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心是佛,無心是道。
【原典】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譯文】
知道萬物變化無窮無常的人,也就知道不能描述其本質,故而不言。能描述出來的道理的人,還是沒有了解大道之變化無窮的本質。只有摒棄一切感知,停止向外追求,以求得內心的寧靜清澈;挫磨掉銳氣、鋒芒和棱角,融入光明的萬象,混同于大地塵土,至大也是至微:這就叫做玄妙的同化,微妙大統(tǒng)一的法門。所以沒法親近他,也沒法疏遠他;沒法給他好處,也沒法損害他;沒法抬高他,也沒法貶低他。這時他才真正成為天下最可貴的。
【悟道】
世間最難開的門,是心門;世間最難走的路,是心路。
在佛家看來,妄心如幻影,自性不可得,故云無心。無心是為道,心空即得法?!?/span>夢境再美終是夢,見無染見醒當下”。《金剛經(jīng)》有云,“過去心不可得,現(xiàn)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此老圣人之千古名言。其淺層意思是,智者寡言,言者少智。生活中,老圣人提倡“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即不發(fā)號施令,以行動作表率,因勢利導,潛移默化;其深層涵義是智者即得道之人,言者則為蕓蕓眾生。智者之言,明于本質;眾生之語,惑于現(xiàn)象。
“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本意為塞堵嗜欲的孔竅,關閉起嗜欲的門徑。挫去其銳氣,解除其紛擾,平和其光耀,混同其塵世。玄同,玄妙齊同,此處指“道”。
在老子看來,得“道”之圣人,可以真正做到“挫銳”、“解紛”、“和光”、“同塵”,即注重內觀,不外求,破除我執(zhí),破除雜念,破除傲慢,藏鋒守拙,通達無礙,契合于道。
一陰一陽之謂道,萬物負陰而抱陽。這個世界從來不是非黑即白,更多的可能是黑與白的疊加,即所謂的灰色地帶。這就要求世人必須學會辯證思維,放棄二元對立,努力升維,不帶主觀意識,回歸初心,平常心即道。
道心難得,卻貴天下。達到“玄同”之境的人,超脫了“親疏、利害、貴賤”的對立,故而受到人的敬重。
修心悟道,三家之見,大同小異,“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孟子強調,“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道心之得,重在悟道,貴在行道,追求“玄同”之境;佛家則言,“一念迷時佛眾生,一念悟時眾生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