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兩位老師不僅在課堂上給我們講知識,每年農忙季節(jié)還帶領我們參加生產勞動。秋天一到,我們總要在老師的帶領下,到地里拾麥穗,撥小麥,樓草等干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養(yǎng)成了我們從小愛勞動的好習慣,使我們在學文化的同時,也響應了“教育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號召,對我們的成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我們現在提倡的“挫折教育”,“實踐訓練”同出一轍。每年植樹季節(jié),還要帶領我們到田間地頭送樹苗,挖樹坑,多多少少能減輕大人們的勞動強度。從小形成了我們對“關愛,孝順,勤勞,勇敢,實踐,磨練”等方面體驗的正確認識,并對這些積極的思想進行了提升,培養(yǎng)了我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的高貴品質。雖然那時候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育領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但給我們提供了特別的鍛煉機會,讓我們學會了許多課堂上無法學到的知識。這兩位啟蒙老師,雖說學歷不高,但積極的教學態(tài)度,高尚的思想情操,健全的人格給我們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
初中老師
初中三年結識的老師更多,且列舉出來,逐一回憶。張占瑞,常占福,高占峰,富桂英,劉孝才,趙明,吳新民,李闊,賈存喜,楊喜等,這些老師分別給我們講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等多門課程。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初三數學李闊,物理吳新民兩位老師。李闊老師的數學課,講的通俗易懂,思路清晰,為大多數學生所喜愛。后來歷屆老家的初中畢業(yè)生沒有不稱贊李老師的學識淵博??上⒛暝缡?,給我們帶來了無盡的思念。他的早逝是格化司臺教育的一大損失。
再說李老師的講課風格。他不會講普通話,語言樸實自然,鄉(xiāng)土氣息濃厚,正適合我們落后鄉(xiāng)村的學生來聽。教態(tài)自然不嬌柔造作,課堂講解直入重點,能抓住學生聽課的關鍵處,能準確把握教材,將獨創(chuàng)的教學方法運用于教學課堂中,為那個時代數學教師的楷模。
他生活上簡樸節(jié)約,在當時歷史背景下,正是鄉(xiāng)村教師的典型代表。據說他是從山西老家遷來商都的。他能將山西的許多教學優(yōu)點帶入課堂,與我們當地的教學具體實際相結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然而,李老師諸多的教學優(yōu)點及經驗和學生的高度評價,未能改變他不幸的厄運。它的短暫一生,命運多舛,最終我們只能用“遺憾”來概括他不幸的人生。
吳新民老師,80年代初他不足30歲,他是最早商都知青下鄉(xiāng)的成員,從縣城商都下鄉(xiāng)格化司臺公社。吳老師保持了城里人的生活習慣。不抽煙,不喝酒,天生具有優(yōu)秀的教師品質。辦事干凈利落,舉止莊重。對工作熱情,當時代我們初三物理,他對初中物理知識很有研究,熱愛他的物理超過熱愛他的家庭。他單身住學校,有時節(jié)假日都不回家,整天擺弄他的物理實驗。1980年被評為全國級教育自制教具典型模范,參加了國家級教育專業(yè)研討會,是我們歷屆學生崇拜的偶像。他的身材適中,不胖不瘦,身體健康是當時學校標準的偉丈夫。
如今40多年過去了,心目中的老師們,曾為我們?yōu)⑾铝硕嗌俸顾?。在當時艱苦的教學環(huán)境下,與我們同甘共苦,其中大部分為民辦代課教師。老師當中沒有一個老師擺闊氣,講排場,個個踏踏實實,不計報酬,實現了“長圣人”那句古訓。老師們的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都匯聚在了我的心頭。那吃苦耐勞,甘于奉獻的精神,激勵了我們一代又一代人,滋潤了老家大地的莘莘學子。
回想當年,那教師宿舍,食堂,那熟悉的身影,不知在我腦海出現過多少回。在那特殊的“大鍋飯”時代,老師們不拜金,不攀比,不奢華,不浪費,體現了我中華美德,那掙錢不多,忘我無我的精神。卻收獲了豐碩的成果,為國家和人民輸送了大批的不同崗位的建設者,為格化司臺的教育爭得了榮譽。
我的初中是在上世紀70年代末完成的,教學條件十分簡陋,當時連一本簡單的學習資料都沒有,平時就靠一本教科書來完成學業(yè)。全校師生的思想也比較禁錮,沒有半點兒開放意識,就是正常的師生交往都停留在樸實的傳統(tǒng)之中,可想而知,那時的老師們思想有多么壓抑,就在那樣的工作環(huán)境下,完成了他們的工作任務,現在看來是多么的不容易!
悠悠往事,只能作為對過去歲月的留戀而重新拾起,對曾經灑下汗水的老師們表示崇敬而作文紀念。
高中老師
白鳳鳴,院培卿,王啟文,燕中元,呂英,李世榮,曹錦德,張存厚,張漢文,姚佃林,曹亮,翁財,琚瑞英,王恩宇,王華,郝玉,陳秀茂,李樹根,郝振英,安近仁等這些老師們還歷歷在目,他們的音容笑貌,言談舉止工作作風,教學態(tài)度,教學水平等一切都在我的心中打下了烙印。時間的長河緩緩流淌,當年我們還是懵懂少年,而今已近花甲,滄海桑田,歷經風霜,悠悠歲月,不堪回首,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感慨。這其中大部分老師仍然健在,個別老師駕鶴西去,已長眠于地下。他們的那種“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精神永遠照耀著我們。多少語言也表達不盡幾十位老師的恩情,限于篇幅,文中以學生的視角,只選擇了幾位老師工作,生活點滴的事跡作為代表,來歌頌所有老師們的辛勤付出和老師們崇高的思想境界。
我十幾年的學習生涯,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滲透了這些老師們多少的血雨。從幾歲到十幾歲再到幾十歲,漸漸成熟,逐漸明白了當年老師們的苦口婆心。如今,我們走向了不同的工作崗位,有的甚至退休。工作的背后,隱隱暗藏著多少老師們幕前幕后對我們的支持,我們取得得成績或許也有老師們的一半。
最后讓我們共同珍惜這份師生情,不忘過去,牢記恩師,讓師生感情之樹長青!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