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成帝、趙飛燕、趙合德的故事,是自古以來就津津樂道的。托名西漢末人伶玄所作的《趙飛燕外傳》,敘成帝及趙氏姊妹之隱微,可能是我國古代第一篇艷情小說。職此之故,在很多人心目中,漢成帝死于“馬上風(fēng)”,甚至是吃了趙合德給的春藥致死,趙合德也因而自殺。但是我們案《漢書》之文,可知成帝不死于此事,而趙合德之死更是別有緣由。
▲影視劇中的趙飛燕與趙合德形象
漢成帝之死,《漢書·成帝紀(jì)》只說“帝崩于未央宮”,反而是同書《外戚傳》記載了一些細(xì)節(jié):
帝素強(qiáng),無疾病。是時,楚思王衍、梁王立來朝,明旦當(dāng)辭去,上宿供張白虎殿。又欲拜左將軍孔光為丞相,已刻侯印書贊?;枰蛊缴?,鄉(xiāng)晨,傅绔襪欲起,因失衣,不能言,晝漏上十刻而崩。
這是典型的腦卒中病狀。腦卒中當(dāng)然有很多種發(fā)病因素,所謂“馬上風(fēng)”也不是沒有過,但是《漢書》說成帝“昏夜平善”,早起穿衣才發(fā)病,顯然這與“馬上”沒關(guān)系。
說到這里,有一個問題,如何證明《漢書》不是替趙合德開脫呢?其實(shí)這一點(diǎn)還真不用擔(dān)心。在成帝朝,班氏出了著名的班婕妤,是班彪之姑,班固之祖姑。《漢書·成帝紀(jì)》的贊就是班彪寫的,他說:
臣之姑充后宮為婕妤,父子昆弟侍帷幄,數(shù)為臣言:成帝善修容儀,升車正立,不內(nèi)顧,不疾言,不親指,臨朝淵嘿,尊嚴(yán)若神,可謂穆穆天子之容者矣!博覽古今,容受直辭。公卿稱職,奏議可述。遭世承平,上下和睦。然湛于酒色,趙氏亂內(nèi),外家擅朝,言之可為於邑。建始以來,王氏始執(zhí)國命,哀、平短祚,莽遂篡位,蓋其威福所由來者漸矣!
▲影視劇中的漢成帝形象
這里面固然有很多過譽(yù)成帝的地方,但至少說明兩點(diǎn):一、成帝時班氏親幸,而且班彪從班氏家族先人那里得知了很多成帝朝的舊事,這是消息來源的可信性。二、班氏對趙氏并無好感,將其與王氏一樣看成禍害。有了這個前提,在成帝死后這場王、趙爭斗中,班氏至少能保持一個比較中立的立場——兩家都不是好東西嘛,你們掐,我看著。
那么,班固有沒有“為尊者諱”的必要呢?我認(rèn)為這個可能性也很小。首先,成帝發(fā)病的情況有細(xì)節(jié)描述,這就增加了可信性。其次,成帝死后,侍臣經(jīng)過官方審問,其事必有記錄,班固著書時去成帝之死僅數(shù)十年,即使想要為成帝諱,也難掩眾人之口。所以說,《漢書》中記載的成帝死因應(yīng)是可信的。
▲東漢史學(xué)家班固
那么,趙合德又為何要自殺呢?我們可以接著看《外戚傳》的后文,一場大戲開幕了:
民間歸罪趙昭儀,皇太后詔大司馬莽、丞相、大司空曰:“皇帝暴崩,群眾讙嘩怪之。掖庭令輔等在后庭左右,侍燕迫近,雜與御史、丞相、廷尉治問皇帝起居發(fā)病狀?!壁w昭儀自殺。
此時的大司馬是王太后的侄子王莽,丞相是孔光,大司空是何武??坠鉃楣僖灾?jǐn)慎柔媚著稱,何武歷史上是王氏故吏,幾次在關(guān)鍵時刻受王氏舉薦。太后命他們案問成帝近臣,且聲言“皇帝暴崩,群眾讙嘩怪之”,實(shí)際就是說:“皇帝死得蹊蹺,你們給我查!”這不是以息事寧人為目的的走過場調(diào)查,是沖著搞事去的。查掖庭令只是開頭,時人周知,掖庭近臣都是趙氏親信,遲早都要查到趙家頭上。那么趙合德怎么辦?要不她硬挺著,等組織調(diào)查到她頭上,然后期待組織給她一個清白;要不,她就只能自殺,以死表示承擔(dān)責(zé)任,為整個趙氏家族尋求一絲希望。
她最終選擇了第二條路。
▲影視劇中的趙合德形象
如果這樣看起來,趙合德或說趙昭儀的死,原因主要在于王太后施加的壓力,與有罪無罪其實(shí)關(guān)系已經(jīng)不大了。對于看多了宮斗劇的現(xiàn)代人來說,這是一個婆媳開撕的常見劇情,只不過最后的結(jié)果比較慘烈而已。然而,這事兒真的就這樣簡單嗎?
