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與 世 界 上 獨 一 無 二 的 你 相 遇
真 幸 運
?
作者 九月梧桐
編輯 加一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不管你對多少異性失望,你都沒有理由對愛情失望。因為愛情本身就是希望,永遠是生命的一種希望。愛情是你自己的品質,是你自己的心魂,是你自己的處境,與別人無關。愛情不是一個名詞,而是一個動詞,永遠的動詞,無窮動。
——《務虛筆記》
分手,一直以來是一個沉重的話題。
因為,分手意味著你將從兩個人的相處模式回歸到一個人的單身生活;分手意味著你得忍痛放棄一個深愛的人;分手意味著你失去的不僅僅是愛的那個人,還有你們之間的所有關聯(lián)。包括彼此的依戀感,熟悉感。
但是,你還是選擇分手了,為什么?
有的人會說因為彼此不再適合,但是這里的不適合又包括很多方面:三觀的不一致、性格的不合適、個人生活習慣相差大等等。也有的人是因為沒有感覺了,毅然選擇分手。
相關研究表明,半數(shù)人分手的原因不外乎“沒感覺了”、“對方不是合適的結婚對象”。前者意味著雙方至少有一人對另一半的人際吸引降低了,舉個例子來說:以前你或許會覺得他穿一件白色衣服顯得帥氣,而后來你卻毫無感覺。
當你們在一起時,感受不到快樂,甚至覺得難受時,或許你們的感情確實出現(xiàn)了問題。而每一次問題的出現(xiàn),意味著你們可能在磨合中更加了解彼此,也有可能經(jīng)受不起問題帶來的負面影響。
感情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動態(tài)變化的。兩個人本就是獨特的個體,在相處間才能從最初的模糊認識到慢慢地了解對方。
關于親密關系,一直是心理學家熱衷的研究項目,其實我對此也很好奇。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讀研究吧!
圣誕節(jié)期間是分手高峰期?
在什么時間段情侶更容易分手?他們會采取什么方式?又是什么原因導致原本在一起的兩個人選擇分開呢?這不僅僅是心理學工作者研究的問題,也確實是我們每個人應該懂得的一些小知識。
也許你會覺得心理學研究者花大量的精力,就為了研究一個看似簡單的現(xiàn)象有些不值當。
然而,我想表明的是,心理學上的研究不僅僅是為了描述或者說是驗證一個心理現(xiàn)象,更多的還要對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進行闡釋,并對某種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進行預測,從而控制某種行為(或者是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
在facebook上的一項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圣誕節(jié)前后一段時間是分手的高峰期。圣誕節(jié)在西方文化里是等同于春節(jié)一樣的盛大節(jié)日,因此其中“愛情象征”的分量十分重。
但似乎每年都有分手的高峰期,從圖中可以看出,情人節(jié)前后也是分手的高峰期。失戀和分手的高峰期不在圣誕當天,而是從圣誕前兩周一直延續(xù)到圣誕和元旦新年的那兩周。
很多人在圣誕節(jié)前會花時間在他們的關系上,思考對方是否適合自己。
前面也提到愛情象征是圣誕節(jié)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你把對方當做男女朋友,就應該會有相應的愛情承諾表現(xiàn)。即使那些表現(xiàn)看起來再尋常不過的行為,但卻是你們關系的一大重要考驗。如在冬日里牽著對方的手,相見時溫暖的擁抱等等。
但自己卻做不到真正靠近對方,于是便會產(chǎn)生對這段感情的懷疑,是不是自己根本不愛對方?又或者說是彼此不適合等等一系列問題不斷在頭腦中閃現(xiàn)。
不斷思考的后果就是,發(fā)現(xiàn)對對方越來越不滿意,越是覺得自己沒那么喜歡ta,最后就會提出分手。
分手后,你會選擇靜靜嗎?
很多情況下,當人們失戀后,總會說自己想一個人靜靜,然而他們真的是想尋求安靜?我們先從一項研究數(shù)據(jù)來分析失戀者的心理。根據(jù)Carios分享的數(shù)據(jù),當人們失戀后,在facebook上發(fā)送信息以及留言互動的頻率會大幅度增加。
當兩個人的關系走向破裂時,大部分人分手會產(chǎn)生抑郁的體驗。雖然表面說想一個人靜一靜,但更想向他人傾述。即使不主動向朋友傾述,也會在社交媒體中表露自己的心情,相當于間接地宣泄自己的情緒。
當然對于不同人格特點的人會有不同的應對方式,只是大部分人在失戀后會傾向于尋求外界的一種社會支持。而在社交媒體上的留言與互動則給了人們社會支持的一種力量。
所以,失戀后,不管是選擇獨自承受,還是選擇像社交媒體尋求社會支持,這都是我們應激的一種方式。
失戀后為什么會感到強烈的痛苦感?
有人說:“估計當你十分愛一個人,ta卻不愛你時,你就能體會到這種心碎的感覺”。
分手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是一件具有創(chuàng)傷性的事件,即使是主動提出分手的人,也是帶有某種層面上創(chuàng)傷。先不談主動提出分手者,我們先來走進被分手者的內心世界。
對于被分手者來說,大部分來說內心是十分痛苦的,他們或許一開始并不相信會被對方“拋棄”,并否認這一事實。又伴隨著一系列的猜想,繼而轉向對背叛的憤怒。在以后的一段時間這種感覺又會消失,開始試圖挽回與懇求復合。
在被分手者心里,“強烈的情感痛苦會刺激全身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導致疼痛,所以分手時的難過就像被穿孔一般”。
心理學家Edward Smith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在半年內剛分手的被試躺在核磁共振機中,一邊看著前任的照片,一邊回想整個分手的過程。
通過核磁共振機上掃描的腦活動影像,研究結果是:當被分手者想起前任以及與分手過程的一系列回憶時,大腦中激活的部位與人們身體受到傷害感到疼痛時大腦活躍的部位是一致的。
簡單來說就是,分手后的個人體驗激活了大腦感受疼痛的區(qū)域。
分手雖然讓人感到痛苦,但傷過的地方卻會成為最堅硬的部分。
我曾走過山,走過水,其實只是借助它們走過我的生命;我看著天,看著地,其實只是借助它們確定我的位置;我愛著他,愛著你,其實只是借助別人實現(xiàn)了我的愛欲。
——《務虛筆記》
參考文獻:
[1]McCandless,D.&Byron,L.on InformationIsBeautiful.net:Peak Break-Up Times According to Facebook Status Updates.
[2]Fisher,H.E.,Brown,L.L.,Aron,A.,Strong,G.,&Mashek,D.(2010).Reward, addiction,and emotion regulation systems associated with rejection in love.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