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欽
三晉樓城俯首看,一聲長嘯倚欄桿。
振衣絕頂青云濕,酌酒危峰白日寒。
矗矗蒼龍擎宇宙,綿綿紫氣發(fā)林巒。
我來欲把星辰摘,到此方覺世界寬。
這是明代詩人李溥登臨山西太原永祚寺雙塔后的抒懷?!半p塔凌霄”是古太原八景之一,是山西久負盛名的風景名勝,雙塔也是太原市的城市標志。
《宋史》中記錄宋太宗平北漢后,有一句簡簡單單的“即命縱火”,卻是太原城2000多年歷史中的最大轉(zhuǎn)折點。元好問的《過晉陽故城書事》中卻可見端倪,“君不見,系舟山頭龍角禿,白塔一摧城覆沒?!弊运我院螅粧邼h唐雄風,人才凋零,后繼乏人,尤其是明朝以后,更是人才稀少,太原士紳們深為不安,改變風水成為了他們最終選擇。根據(jù)永祚寺碑記記載,按照風水家的解釋,太原西北高于東南,“左痹不勝右”,所以“文明不開”、“其民摯悍”,因為“奎星”所處的方位地勢較低,文運難以興盛,必須在太原城東南一帶建造高塔,才能彌補地形上不利于文化發(fā)展的不足,興盛士風,多出讀書人,也就是所謂的“開山川之形勝,創(chuàng)文運之興盛?!?599年,太原士紳推舉傅霖(傅山的祖父)為首事,集資在太原東南郝莊的向山腳畔興建高度為文峰塔,同時還依塔興建了永明寺。1608年明萬歷皇帝的母親慈圣皇太后李氏助資修建“宣文塔”4年后佛塔建成。雙塔兩塔一線指向東南方向。《禮記》中言:“天地溫厚之氣始于東北而盛于東南,此天地之盛德氣,此天地之仁氣也?!薄皻狻笔堑兰宜枷氲奶卣?,雙塔走向指向東南巽方,體現(xiàn)了古人興文運崇尚和祈求東南之氣,寓意“紫氣東來”。
凌霄雙塔,高度分別54.76米和54.78米。是太原現(xiàn)存古建筑中最高的建筑,兩塔猶如一雙孿生姊妹,相映成趣。雙塔的建造是根據(jù)當?shù)厝赵鲁鰶]的時刻和方位,巧妙地規(guī)劃了兩塔的布局。每逢農(nóng)歷三月十六和七月十六的早晨,正月十四和九月十四或十五的傍晚,日出月落或月出日落時,日月分別從東西兩個方向,照射雙塔,使兩塔分別產(chǎn)生的倒影,在兩塔中心連接線上交合在一起,“日光月光同時照,東塔西塔影相交”,這就是千百年來人們所傳說的“雙塔交影”的奧秘。充分體現(xiàn)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chǎn)。
凌霄雙塔,還有一個美麗動聽的別稱——文筆雙峰。雙塔最初名為文宣塔,由于雄偉異常,雙雙聳立如筆,故有“文筆雙塔”之譽。每當晨光初照,雙塔的影子會投射到文瀛湖中,人曰:“雙毫蘸墨,文運興矣”。站在塔的頂層,憑著古老的塔身,居高臨下俯瞰太原全城,目睹晉陽風光,確如郭沫若先生所述:“遠望太原氣勢雄,汾河兩岸稻田豐。新興工業(yè)高精大,后繼英才專敢紅?!?985年4月15日,太原正式公布了我國第一枚市徽,圖案就是由雙塔、“并”字(太原的歷史簡稱)、煤層和火焰構(gòu)成的,象征著太原市是一座歷史悠久、煤炭資源豐富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和現(xiàn)代化建設(shè)蒸蒸日上的新氣象。一個標志代表一座城市,它承載著城市文化、城市資源、城市內(nèi)涵,它傳遞著城市歷史、城市人文、城市地理……
我初見雙塔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那時我在原北郊區(qū)的向陽中心校上小學。記憶中,每年清明,學校都要組織學生去烈士陵園(黃寨烈士陵園、牛駝?wù)沂苛陥@、雙塔寺烈士陵園)掃墓。年年清明祭掃烈士墓,年年都接受一次心靈上的洗禮。去雙塔寺烈士陵園掃墓坐車還是很方便的,向陽店火車站始建于1936年,1955年通客車。原來有7211,7212,7213,7214四趟普慢列車經(jīng)過該站,現(xiàn)已停運。同學們由老師領(lǐng)著坐火車去太原南站,然后再排隊步行到雙塔寺。我們挎著小書包,書包里有大人們給準備的干糧和水。胸前帶著自己做的小白花,老師都會教我們怎么做。到了烈士墓,我們首先向烈士墓的紀念碑敬獻花圈(那時沒有獻花籃的),低頭肅立在英雄們的面前,默默地沉痛懷念。追憶這些無私無畏的英雄們,在震耳欲聾的爆炸聲中,迎著密集而無情的槍林彈雨,前赴后繼的壯麗場面,以他們的血肉軀開辟了如今幸福祥和的美好生活。掃墓的程序是低年級的學生們分頭把墳頭的雜草拔除,高年級的同學用從家里帶來的鐵鍬往墳頭上培土。然后,一起向烈士默哀,唱國際歌。
新加入紅小兵的同學進行宣誓:“紅領(lǐng)巾是紅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鮮血染成。成千上萬的先烈,為著革命的利益,在我們的前頭英勇地犧牲了。用你們的生命換來我們幸福生活。我們紅小兵永遠不會忘記你們的,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永遠做毛主席的好孩子,革命烈士你們安息吧!我們高舉起你們的旗幟,會踏著你們的足跡永遠的向前!
