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jīng)》關于飲食養(yǎng)生理論內容十分豐富,特別是在飲食作用、飲食基本原則、飲食養(yǎng)生方法和病家飲食禁忌等方面已成體系,對后世中醫(yī)養(yǎng)生理論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黃帝內經(jīng)》不但強調了飲食的重要作用,對飲食結構也給出了合理建議。提出飲食要建立以五谷為主,以五果、五畜、五菜為輔的合理結構,對現(xiàn)今人們飲食生活同樣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黃帝內經(jīng)》(以下簡稱《內經(jīng)》)中關于飲食養(yǎng)生理論的內容十分豐富,特別是在飲食作用、飲食基本原則、飲食養(yǎng)生方法和病家飲食禁忌等方面已成體系,對后世中醫(yī)養(yǎng)生理論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深入發(fā)掘《內經(jīng)》飲食養(yǎng)生思想,不斷豐富與完善中醫(yī)飲食養(yǎng)生體系,對于傳承中醫(yī)精粹、傳播中醫(yī)養(yǎng)生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飲食的作用
食物是氣血化生的主要來源,是臟腑生理功能的物質基礎,是生命活動的基本保證?!端貑枴て饺藲庀笳摗吩唬骸叭艘运葹楸?,故人絕水谷則死?!笔澄锝?jīng)過脾胃運化成為水谷精微,化生氣血津液,具有滋養(yǎng)血脈、充養(yǎng)四肢百骸、強健形體等作用?!鹅`樞·本藏》云:“血和則經(jīng)脈流行,營復陰陽,筋骨勁強,關節(jié)清利矣;衛(wèi)氣和則分肉解利,皮膚調柔,腠理致密矣?!憋嬍晨梢匝a養(yǎng)臟腑,是臟腑實現(xiàn)生理功能、維持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正如《素問·經(jīng)脈別論》所言:“食氣入胃,散精于肝,淫氣于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于脈。”該篇又云:“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jīng)并行……”可見,食物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保障,其在人體內消化吸收的全過程也是生命活動的具體體現(xiàn)。
《內經(jīng)》不但強調了飲食的重要作用,對飲食結構也給出了合理建議。提出飲食要建立以五谷為主,以五果、五畜、五菜為輔的合理結構?!端貑枴づK氣法時論》云:“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睆倪@段論述可以看出,“谷”是人類獲取營養(yǎng)必須攝入主體食材,在維持人體生命效能中發(fā)揮“養(yǎng)”的主體作用,是飲食結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五果、五畜、五菜等為輔助食材,對主體食材“谷”有著“助”“益”“充”的協(xié)同作用,不必悉具,但不能盡廢。正確的飲食結構是維持身體健康的必要條件,若水谷攝入不足,或攝養(yǎng)不當,或飲食結構不合理,都會影響氣血化生,影響臟腑生理功能,引發(fā)疾病?!鹅`樞·五味》載:“故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薄秲冉?jīng)》中提出的合理飲食結構,對現(xiàn)今人們飲食生活同樣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飲食養(yǎng)生基本原則
《黃帝內經(jīng)》中提出飲食養(yǎng)生基本原則為“食飲有節(jié)”,“節(jié)”為節(jié)制、有度之意?!笆筹嬘泄?jié)”,廣義是指飲食有節(jié)制、有規(guī)律、應四時、謹五味、重禁忌,既包括從思想上控制獵奇野味、放縱貪食的欲望,也包括在行為上不暴飲暴食、偏嗜食物,不超過合理范圍的進食總量、速度、五味、寒熱等情況。狹義的“食飲有節(jié)”,即合理控制飲食的總量,不能過饑或過飽。飲食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合理的飲食為人體提供精微物質;反之,飲食失??蓳p傷機體引發(fā)疾病?!鹅`樞·口問》指出:“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風雨寒暑,陰陽喜怒,飲食居處……”“食飲有節(jié)”蘊含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中和”思想,強調飲食與機體處于和諧的狀態(tài),這是《內經(jīng)》飲食養(yǎng)生的總綱領。
饑飽失常、飲食不節(jié)是《內經(jīng)》病因學的重要思想。飲食過饑則氣血無所化生,臟腑功能低下,日久正氣虧虛,即《素問·評熱病論》所言“不能食者,精無俾也”。飲食亦不能“過用”,飲食過飽超過六腑運化負荷,打破臟腑平衡,則脾胃受損。六腑是運化傳送水谷精微的主要場所,胃主受納、腐熟水谷;小腸分別清濁,運行水液;大腸傳化糟粕,所以食飲不節(jié)先傷六腑。如食積引起嘔吐、胃痛,水谷不化的腹瀉,下痢赤白的痢疾、痔瘡等,多因飲食過飽,食物積滯于胃。胃失和降,氣機疏泄不利,則出現(xiàn)嘔吐、胃痛;郁滯于腸,損傷大腸經(jīng)脈而發(fā)為痢疾;食停日久,化為濕熱,郁滯肛門而生痔瘡。食飲不節(jié)、傷及六腑也是引起痹證的原因之一,《素問·痹論》謂:“六腑亦各有俞,風寒濕氣中其俞,而食飲應之,循俞而入,各舍其腑也?!迸R床上許多疾病都與食飲不節(jié)有關,如糖尿病、肥胖、高血壓病、心臟病、高脂血癥、胰腺炎、膽囊炎等。
