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第十二篇第十七章:
【原文】
季康子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通“率",率領)以正,孰敢不正?”
【譯文】
季康子向孔子詢問為政方面的事,孔子回答說:“'政’的意思就是端正,您自己先做到端正,誰還敢不端正?”
【悟讀】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這是李白贊美孟浩然的詩句,意思是說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著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華。
“季康子”,魯國權臣,三桓之首,把持國政。他問夫子治國理政之道,夫子說,“政”,即正。正,一是正人之不正,以歸于正;二是正人須先正己。
正人先正己,是君子的一種道德情操?!熬印币辉~,在最初并非“道德之稱”,而是貴族在位者之專稱,庶民縱有道德也不配稱“君子”,他們有“小人”之稱謂?!熬印敝饾u從身份地位的概念到道德品質的內涵歷經(jīng)了一個長期演變的過程。
本章夫子強調的是表率的作用,在社會和家庭生活中都具有廣泛的實用價值。
有一種效應,叫表率效應。指的是在上以身作則,在下定當追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成為一個好的管理者,須先垂身示范,樹立榜樣;身傳往往重于言教,上級的力量,很多往往不是通過語言而是通過行為體現(xiàn)出來,智慧的領導者尤其如此。
歷史上漢文帝堪作“節(jié)儉治國”的表率,他推行無為之治,以“慈”、“儉”為治政原則,成為一時之楷模,他也與后繼者景帝開創(chuàng)了一個“文景之治”。
啟事在教誨,成事在榜樣。
《論語》也強調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strong>英國有句諺語說得通俗易懂,好人的榜樣是看得見的哲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