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七八月都是游玩的高峰期?,F(xiàn)在的爸爸媽媽早早就幫小孩安排下假期里的行程。回想起老早,雖然條件沒有現(xiàn)在好,但“白相”的玩意兒也蠻多的,去看雜技就是其中一項,而且這項事還蠻隆重的,既在去之前有所期待,看完回來還可以回味,小朋友們都樂在其中。
在上海雜技場正式“定居”南京路之前,演出都在搭建的大棚里進行,場地也會有所變換。直到1964年,曾經(jīng)的靜安寺路444號,“仙樂斯宮”的所在地改頭換面,這里成為老少皆知的看雜技表演的固定場所。而現(xiàn)在,上海馬戲城在大寧板塊上,市中心的這片地方又用回“仙樂斯”這個名稱。
曾經(jīng)的“仙樂斯”
上世紀30年代,百樂門、仙樂斯、麗都和大都會四家,并稱老上?!八拇笪鑿d”。
仙樂斯舞廳建于1935年,是沙遜爵士的私人俱樂部,名為“仙樂斯舞宮”。相傳,當時上海房地產(chǎn)大亨“蹺腳沙遜”,和友人去百樂門大舞廳消遣,不料,由于他打扮一般,且是個跛足,服務小姐愛理不理。于是沙遜依照美國紐約“仙樂斯舞宮”的全部樣式,同比例地安置在了上海靜安寺路444號,與百樂門一東一西對壘。
《建筑月刊》1936年第4卷第9期中有關于“仙樂斯”的描述:
上海靜安寺路馬霍路(今黃陂北路)畔,新添一幢壯嚴燦爛之舞場,厥名薛羅絮,其設計殊為別致,蓋墻間不置窗戶,室內空氣系借電氣之調節(jié),故大有四季常春之概。尤足稱者,雖場中賓客眾多,吸煙時噴出之煙霧,有空氣調節(jié)機為之抽送,故場內常呈清朗,不若他處舞場之煙霧迷漫滿室也。場外之停車場,寬大持甚,自駕汽車停放于大門口正中場上,汽車夫駕駛者則停于左首曠場。
1937年仙樂斯舞宮外景
它從私人俱樂部轉變成舞廳是在1937年5月,并迅速躥紅為上海灘檔次最高、生意最旺的娛樂場所,不過對外營業(yè)僅兩三個月,就因戰(zhàn)爭爆發(fā)歇業(yè)。
自1950年6月起,仙樂斯兼營書場以維持開支,到1953年,舞廳宣告停業(yè),改為“仙樂書場”。經(jīng)過改造,設有座位612個。1960年改為木偶戲專用劇場時擴大了評彈演唱舞臺,裝上高3米、寬6米的活動臺口供演出木偶戲用。劇場雖歸屬木偶劇團,仍兼供評彈演出。
1962年優(yōu)秀傳統(tǒng)書目在此公演,受到聽眾歡迎。1964年上海市人民評彈團新編中篇評彈《蘆葦青青》連續(xù)客滿達半年之久。
市中心的雜技場
1964年后,在南京西路400號也就是當時“仙樂書場”的地方,圈起了一個半固定式的場地,后來還在外架設了鋼架圍墻,內安裝簡易板條凳。1979年,雜技場重新翻建成圓形的上海雜技場,成為當時城中的時尚地標之一。
1964年上海雜技場
上世紀80年代,上海雜技場給大小朋友們都帶來了不少歡樂時光。這里曾是上海唯一的雜技馬戲專業(yè)演出場所,新穎的圓頂建筑,上下兩圈白色墻面,中間嵌以藍色玻璃條形窗。
1979年的樣貌
那時,在它對面還有新造的上海美術館,出了它左手的小花園,馬路對面就是一家名叫“海燕”的咖啡館,這也是城中的一個名聲遐邇的去處,大概四十五歲以上的上海人都是有點曉得的,后來在一次火災中被燒毀了。
在一開始,很多人看雜技還是去大世界的,當時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雜技表演團體到上?!按笫澜纭边M行為期幾個月的表演,節(jié)目也常常驚險刺激。比如有一位老上?;貞洰敃r在大世界看的一個“飛車表演”,場地中間是一個一兩層樓高的桶,觀眾圍在桶口處,演員騎著摩托車在桶里沿著桶壁轉圈,當駛近桶口時,觀眾中就爆發(fā)出一陣陣歡呼聲。
1986年拍攝的老電影《公寓》里的外景地就是南京路上的雜技場
從當年“白相”大世界,到后來去上海雜技場看馬戲,上海人的娛樂生活以那時候的條件來講還是蠻豐富的。
1995年,上海雜技場這座著名的地標建筑被拆除。
雜技表演的魅力
成立于1951年的上海雜技團是中國著名的雜技藝術專業(yè)表演團體,憑借著高超的雜技技巧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海派魅力。
上世紀80年代上海雜技場
74歲高齡的金克敏老人是上海雜技團的第一代雜技演員,觀眾最熟悉的《快樂的炊事員》便是他和雙胞胎弟弟一炮打響的。
幼年在孤兒院度過的兄弟倆,1956年進團,成為雜技團早期的學員。金克敏回憶說,他們最早是在人民廣場搭起的大棚里表演,大棚不是固定的,都是演出前演員自己搭建的?!芭錾瞎物L下雨就很倒霉,尤其到了冬天很夠嗆,太冷了?!?/p>
對于當時的小朋友來說,能進雜技大棚看表演是難得的事??赐瓯硌?,小朋友回去還會想著模仿演員的動作,不過這種行為也很危險,沒有人在邊上保護,一不小心要跌骨折。
《大跳板》是上海雜技團的主打節(jié)目,多次拿過全國和國際比賽的金獎。譚代清進團的時候是從2000個報名的孩子里被選為40名學員之一。作為《大跳板》最重要的二接,他直到50歲仍然活躍在舞臺上。四十年的雜技表演生涯雖然非常辛苦,但回憶起上世紀60年代的生活,他覺得自己還是很幸運?!岸Z比別人高,有四十幾斤,伙食標準是14.5元,那時候工資可能36元都沒有。早上饅頭、稀飯、醬菜都有,中午葷素搭配。”
金克敏、金克強兄弟
雜技團經(jīng)常會排演一些讓觀眾覺得新鮮的小節(jié)目。金克敏、金克強這對雙胞胎長得很像,于是團里的老魔術師設計了一個節(jié)目:弟弟先坐在觀眾席上,隨后上臺被裝進一個箱子里,箱子升到空中,打開,里面是空的(這時弟弟已到后臺),而哥哥出現(xiàn)在觀眾席上,大家就非常驚奇。
雜技最符合小孩子的心理,神奇,還帶著些英雄主義的氣概。所以只要有機會去雜技場看了表演,回來肯定要跟小伙伴炫耀的。
1987年,上海雜技場演出內景
上海雜技團是中國第一個進行商業(yè)演出的文藝院團,1980年赴美國紐約等六城市,1981年,上海雜技團派出80人的演出團,攜大熊貓東渡日本,進行了歷時4個月的商業(yè)演出,從那之后開始向世界大市場進發(fā)。
(綜合:《消失的仙樂斯》作者 李渙之,上海故事《快樂的雜技》)
看懂上海粉絲群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