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制度是維系清朝的根本制度,它包括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和鑲藍旗。在八旗當中,又有上三旗和下五旗的說法。而上三旗當中,又以哪一旗最為高貴、最為牛氣呢?
八旗
白山黑水之間,有一個女真部落,他們以狩獵為生。狩獵是一項集體活動,需要每個人之間的默契配合才能有所收獲。但是,人數(shù)一多就不好指揮和協(xié)調(diào)了。為了統(tǒng)一指揮、方便管理,女真人就將部落里的成員劃分成若干個牛錄,牛錄的統(tǒng)領稱為牛錄額真。
當部落里面進行大規(guī)模圍獵的時候,一兩個牛錄不夠用,需要組織多個牛錄共同行動。這個時候,為了統(tǒng)一指揮,更好地協(xié)調(diào),女真人又將若干個牛錄組成一個更大的單位,稱為固山,在漢語中稱“旗”。
后來,努爾哈赤起兵并統(tǒng)一整個女真部落,在此過程中都沿用了牛錄和固山制度。
八旗軍隊
明朝萬歷二十一年前后,努爾哈赤第一次對部落內(nèi)的牛錄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整頓和調(diào)整。他規(guī)定,每三百人為一個牛錄,每五個牛錄為一個甲喇,每五個甲喇為一個固山。固山又稱旗,整個部落分成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四旗。
到了明朝萬歷四十三年,隨著部落人數(shù)的急劇增加,軍隊的大規(guī)模擴充,原來的四旗已經(jīng)容納不下這么多新增名額了,所以努爾哈赤又新增了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自此,八旗制度正式建立。
努爾哈赤之后,皇太極即位。在他統(tǒng)治期間,除滿洲八旗之外又新增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各旗分別設立都統(tǒng)三名,滿洲都統(tǒng)、漢軍都統(tǒng)、蒙古都統(tǒng)各一名。
八旗服飾
清軍入關后,本著“居重馭輕”的原則,清朝皇帝將八旗精銳中的一半留在京城,拱衛(wèi)京師。剩下的一半則駐守在全國各地。但是整個國家幅員遼闊,八旗這點兵根本就不夠用的,所以清朝就采取了八旗兵駐守重點軍事要塞的策略,以點帶線,從而掌控全國局面。
當時八旗兵的駐防線主要有運河駐防線、黃河駐防線、長江駐防線、東南沿海駐防線和邊塞駐防線等。
八旗兵駐守各地,還要帶著一家老小全家人。
有清一代,八旗子弟一直享有特殊的待遇。旗人不納稅,不服勞役,并且占有大批良田。
優(yōu)厚的待遇和長期的相對和平,使得八旗子弟逐漸形成了惰性和頹廢,他們的后代也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清朝中后期,很多旗人都不會打仗了,也不會狩獵了,甚至連曾經(jīng)賴以生存的騎馬和射箭都不會了。
八旗服飾
更要命的是,他們不會種田,雖說祖上攢下了不少家業(yè),但是坐吃山空總有餓肚子的一天。后來就真的餓肚子了,怎么辦呢?
很多下等旗人就把祖上傳下來的盔甲和武器給變賣了,直至淪落為佃戶、流民、痞棍和無賴。
八旗子弟,在建立之初并無高低貴賤之分,因為它本身就起源于部落狩獵時的牛錄組織,是為了方便協(xié)調(diào)和管理而設置的臨時組織。只不過后來沿用到行軍打仗上來,八旗制度才正式確立,并開始顯得正式起來。再后來隨著各旗旗主的身份有別,八旗內(nèi)部才有了高低貴賤之分。
清軍入關之前,正黃旗和鑲黃旗由皇帝直接統(tǒng)領,旗主是皇帝本人。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和鑲藍旗則分別由皇帝的子侄統(tǒng)領。
清軍入關后,多爾袞實際掌權,他統(tǒng)領的正白旗成為勢力最大的一支。多爾袞死后,順治皇帝親政,他便將多爾袞的正白旗劃歸到了自己手里。從此以后,清朝的皇帝親自統(tǒng)領正黃旗、鑲黃旗和正白旗這三旗。
正黃旗與鑲黃旗
由于皇帝至高無上,所以他統(tǒng)領的三旗子弟也跟著沾了光,正黃旗、鑲黃旗和正白旗成為世人眼中最為高貴的上三旗,其他五旗則被稱為下五旗?;实鄣挠H兵皆出自上三旗。一般來說,上三旗負責守衛(wèi)皇宮,下五旗負責駐守京師及各地。
那么在上三旗當中,又屬哪一旗最為高貴呢?
很多人都認為是正黃旗,畢竟它又“正”又“皇”(黃)嘛。但是,僅從字面意思猜測上三旗的地位高低,并不靠譜。
正黃旗人口最多、兵丁最多,也出過索尼、納蘭性德等身份高貴的歷史名人,這都沒錯,但是它仍然比不過鑲黃旗。
鑲黃旗內(nèi)除了皇帝之外,沒有其他宗室。鑲黃旗是上三旗之首,旗內(nèi)無王,由皇帝所親統(tǒng),在清朝八旗中最為高貴和牛氣。
康熙皇帝的孝昭仁皇后、乾隆皇帝的孝賢純皇后、鰲拜、慈安太后、僧格林沁等,都出自鑲黃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