飲食養(yǎng)生主要方法
謹和五味
“謹和五味”是《內經(jīng)》飲食養(yǎng)生主要方法,奠定了后世食物、藥物歸經(jīng)的理論基礎?!端貑枴ち?jié)藏象論》云:“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憋嬍澄逦秾τ谌梭w不可或缺,《內經(jīng)》不僅強調飲食五味重要性,還明確提出飲食養(yǎng)生“謹和五味”的具體要求和實踐方法。廣義的“五味”泛指飲食的氣味、性質和結構,即營養(yǎng)均衡的膳食模式,要求飲食品種多樣化,飲食營養(yǎng)搭配科學合理。狹義的“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五種味道,各有不同作用,酸味收斂、苦味燥濕、甘味緩急、辛味發(fā)散、咸味軟堅。五味應五臟,五臟各有所喜,“謹和五味”以養(yǎng)五臟。如《素問·至真要大論》云:“夫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腎?!蔽逦杜c五臟之間有著密切聯(lián)系,五味有助于五臟的生理功能,五味調和即可“久而增氣”。五味平衡搭配,以促進氣血運行、強健筋骨、延年益壽。《素問·生氣通天論》概括為:“是故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shù)廊绶ǎL有天命?!?/p>
《內經(jīng)》指出飲食五味對人體具有“養(yǎng)”和“損”的雙重作用,“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素問·生氣通天論》)。“養(yǎng)”即補益臟腑,助養(yǎng)臟腑生理功能,“損”為五味偏嗜太過,偏助了臟氣,破壞人體“陰平陽秘”狀態(tài),從而引起疾病的發(fā)生?!端貑枴ど鷼馔ㄌ煺摗分赋觯骸拔哆^于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味過于咸,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味過于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味過于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味過于辛,筋脈沮弛,精神乃央?!憋嬍成祥L期偏好某種氣味的食物,就會損傷臟腑,破壞臟腑平衡,有損壽命。五味的偏食太過,不但對臟腑功能產(chǎn)生不良影響,也會傷及血脈、皮膚、筋骨、肌肉、毛發(fā)等。《素問·五臟生成》云:“是故多食咸,則脈凝泣而變色;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肉胝月芻而唇揭;多食甘,則骨痛而發(fā)落,此五味之所傷也?!薄秲冉?jīng)》闡明了食物具有酸苦甘辛咸五味,通過攝入飲食性味之偏性,能夠調整臟腑的功能。反之,偏嗜五味是致病減壽的重要原因之一。
寒熱適宜
《內經(jīng)》強調根據(jù)季節(jié)和疾病的寒熱性質,選擇寒熱適宜的食物,是避忌邪氣、頤養(yǎng)天年的重要食養(yǎng)方法。食物的冷熱可以調整體內陰陽平衡,對于養(yǎng)生有重要意義。關于食物適宜溫度的論述,《靈樞·師傳》載:“食飲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寒溫中適,故氣將持,乃不致邪僻也?!笔澄镞^熱過涼都是致病因素,寒溫適中才是符合人體臟腑需求的溫度,無損臟腑,助養(yǎng)氣血。食物的寒熱也要與季節(jié)相應,《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云:“用寒遠寒,用涼遠涼,用溫遠溫,用熱遠熱,食宜同法?!边@段論述指明使用寒涼的藥物要遠離寒涼季節(jié)或寒證,使用溫熱的藥物要遠離溫熱的季節(jié)或熱證,食物和藥物的使用原則是相同的,即“食宜同法”。
冷熱失于常度,如食用火熱炙烤的食物,易助熱損傷陰液;食用寒涼冰凍的食物,易形成寒凝損傷陽氣。寒熱失調日久則易導致臟腑陰陽失調,引發(fā)各種變癥。六腑是水谷受納、腐熟、吸收的重要場所,寒熱失宜的飲食,首先會損傷六腑。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水谷之寒熱,感則害于六腑?!焙疅釘_亂六腑氣機,影響六腑傳送功能,“寒氣生濁,熱氣生清。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脹?!保ā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罚?。寒熱失宜的飲食也會影響五臟,引發(fā)諸多病癥,如《素問·咳論》云:“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于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內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焙嬋胛?,循肺經(jīng)上入于肺,傷及肺之陽氣,造成肺寒而生咳嗽?!秲冉?jīng)》寒熱養(yǎng)生理論強調飲食必須寒溫適中,“食飲衣服,亦欲適寒溫,寒無凄凄,暑無出汗,食飲者熱毋灼灼,寒毋滄滄”,如此方能真氣內守,抵御邪氣侵襲。