那時由于各個學校都組織學生掃墓,現(xiàn)場的人會很多,但不嘈雜,只能聽到腳步聲,周圍都是蒼松翠柏,給人一種肅穆的感覺。感覺特別神圣,心中有一種崇敬之情?!辈恢獜氖裁磿r候開始,學生的“掃墓”活動變成“春游”了,再后來,可能是學校處于安全考慮,“春游”也大都取消了。清明這天,烈士陵園寂寞了,現(xiàn)在的孩子們已經(jīng)不記得這一天與烈士們有什么關(guān)系,甚至根本不知道烈士二字意味著什么,他們恐怕難以想像我們當時在烈士墓前憑吊先烈時內(nèi)心充滿的那種莊嚴和崇敬。
1949年解放太原戰(zhàn)役中,地勢較高的永祚寺成為太原外圍的重要防御據(jù)點,閻錫山在太原城垣外圍設(shè)置了雙塔寺要塞,國民黨的第四十三軍軍部就設(shè)在雙塔寺內(nèi)。閻軍炮兵的觀察哨就設(shè)在塔上。當年,為了奪取雙塔寺要塞,解放軍偵察員曾化裝成和尚潛入寺內(nèi)進行偵察。1949年4月,雙方為爭奪雙塔要塞發(fā)生激烈交戰(zhàn),為遏制閻軍炮兵火力,解放軍用重炮從東山轟擊雙塔防御陣地,宣文塔中彈,二到八層被炸飛三分之一。人民解放軍經(jīng)過浴血奮戰(zhàn)終于攻克了雙塔寺要塞,打開了解放太原的門戶。被炮火擊傷的宣文塔在暮日斜陽間堅強挺立,歷經(jīng)三十多年風雨之后,1984年得以修復(fù)。
1954年,為了紀念在解放太原戰(zhàn)役中犧牲的烈士,在雙塔寺南側(cè)修建了占地374畝的烈士陵園。430名烈士安臥其中,每個墓冢呈正方形,磚砌,立墨玉臥碑。與烈士陵園一墻之隔的是雙塔寺,又名永祚寺。直指天宇的雙塔,氣貫長虹,寺內(nèi)牡丹競相爭艷,游客絡(luò)繹不絕,讓人很難想到這里曾是戰(zhàn)略要塞。永祚寺的牡丹也是名聲遠揚。每年四五月間,人們總是蜂擁永祚寺,觀賞已有400多年歷史的明代牡丹“紫霞仙”。每年花期來臨,7株“紫霞仙”率先綻放,花團紫中透紅、紅里發(fā)紫,最大的花朵直徑約20厘米,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古老的寺院牡丹。除“紫霞仙”外,永祚寺還引進了姚黃、魏紫、二喬、洛陽紅、大胡紅等160多個品種共6500余株牡丹。每逢春夏之交,永祚寺內(nèi)花團錦簇,香氣襲人。曾經(jīng)戰(zhàn)火硝煙,如今花香滿園。
遙望市區(qū)東南部兩座筆直雄偉的古塔,對初來乍到的外地人,太原人總是自豪地介紹?!澳鞘请p塔寺,雙塔是太原的象征!”何來自信?因為“凌霄雙塔”是歷代古縣志記載的晉陽八景之一,是太原的地標建筑,是每個太原人心中的制高點,是游子思鄉(xiāng)的燈塔、路標,是龍城并州楊帆起航巨船的桅桿,它代表著太原這座英雄城市的靈魂。凌霄聳峙,浩氣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