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歷史”用心為你解答歷史
諸葛亮臨死之前并沒有留下計謀要殺魏延,但是魏延確實是諸葛亮死了之后不久便被馬岱砍了腦袋,這里面有沒有諸葛亮的用意呢,我想是有的。
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病逝在五丈原前,臨終之前召集楊儀、費祎、姜維議事,要求在他死后全軍撤退,讓魏延斷后,如果魏延不斷后,就隨他去。
諸葛亮病逝后,楊儀等人按令撤軍回蜀地,魏延大怒,說道:“北伐這么大的事情怎么能因為諸葛亮一個人死了而中斷呢?不是還有我魏延嗎?”眾人不聽繼續(xù)撤軍,魏延沒脾氣了,同時對諸葛亮安排他斷后非常不滿,在他看來,他是跟隨劉備打過天下而且頗受劉備重用的,資歷比楊儀、姜維等人高太多,憑什么給他們斷后。于是魏延率領所部先于楊儀撤軍。于是就出現(xiàn)了楊儀、魏延兩路大軍往成都進發(fā)的情況,兩者都給成都報信,說對方謀反。
在成都的劉禪慌神了,兩路大軍誰謀反他都吃不消,而且還不知道是誰真正謀反,于是他問董允、蔣琬等人,兩人異口同聲地說楊儀肯定不會謀反,那么結果不就顯而易見了。
魏延大軍先一步趕到了南谷口,列陣“迎接”楊儀大軍,楊儀先鋒王平大聲質問魏延,“為什么諸葛丞相尸骨未寒,你就要叛亂?”并且好言相勸魏延大軍,憑借諸葛亮在軍隊的影響力,魏延所屬大軍紛紛倒戈,魏延只得帶著數(shù)人落荒而逃,隨后被馬岱追上斬殺。
這就是魏延被殺的全過程,細細一品味,魏延被殺其實是必然,也是諸葛亮一手造成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諸葛亮任丞相期間,軍政大權一把抓,無論是朝政還是軍政,他都做了充分的安排,保證即使他死了,蜀漢還能按照他設計的藍圖走下去,那么在這份藍圖里有魏延的位置嗎?抱歉,真沒有!
這一點從諸葛亮的《出師表》中可以明顯看出: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出師表》
朝政方面,諸葛亮舉薦的接班人是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軍事方面舉薦的是向寵,如果說姜維是因為還沒有投誠沒有出現(xiàn)在《出師表》中,那么作為劉備重視的將領,從荊州就跟隨劉備,而且能力也突出,正值壯年的魏延為什么沒有出現(xiàn)在諸葛亮的藍圖里?原因后面分析,反正就是蜀國已經沒有魏延的位置了。
反觀楊儀、費祎、蔣琬、姜維等人,都是諸葛亮的心腹,他們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個政治團體,這也是劉禪詢問誰造反的時候,蔣琬等人那樣回復的原因了。
政治上黨同伐異是天性,面對一個資格比自己都老,掌握軍權的將軍,而且還一直對諸葛亮,對自己這個團體不服氣的魏延,除掉他是楊儀、費祎等人最好的選擇,而且從諸葛亮最后的布置來看,也是默許了。他沒有召集魏延來議事,而且讓魏延斷后,這明顯將魏延排除在外,此外最后一句“隨他去吧”,雖然沒有明言,意思就是如果他不聽話,你們自己看著辦,想殺就殺吧!
政治智商低得可憐的魏延哪有想那么多,憑著武人的直爽,竟然不聽號令私自行軍,還占據關隘不放大軍入城,坐實了謀反的罪名,最后被殺。
所以綜上來看,魏延不在諸葛亮的規(guī)劃中,對于這樣一個不利于掌控的將軍,諸葛亮默許楊儀等人把他干掉。
為什么備受劉備看重,而且是蜀國后期難得的大將,魏延為什么不受諸葛亮看重呢?
