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除了忙著種瓜點豆外,還有一項小孩們頗為熱衷的活動,那就是夜晚扠泥鰍。
當南風一起,空氣明顯潮濕了許多,溫度也提高不少。彼時,夜里蟲蛙叫的正緊,田地里的耕地趕牛聲也此起彼伏。我們就知道春天到了,泥鰍也出洞了。先叫上三兩個伴,商量晚上扠泥鰍。
確定安排后,就開始準備工具。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叉子,取兩節(jié)苗竹,留中間的竹節(jié)。根據(jù)自己需要,破開幾片等分的竹片。取一片,對中破出裂痕,但不能讓裂痕過節(jié)。然后就是細致活兒了,先用小鏟刀把裂痕兩側刨成刀口狀。兩側間距要適中,大了,扠不到黏滑的泥鰍;小了,韌性不足容易斷裂,且扠到的泥鰍也是攔腰斷的,一命嗚呼。再用小刀將刀狀一側刻成鋸齒狀,增大摩擦,防止泥鰍掙脫。最后,保留竹節(jié)上端中間部分,取一根兩米左右的桂竹,將做好的扠綁在桂竹一端。做叉子的時候,有其他同齡玩伴看到,也會加入,并且準備好自己的叉子,晚上一起扠泥鰍。
萬事俱備,只待夜幕降臨。吃過晚飯,外頭越來越密的蟲鳴,穿好水鞋,帶上手電、叉子和一只小桶。出門,吹一記口哨,其他人紛紛趕來。人差不多齊了,頂著月色出發(fā)。近處,不知誰家的土狗,狂吠不止。我們不理會,它倒跟在我們后面叫得起勁。一回頭,它就夾著尾巴驚跑了。
那時,水田大多還有人種著,到了那個時節(jié)田都已犁好,但還未種稻子。泥里的泥鰍被翻出,晚上出來活動覓食。到了田邊,一直聊天打趣的我們立刻安靜下來。輕聲慢步,用手電搜尋著“獵物”,田地里只剩幾盞燈最活躍了。突然,其中一個燈停止移動,“嗖”一聲叉子與水的合奏,“一只~”扠到的人低聲說道。接著,不斷有這個情景出現(xiàn),每一次都會蕩起一片喜悅。月光悄悄鋪滿田間,生怕驚擾這些陶醉的孩童。田埂的嫩草上,露水慢慢聚集成一顆顆露珠。葉片點了點頭,露珠裝著一片月光,滴落水面,把水下的蜻蜓幼蟲嚇了一跳。
“回吧?”不知是誰問了句,于是大家互相看了看收獲,沿小路往回走。回的時候,可能是累了,大家都不怎么說話。手電不怎么亮了,索性全關掉 ,“今天月光真亮!”大家異口同聲。到家了,大家輕聲道別。怕大人聽到抱怨回來太晚, 悄悄洗漱完畢,溜進房間。
窗外月光也溜到被子上,拉起被子,蓋住一片,夢里清輝滿樓。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