我們都知道,趙合德還有個姐姐趙飛燕,是漢成帝的皇后,趙合德死后,漢哀帝即位,還“尊趙皇后為皇太后,封太后弟侍中駙馬都尉欽為新成侯”。趙飛燕被立為皇后時,其父趙臨受封成陽侯,其孫趙訢襲封。此時趙氏一門兩侯,頗為光彩??雌饋?,趙合德“一人做事一人當(dāng)”,她一死了之,這事也就及身而止了。然而史實(shí)告訴我們,大戲還在后面。
▲影視劇中的趙飛燕形象
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正月,司隸校尉解光上疏,抨擊趙合德殺害皇子:
趙昭儀傾亂圣朝,親滅繼嗣,家屬當(dāng)伏天誅。前平安剛侯夫人謁坐大逆,同產(chǎn)當(dāng)坐,以蒙赦令,歸故郡。今昭儀所犯尤悖逆,罪重于謁,而同產(chǎn)親屬皆在尊貴之位,迫近幃幄,群下寒心,非所以懲惡崇誼示四方也。請事窮竟,丞相以下議正法。——《漢書·外戚傳·孝成趙皇后傳》
于是趙氏兩侯俱奪國、率家屬徙遼西,只剩趙太后還保留著尊位,但是也岌岌可危。這時議郎耿育出來說話了:
臣聞繼嗣失統(tǒng),廢適立庶,圣人法禁,古今至戒。然太伯見歷知適,逡循固讓,委身吳粵,權(quán)變所設(shè),不計(jì)常法,致位王季,以崇圣嗣,卒有天下,子孫承業(yè),七八百載,功冠三王,道德最備,是以尊號追及大王。故世必有非常之變,然后乃有非常之謀。孝成皇帝自知繼嗣不以時立,念雖末有皇子,萬歲之后未能持國,權(quán)柄之重,制于女主,女主驕?zhǔn)t耆欲無極,少主幼弱則大臣不使,世無周公抱負(fù)之輔,恐危社稷,傾亂天下。知陛下有賢圣通明之德,仁孝子愛之恩,懷獨(dú)見之明,內(nèi)斷于身,故廢后宮就館之漸,絕微嗣禍亂之根,乃欲致位陛下以安宗廟。愚臣既不能深援安危,定金匱之計(jì),又不知推演圣德,述先帝之志,乃反覆校省內(nèi),暴露私燕,誣污先帝傾惑之過,成結(jié)寵妾妒媚之誅,甚失賢圣遠(yuǎn)見之明,逆負(fù)先帝憂國之意。
夫論大德不拘俗,立大功不合眾,此乃孝成皇帝至思所以萬萬于眾臣,陛下圣德盛茂所以符合于皇天也,豈當(dāng)世庸庸斗筲之臣所能及哉!且褒廣將順君父之美,匡救銷滅既往之過,古今通義也。事不當(dāng)時固爭,防禍于未然,各隨指阿從,以求容媚,晏駕之后,尊號已定,萬事已訖,乃探追不及之事,訐揚(yáng)幽昧之過,此臣所深痛也!