順應四時
《內經(jīng)》以“天人合一”思想為指導,提出順應四時的養(yǎng)生原則。飲食養(yǎng)生也應該遵循季節(jié)的變化選擇適宜的食物,“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以食物助養(yǎng)五臟,保持人體陰陽平衡?!端貑枴毭握摗费裕骸叭艘蕴斓刂畾馍?,四時之法成?!憋嬍仇B(yǎng)生也以此為本,四氣五味都須順應四季時令特點,通過增減四氣五味來調整臟腑功能,才能享盡天年。恪守順應四時變化來調整飲食,遵循生命基本規(guī)律,就能像自然萬物一樣生、長、化、收、藏,在春夏保養(yǎng)陽氣以適應生長的需要,在秋冬保養(yǎng)陰氣以適應收藏的需要。
“春三月,此謂發(fā)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春季宿根發(fā)芽,萬物復蘇,也正是人體陽氣生發(fā)之時。飲食養(yǎng)生當以順應肝氣、調暢氣機為主?!端貑枴げ貧夥〞r論》云:“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棗、葵皆甘?!备噬a陽氣,滋補脾氣,同時飲食上須避免酸澀凝滯、有礙肝氣疏泄之物。春季飲食不當,違逆春生之氣,則損傷肝臟,至夏季就易生寒冷之病變,只因陽氣當生而不生,即“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夏季自然界萬物生長繁盛,生機盎然,正是人體陽氣最盛之時。飲食養(yǎng)生當以順勢而養(yǎng),“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酸性收斂涵養(yǎng)心陽,保養(yǎng)夏長之氣。違逆夏長之氣,就會損傷心臟,因夏之不長而欠長,秋天容易發(fā)生瘧疾,冬天可能引發(fā)重疾,即“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秋季自然界景象因萬物成熟而平定收斂。天高風急,地氣清肅,此時陽氣漸斂,陰氣始生。人體逐漸收斂陽氣,以適應秋令特點,以保持肺氣的清肅功能。秋令宜食苦以堅肺,“肺色白,宜食苦。麥、羊肉、杏、薤皆苦”。“味苦者堅”,能強肺之宣降,防燥氣傷肺。若違逆了秋收之氣,就會傷及肺臟,至冬天陽氣當藏而不能藏,就要發(fā)生飧泄等病,即“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冬季陽氣深藏,陰寒之氣大盛,萬物蟄藏,為生機潛伏的時令。人體陰氣至盛,陽氣緊閉堅藏不宜擾動,勿使皮膚開泄而令陽氣損失,冬季飲食以護陰潛陽為原則,順應冬之閉藏特性,“在腎色黑,宜食辛。黃黍、雞肉、桃、蔥皆辛”。違逆了冬令閉藏之氣,則腎臟易招損傷,至次年春季,陽氣當生而不能生,會發(fā)生痿厥之疾,即“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秲冉?jīng)》五味增減方法是以五行學說為基礎,現(xiàn)代應用還須全面考慮飲食營養(yǎng)均衡、體質等多種因素,但是飲食須順應四時助養(yǎng)五臟的觀點,對當今民眾的飲食生活仍有指導意義。
病家飲食禁忌
飲食禁忌是中醫(yī)養(yǎng)生學的重要內容。對于某些疾病調養(yǎng),必須要嚴格遵守飲食禁忌,否則不但會影響疾病的治療和恢復,還有可能危害生命?!秲冉?jīng)》以五行學說為基礎,重視疾病狀態(tài)下依據(jù)病變部位的不同,實施飲食五味禁忌,明確提出“五禁”“五裁”等禁忌方法,適用于五臟、五體等病變在飲食五味方面宜忌?!拔褰奔础鹅`樞·五味》所載:“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薄拔宀谩睘椤鹅`樞·九針論》提出,“病在筋,無食酸;病在氣,無食辛;病在骨,無食咸;病在血,無食苦;病在肉,無食甘。口嗜而欲食之,不可多也,必自裁也,命曰五裁”?!秲冉?jīng)》中多篇提及飲食禁忌,且對飲食禁忌的程度有不同區(qū)分,如“禁”“無食”“無多食”等,這些關于病家在飲食方面的禁忌,對于疾病護理及養(yǎng)生保健有著重要指導意義。
《內經(jīng)》還提出的脾病禁“溫食”,《素問·臟氣法時論》曰:“病在脾……禁溫食飽食,濕地濡衣。”飲食寒溫與脾胃之間緊密相關,脾病“禁溫食”有助于脾胃功能正常運行,以達到人體正氣充足、防御外邪、促進疾病痊愈的目的。此外,《內經(jīng)》根據(jù)疾病的寒熱性質也有相應的飲食禁忌,熱病過程中飲食要清淡,少食肉類,不宜飽食,否則會導致熱病復發(fā)。正如《素問·熱論》說:“病熱當何禁之?岐伯曰:病熱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遺,此其禁也。”《內經(jīng)》限定的飲食禁忌,在維護健康、預防疾病等方面有積極作用。(本文摘編自《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22年8月第28卷第8期,宗文靜 首都醫(yī)科大學中醫(yī)藥學院 趙凱維 張玉輝 杜松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醫(yī)基礎理論研究所)
(注: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yī)師指導下使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