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根譚》是明朝還初道人洪應(yīng)明收集編著的儒家經(jīng)典,是一部論述修養(yǎng)、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其文字簡煉明雋,兼采雅俗,言辭中流露出山林意趣,滲透著萬物一體的世界觀。
《菜根譚》開出的處世之方偏重心態(tài)和人事,悟虛妄真實之理,指出貧富、尊卑、窮達因為心念使善惡、禍福相互轉(zhuǎn)換,告誡世人及時轉(zhuǎn)念,戒貪少欲,取中庸之道。著作前后內(nèi)容和深度有所不同,反映出了不同的閱歷和境界。
《菜根譚》中有這樣一段話:世人以心肯處為樂,欲被樂心引在苦處;達士以心拂處為樂,終為苦心換得樂來。
這段話譯成現(xiàn)代漢語,其意思是,普通人都認為能滿足心愿就是一大快樂,然而卻常常被快樂引誘到痛苦中;一個胸懷曠達、眼光遼闊的人,由于平日能忍受各種橫逆不如意的折磨,最后終于在艱苦奮斗中換來真快樂。
一個人的成功,可以從惡劣環(huán)境中奮發(fā)而來,所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苦盡而甘來,足以享受成功的喜悅;也可以在順境中不 知滿足,不斷求進。逆與順是相對的,逆境中條件艱難,需要不氣餒;順境 中謹防止步不前,需要不自滿,只有不自滿,為志向而奮發(fā),才會有抗爭之 樂,否則就會由順境轉(zhuǎn)向逆境,樂極而生悲。
l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