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小朋友可能會因飲食不當、暴飲暴食出現(xiàn)積食的問題。積食不僅會影響消化系統(tǒng)的正常運作,還會導致其他健康問題的出現(xiàn)。為了幫助家長更好地了解和應對小兒積食問題,本文將介紹小兒積食的常見癥狀、原因、處理方法及預防調護。
小兒積食常見癥狀與病因
小兒積食是指寶寶乳食過量,損傷脾胃,使乳食停滯于中焦無法正常排出,導致堆積在胃腸道中,形成胃腸疾患。其常見癥狀包括腹脹、食欲不振、厭食、惡心嘔吐、便秘、睡眠不安和手腳心發(fā)熱等,嚴重時可引起孩子發(fā)燒、皮色發(fā)黃、精神萎靡等,相當于西醫(yī)學所說的功能性消化不良。
小兒食積發(fā)生的原因在于,小兒消化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善,脾胃功能相對滯后,胃腸道的吸收能力較差。嬰幼兒時期乳食不能自節(jié),如果家長喂養(yǎng)時粗心,就容易造成消化功能紊亂。小兒脾胃嬌弱,恣意進食生冷、肥膩、堅硬的食物都容易損傷孩子的脾胃,引起積食。此外,節(jié)假日,孩子常常攝入大量食物,且平常的飲食時間和規(guī)律容易被打亂,不規(guī)律的進食大量不易消化的食物更容易導致積食。
如何判斷小兒是否積食
要想知道孩子是否積食,家長可從兩方面進行判斷。一是觀察舌苔改變。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層薄白而潤的苔狀物,叫舌苔。正常人的舌苔,一般是薄而均勻地平鋪在舌面,在舌面中部、根部稍厚。當舌苔的顏色發(fā)生改變,或者是舌苔變得更厚、更膩,代表小兒的體內出現(xiàn)了積食。
二是注意氣味改變。積食的小兒另一個比較典型的表現(xiàn)就是口腔異味,這是由于胃部的氣體不能及時排出所產生的。說明在小兒體內,胃腸道消化不暢,未消化的乳類和其他食物發(fā)酵,同時腸道菌群紊亂,產生出酸臭酸腐的味道。只要距離很近,就能從口鼻間聞到這樣嚴重的異味。同時,積食的小兒排泄物的味道會比平時更重更臭。
小兒積食的處理方法
首先家長在發(fā)現(xiàn)小兒出現(xiàn)積食癥狀的時候,應該立即控制小兒的食物量,減少食物攝入,對病癥進行初步的緩解。中醫(yī)角度看,兒童的脾胃比一般成人更加稚嫩,發(fā)現(xiàn)孩子積食可及時采用按摩、飲食管理等方式來進行治療。
按摩療法
揉板門
位置:手掌大魚際平面處。
操作:施術者用左手拖住小兒左手,用右手拇指或中指在小兒手掌大魚際平面的中點處環(huán)旋揉或來回揉100~300次。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導滯。
清大腸
位置:食指橈側緣赤白肉際處,自指尖至指跟呈一直線。
操作:施術者以拇指橈側面,沿著食指橈側緣赤白肉際處,自指根推至指尖100~500次。
功效:清熱利濕,調腸通便。
推四橫紋
位置:在手掌面,食、中、無名、小指近側指間關節(jié)橫紋處。
操作:施術者以拇指橈側,在小兒四橫紋穴左右推100~300次。
功效:調中行氣,清熱散結,消食化痰。
小兒捏脊
位置:在背部,脊柱兩側。
操作:患兒取俯臥位,充分暴露背部。施術者保持手部皮膚干燥,以拇指與食、中二指指面著力,沿脊柱兩側,將脊柱部位皮膚夾持、提起,并交替捻搓向前直線推進,由尾骶部捏到枕項部,重復3~5遍。(可每捏3次,提拉1次,稱“捏三提一”,以提高療效。)
功效:健脾和胃,平衡陰陽,調整臟腑。
注意事項:操作時要選擇舒適的環(huán)境,手法輕柔,可使用潤滑油或爽身粉減輕摩擦,以防損傷小兒皮膚,若操作中小兒不配合,可先安撫小兒情緒再行推拿按摩。
常用藥膳
糖炒山楂
材料:山楂、紅糖。
做法:取紅糖適量(如寶寶有發(fā)熱的癥狀,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鍋用小火炒化(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適量,再炒5~6分鐘,聞到酸甜味即可。
功效:清肺、消食。尤其適用于吃肉食過多引起的積食。
山藥米粥
材料:干山藥片、大米或小黃米、白糖。
做法:取干山藥片100克,大米或小黃米100克,白糖適量。將大米淘洗干凈,與山藥片一起碾碎,入鍋,加水適量,熬成粥。
功效:調補脾胃,滋陰養(yǎng)液。用于小兒積食不消,吃飯不香,體重減輕,面黃肌瘦。
小兒積食的預防調護
小兒積食要更注重預防,防止積食的發(fā)生,做到預防為主、治療為輔。
①家長平時喂養(yǎng)孩子時要調整好小兒飲食結構,均衡飲食,多些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避免炸雞、巧克力、花生米等高熱量、高脂的食物。
②控制孩子進食量。再有營養(yǎng)的食物也不能攝入過多,七分飽更有益于小兒身體健康。鼓勵孩子自主進餐,不要追著喂飯,更不可強迫他們吃東西,以免食物積滯,損傷脾胃。
③避免生冷食物攝入。小兒的脾胃較弱,冷飲、冰淇淋等生冷的食物,會刺激腸胃,加重脾胃虛弱問題,即便是在炎熱的夏季也要控制冷飲的攝入量。(任雪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