不管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中,我們都知道,劉備駕崩后,諸葛亮就掌握了蜀漢全部軍政大權,蜀國上下無不信服,除了同為托孤大臣的李嚴以及魏延,沒過多長時間李嚴就因為不配合諸葛亮北伐被流放。
魏延仗著自己打仗有一套,而且是先帝重臣,所以想和諸葛亮分庭抗禮,在北伐的過程中,多次提出和諸葛亮不同的意見,影響諸葛亮的權威,這些都不被諸葛亮所喜,自然就不受諸葛亮看重。
諸葛亮行軍打仗頗為保守,穩(wěn)扎穩(wěn)打,而魏延則更為激進,比如子午谷奇謀等,整體來看諸葛亮是用統(tǒng)帥高度的戰(zhàn)略眼光來看北伐,魏延更多是從戰(zhàn)役角度來思考問題。現(xiàn)在很多人貶低諸葛亮不會打仗,推崇魏延,如果用魏延的計謀,說不定早就拿下長安了,這些都是很片面的看法。
三國時期,蜀漢最弱,魏國最強,這代表什么?代表魏國輸?shù)闷穑駶h輸不起!
魏延貢獻的奇謀有當年韓信“暗度陳倉”的風韻,但是戰(zhàn)爭最大的特點就是“天有不測風云”,“勝敗乃兵家常事”,如果沒能打下長安,那個地方可是曹魏腹地,魏延的大軍想要退回來就很難了,最壞的結果就是全軍覆沒,那對蜀漢的打擊就太大了。有人說諸葛亮北伐不也是都失敗了嗎?雖然沒有成功,但是諸葛亮還是把主力帶回了蜀國,并沒有傷及蜀國的根本。
再退一萬步講,魏延成功了拿下長安就意味著勝利了嗎?曹魏都城在洛陽,長安距洛陽還有函谷關、弘農等地,長安防守薄弱,洛陽可是有曹魏大軍的,所以以長安進攻洛陽并不現(xiàn)實。那么以長安作為前進據點長期經營呢?也不現(xiàn)實,因為長安守不??!
蜀軍占據長安之后,將面臨曹魏洛陽方向、上黨方向、甘涼方向三路圍攻,而長安與成都隔著千重山,后勤補給困難,沒有辦法得到成都平原的有效支持,所以在三路圍攻下長安就會變成孤城,到時候想要撤退都不可能。
所以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壓根就是武夫的膚淺計謀,反觀諸葛亮,通盤考慮,不僅要拿下長安,還要拿下甘涼地區(qū),讓長安沒有后顧之憂,這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如果魏延沒有死,那會有什么后果?這就要看兩派斗爭的情況了。
其實這種情況等同于魏延被殺,楊儀等人掌握蜀軍政大權,就按著歷史來走。
這種結果就是魏延占優(yōu)一部分兵權,但是無法主導北伐等大事,蜀國還是后諸葛亮集團來把控,整體上會按照諸葛亮生前的態(tài)勢來走,但是將相不和,北伐的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此時魏延掌控了蜀國全部軍事大權,主導北伐事情,那么蜀國的國運就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性,以魏延激進的軍事風格,好走險招,也許會出奇制勝,取得一定戰(zhàn)果,但是他面對的是老奸巨猾的司馬懿,魏延比拼計謀能有幾成勝算就不好說了。如果一次全軍覆沒,也許就能直接導致蜀國滅亡。
這一點最可怕,因為魏延本身政治能力很低,并沒有能力管理好蜀國,最終可能讓蜀國四分五裂,甚至可能出現(xiàn)改朝換代的情況,如此事情參照何進、董卓等人。
總結一下,魏延就是一名一般優(yōu)秀的武將,但是因為和諸葛亮不對付,所以沒有進入諸葛亮的“白名單”,也是考慮自己死后萬一魏延做大,對蜀國極為不利,所以諸葛亮也默許了楊儀等人殺掉魏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