布中蓋在瘡口上,每日更換1~2次。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生肌收口。適用于外瘍腐肉脫凈,或肉芽滲血不收者。本方用東丹、海螵蛸防腐收斂,促使腐潰面,收縮,加煅石膏、久年柩灰消炎收口并有止血之功,佐以冰片引藥滲透,共達肌肉生長、瘡面愈合之目的。本品即甘石丹去制爐甘石加柩灰而成,作用相仿。
22.牡龍丹生肌收口
煅牡蠣、煅龍骨、海螵蛸各9克,東丹、煅石膏各15克,制爐甘石6克,白蠟4.5克,冰片2.4克。先將老白占切成粉狀,與各藥共研細末至無聲為度,過篩,最后和入冰片研勻。摻于瘡口上,外蓋薄貼。一般瘡瘍每日換藥1~2次,臁瘡每隔1~2日換藥1次,外用軟布包扎固定。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生肌收口。適用于諸瘡潰后,毒盡而不收口,以及臁瘡皮肉不生等癥。本方以煅龍骨、煅牡蠣、制爐甘石收斂腐潰面,配合海螵蛸、東丹、煅石膏消炎生肌,白蠟護膚而生肉芽,冰片引藥滲透,合而用之,有生肌收口之效(本方是甘石散加龍牡白蠟制成,加強了收斂瘡口,吸去脂水的作用)。本方用于治臁瘡硬口及潰瘍面較大久不收口者,療效較好。若見臁瘡周圍硬肉者,先用毫針星刺出血,或用剪刀剪去其硬肉,再用本方摻于瘡口上,外蓋膏貼,可加速瘡口的愈合。
23.吹口方
(1)上品冰硼散風化西月石9克,西瓜霜6克,尿浸石膏15克(煅,水飛),海螵蛸7.5克(去硬殼),辰砂2.4克,冰片1.5克。除冰片外,余藥共研細末,至無聲為度,過篩,再加入冰片研勻。裝瓶備用。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清熱解毒,祛腐消腫。適用于一切乳蛾、喉癰、喉疳引起的咽喉紅腫疼痛,急性濾泡型扁桃體炎、口腔黏膜潰瘍等癥。每日2~3次,每次取上藥粉少許吹入患處。
(2)加味柳花散生黃柏、生蒲黃、煅人中白、水飛青黛各15克,硼砂7.5克,薄荷葉4.5克,冰片0.9克。上藥除冰片外,煅人中白、硼砂先研極細,再入余藥共研極細,過篩,和入冰片研勻。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清熱解毒,祛腐收斂。適用于咽喉腫痛、化膿性扁桃體炎、口腔黏膜潰瘍等。每日3~4次,每次取上藥少許吹于患處。
(3)珠黃青吹口散薄荷葉、尿浸石膏(煅,水飛)、人中白(水飛)、老月石、天竺黃、西瓜霜各3克,黃連、生甘草、青黛、冰片各2.1克,珠粉0.3克,牛黃0.6克。共研極細末,過篩。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去腐利咽。適用于咽喉紅腫、喉核腫大者。每日2~3次,取藥少許吹于患處。
(4)喉科牛黃散黃連、黃柏、薄荷葉各4.8克,雄黃、西瓜霜、硼砂、冰片各1.5克,牛黃0.6克。共研極細末,過篩,備用。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清熱解毒、消腫利咽,祛腐。適用于急性咽喉炎,黏膜充血,乳蛾,咽喉紅腫疼痛、腫脹彌散者。每日2~3次,取上藥末少許吹于患處。
(5)青靈軟膏煅石膏30克,海螵蛸9克(去硬殼),青黛3克,牛黃0.6克,珍珠粉1克,冰片1.5克。先將前藥共研細末,過篩,再加入冰片,研勻,封瓶分裝待用。青靈軟膏系將青靈散5份與黃石脂1份混合調(diào)勻而成。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清熱,祛腐,生肌。適用于鼻瘡、喉疳等黏膜潰腐者。取上藥末,摻于瘡口;或用麻油調(diào)成糊狀,或以青靈散與黃石脂5∶1的比例調(diào)勻成青靈軟膏,敷于患處,每日1~2次。方中煅石膏、青黛、牛黃清熱消腫,海螵蛸吸濕收斂之腐,珍珠粉生肌。全方重點在于清熱收斂。因犀牛黃、珍珠粉物稀價昂,作用在于增加消炎、祛腐、生肌作用,若鼻瘡無腐潰瘡口,可去之,仍可稱青靈軟膏,作用亦相仿。
病例:傅某,男,48歲,1976年3月20日初診。右鼻翼部腫脹熱痛3天,伴全身發(fā)熱、頭脹及鼻流涕。檢查:右鼻前庭紅腫,糜爛結痂,舌紅苔薄、脈滑數(shù)。診斷為鼻前庭炎(右),證屬外感風熱上攻鼻竅,治以疏邪清熱解毒。處方:薄荷葉3克(后下),牛蒡子、赤芍、連翹、黃芩、銀花、菊花、丹皮各9克,生甘草3克,連服3劑,并用青靈軟膏涂患處,每日2次。藥后癥減,隨癥加減,繼服6劑獲痊愈。
(6)芙蓉膏(散)芙蓉葉500克,赤豆粉、陳小粉各60克(炒焦黃)。3藥均能清熱消腫,共研細末,過篩備用。芙蓉膏系芙蓉散加黃石脂以5∶1混勻而成。本方外敷適于治陽性癰瘍,有清熱消散作用。適用于乳蛾焮腫致頜下腫赤脹痛者。取上藥末,用凡士林或紅茶汁、蜂蜜適量,調(diào)成糊狀,敷于患處。每日更換1~2次。
學習和使用體會
病例:嚴某,女,16歲,1975年11月20日初診。左鼻翼部腫脹疼痛4天,并已侵及面頰部,用抗生素未能控制。檢查:左鼻翼處紅腫突起,連及迎香部,有明顯觸痛,舌脈無殊,診斷為左側鼻前庭癤,并發(fā)面頰部蜂窩織炎。證屬熱毒內(nèi)蘊、上攻鼻竅,治以清熱解毒,佐以消散。處方:赤芍、丹皮、芙蓉花、杭菊花各9克,金銀花、紫花地丁各12克,生甘草3克,綠豆殼18克。連服3劑。外敷芙蓉膏,每日更換1~2次。藥后2周隨訪癥狀全消。
24.搐鼻藥
(1)鼻淵散辛夷30克,薄荷葉6克,滑石、硼砂各9克(風化),冰片0.9克。共研極細末,過篩,裝瓶待用。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清熱化濕,通竅排濁,適用于鼻淵黃涕腥濁。每日2~3次,取上藥末少許,搐鼻內(nèi)。
(2)鼻菌散甘遂末3克,硼砂、辰砂各1.5克,甜瓜蒂3克,冰片0.6克。共研細末,過篩,裝瓶待用。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蝕瘡散結。適用于鼻息肉者。每日2~3次,取藥末少許,搐鼻。
(3)碧云散川芎、鵝不食草各15克,細辛、辛夷各3克,青黛1.5克,冰片0.9克。共研細末,過篩,裝瓶待用。
學習和使用體會
功用清熱,通竅,排濁。適用于鼻涕黃稠、鼻塞、不聞香臭等癥。每日2~3次,搐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