愿下有司議,即如臣言,宜宣布天下,使咸曉知先帝圣意所起。不然,空使謗議上及山陵,下流后世,遠(yuǎn)聞百蠻,近布海內(nèi),甚非先帝托后之意也。蓋孝子善述父之志,善成人之事,唯陛下省察!——同上
這是一篇意在平息事端的奏議,哀帝聞奏后,果然“不竟其事”,趙太后得以保全。同月,已被尊為太皇太后的元帝皇后王氏(為方便行文計(jì),下文仍稱王太后)做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決定:
“太皇太后詔外家王氏田非冢塋,皆以賦貧民?!薄稘h書·哀帝紀(jì)》
▲影視劇中的王太后王政君形象
之前,是王太后下詔徹查成帝之死,導(dǎo)致趙昭儀自殺;如今,趙氏勢力幾乎被連根拔起,可以說是王氏家族繼成帝朝連續(xù)擔(dān)任大司馬、掌控朝權(quán)之后取得的又一勝利。然而在這樣的大勝之后,王太后為何卻要抑制外家勢力,乃至要用外家的財(cái)產(chǎn)去行善呢?難道她終于覺得外家勢力過大,需要有所收斂了嗎?或者,她只是單純想要做好事?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恐怕要從元帝的后宮說起。
說起漢元帝,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北嫁匈奴的王昭君,其次就是跟她只差一個字的皇后王政君,也就是漢成帝的生母。其實(shí),元帝還有另外兩個生育了子嗣的妃子,一個是生了定陶共王劉康的傅昭儀,一個是生了中山孝王劉興的馮昭儀。元帝末年,傅昭儀和劉康都受寵幸,幾乎替代王皇后和太子,這是見于史書記載的。不過,元帝去世后,成帝對弟弟劉康還說得過去,后來在位年久無嗣,在王氏、趙氏的合力推動下,還選了劉康之子劉欣為太子,也就是后來的漢哀帝。從這個角度說,王氏、趙氏對漢哀帝是有恩的。漢哀帝在一定程度上保護(hù)了趙太后,也因此被人解釋為念太后舊恩的結(jié)果。那么,哀帝是個念舊的人嗎?我們看看他和王氏的關(guān)系就知道了。
▲影視劇中的漢元帝形象
即位之初,“有恩”的王氏和“感恩”的哀帝之間曾上演了一出溫情脈脈的好戲:
輔政歲余,成帝崩,哀帝即位,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太后詔莽就第,避帝外家。莽上疏乞骸骨,哀帝遣尚書令詔莽曰:“先帝委政于君而棄群臣,朕得奉宗廟,誠嘉與君同心合意。今君移病求退,以著朕之不能奉順先帝之意,朕甚悲傷焉。已詔尚書待君奏事?!庇智藏┫嗫坠?、大司空何武、左將軍師丹、衛(wèi)尉傅喜白太后曰:“皇帝聞太后詔,甚悲。大司馬即不起,皇帝即不敢聽政?!碧髲?fù)令莽視事?!稘h書·王莽傳》
然而,王氏與哀帝之間的蜜月很快就過去了:
時哀帝祖母定陶傅太后、母丁姬在,高昌侯董宏上書言:
《春秋》之義,母以子貴,丁姬宜上尊號。”莽與師丹共劾宏誤朝不道,語在《丹傳》。后日,未央宮置酒,內(nèi)者令為傅太后張幄坐于太皇太后坐旁。莽案行,責(zé)內(nèi)者令曰:“定陶太后藩妾,何以得與至尊并!”徹去,更設(shè)坐,傅太后聞之,大怒,不肯會,重怨恚莽?!?/span>
王莽阻止哀帝抬高傅太后、丁姬的地位,是與王太后的意愿一致的。在哀帝即位后,王太后就擺出宮廷主人的架勢,“詔令傅太后、丁姬十日一至未央宮”,以此展示對宮廷的控制權(quán)。師丹時任左將軍、領(lǐng)尚書事,他與大司馬王莽聯(lián)名彈劾為丁姬張目的董宏,也是在顯示王氏在內(nèi)廷乃至外朝的權(quán)威。傅太后本非易與之輩?!稘h書·外戚傳·孝元傅昭儀傳》說她“為人有材略,善事人”,《孔光傳》又說傅太后“為人剛暴,長于權(quán)謀”,哀帝即位后,幾次為祖母和生母爭尊號,班固都?xì)w之于“傅太后……朝夕至帝所,求欲稱尊號,貴寵其親屬,使上不得直道行”。按傅太后性情剛暴,甚至有睚眥必報(bào)的傾向,史有明證,毋庸辯駁,但哀帝極力抬高傅氏地位,卻不見得是為傅太后所逼迫的。我們看傅太后怨恚王莽,王莽上書乞骸骨,哀帝就“賜莽黃金五百斤,安車駟馬,罷就第”,不見任何遲疑,完全不像是奉太后之意行事的樣子。
▲王莽畫像
王莽被罷免后,與王氏利益交關(guān)的公卿大夫們紛紛上書稱頌王莽,為他造輿論,這時,哀帝還要在一定程度上依靠王氏,于是對王莽等人復(fù)施恩寵:
