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尋找想要的東西,我們走遍全世界,回到家,找到了。家是每一個人最初的記憶,也是我們最終的歸宿。中國古人則推崇,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家,真的是一個充滿內涵,又充滿溫暖的詞。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孟子對“小康社會”的憧憬就是一幅溫馨的家庭生活圖像:一家八口人,五畝大的房屋院落,圍繞院落栽滿桑樹,一百畝田地,五十歲能穿上帛,七十歲能吃上肉,全家溫飽有余,勞作有時。
兩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們仍在為建成全面小康社會而努力。與孟子設想的“小康社會”相比,今天的“小康社會”標準已經提高了很多,但兩千多年來中國人對和睦、幸福的家庭生活的追求始終沒有變化。
中國人不熱衷來世、永生、天堂這些超越世俗的目標,而是追求在平淡的居家生活中“享福”。在多數中國人的眼中,居家過日子就是生活的全部內容,人生的價值和意義也都體現在過日子、過光景之中。每年春節(jié),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貼一個大大的福字,意味著福氣盈門。
林語堂說,人生幸福,無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講情話;四是跟孩子做游戲。中國人對幸福、平淡家庭生活的追求由此可見。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