曲陽侯根前以大司馬建社稷策,益封二千戶。太仆安陽侯舜輔導(dǎo)有舊恩,益封五百戶,及丞相孔光、大司空汜鄉(xiāng)侯何武益封各千戶?!稘h書·哀帝紀(jì)》
莽上書固乞骸骨而退。上乃下詔曰:“曲陽侯根前在位,建社稷策。侍中太仆安陽侯舜往時護(hù)太子家,導(dǎo)朕,忠誠專一,有舊恩。新都侯莽憂勞國家,執(zhí)義堅(jiān)固,庶幾與為治,太皇太后詔休就第,朕甚閔焉。其益封根二千戶,舜五百戶,莽三百五十戶。以莽為特進(jìn),朝朔望?!庇诌€紅陽侯立京師?!稘h書·元后傳》
上乃加恩寵,置使家,中黃門十日一賜餐。下詔曰:“新都侯莽憂勞國家,執(zhí)義堅(jiān)固,朕庶幾與為治。太皇太后詔莽就第,朕甚閔焉。其以黃郵聚戶三百五十益封莽,位特進(jìn),給事中,朝朔望見禮如三公。車駕乘綠車從?!稘h書·王莽傳》
然而哀帝對王氏恩禮雖多,實(shí)際的大權(quán)卻是回不來了。王氏能夠聊以自慰的,是王莽被罷免后,接任大司馬、繼續(xù)控制內(nèi)廷的是師丹這個名為帝師、卻和王莽站在一條戰(zhàn)線上的名儒,而且王莽總還有復(fù)起的希望。這樣的局面,還是王氏可以接受的。
▲漫畫作品中的王莽形象
實(shí)際上,哀帝對王氏早就抱著警惕的情緒,他“少而聞知王氏驕?zhǔn)ⅲ牟荒苌啤?。而且自即位以來,王氏無論在內(nèi)宮還是朝廷,處處試圖限制哀帝的作為,希望他垂拱以聽,這樣明顯的權(quán)力欲和控制欲,比“驕?zhǔn)ⅰ边€讓哀帝無法忍受。因此,哀帝做完表面文章后不久,就有人出來彈劾王氏了:
后月余,司隸校尉解光奏:“曲陽侯根宗重身尊,三世據(jù)權(quán),五將秉政,天下輻湊自效。根行貪邪,臧累巨萬,縱橫恣意,大治室第,第中起土山,立兩市,殿上赤墀,戶青瑣;游觀射獵,使奴從者被甲持弓弩,陳為步兵;止宿離宮,水衡共張,發(fā)民治道,百姓苦其役。內(nèi)懷奸邪,欲管朝政,推親近吏主簿張業(yè)以為尚書,蔽上壅下,內(nèi)塞王路,外交藩臣,驕奢僣上,壞亂制度,案根骨肉至親,社稷大臣,先帝棄天下,根不悲哀思慕,山陵未成,公聘取故掖庭女樂五官殷嚴(yán)、王飛君等,置酒歌舞,捐忘先帝厚恩,背臣子義。及根兄子成都侯況幸得以外親繼父為列侯侍中,不思報(bào)厚恩,亦聘取故掖庭貴人以為妻,皆無人臣禮,大不敬不道?!庇谑翘熳釉唬骸跋鹊塾龈?、況父子,至厚也,今乃背忘恩義!”以根嘗建社稷之策,遣就國。免況為庶人,歸故郡。根及況父商所薦舉為官者皆罷?!稘h書·元后傳》
這是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秋季的事情。
我們注意到,建平元年出來聲言趙昭儀之罪的,也是這個解光。按《漢書·百官公卿表》,司隸校尉“武帝征和四年初置。持節(jié),從中都官徒千二百人,捕巫蠱,督大奸猾。后罷其兵。察三輔、三河、弘農(nóng)。元帝初元四年去節(jié)。成帝元延四年省。綏和二年,哀帝復(fù)置,但為司隸,冠進(jìn)賢冠,屬大司空,比司直”。值得注意的是,成帝末年省罷了有權(quán)“督大奸猾”、“察三輔、三河、弘農(nóng)”的司隸校尉,哀帝初即位,立刻又恢復(fù)了。司隸校尉本是皇帝按察畿輔、監(jiān)督公卿的一個重要工具,成帝末年,外戚王氏秉權(quán),司隸校尉的罷廢應(yīng)與這一背景大有關(guān)系。哀帝即位后復(fù)置司隸校尉(可能是借治掖庭之獄的理由),自然也不是無的放矢。從解光在哀帝初年的這兩次表現(xiàn)看,他的背后不是權(quán)傾朝野的王氏,當(dāng)然更不是本來就沒有多大力量的趙氏,支持他、指使他的,只能是年輕的漢哀帝。
解光于半年之間,先奏免“有社稷功”的前大司馬王根與其侄子王況,后又出面攻擊趙氏,使其家族除國、徙遼西。之后再由哀帝借由耿育的奏議,將喪失了根基的趙太后保下,趙太后從此只能“歸心”傅太后。《漢書·外戚傳》說:“傅太后恩趙太后,趙太后亦歸心,故成帝母及王氏皆怨之?!卑喙淘诖藢懭胪跏显冠w氏一語,可謂意味深長。
閱讀全文,了解詳情,請登錄北朝論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