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個性情中人
——《論語》讀后感
曹桂佛
曾經,對古人推崇備至的著名經典《論語》有一種仰視感。宋朝開國宰相——趙普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如此股肱之臣所看好的治國理政之書,于我這普通小民總覺得神秘而疏離,有高深莫測、高不可攀之感。接觸、系統(tǒng)誦讀在2014年夏日,我和小女兒在義務帶讀老師楊秋香女士的帶領下,利用暑假的清晨,通讀了整本《論語》,之后便一發(fā)不可收,一而再、再而三地聆聽、學習這本書,才逐漸改變了之前的那種錯誤認識,才知道《論語》是本面向大眾的、有趣的書,至圣先師孔老夫子是個可愛的性情中人。濱河公園的夏日清晨,清風送爽,旭日初升。在楊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十多個母親陪同自己的孩子,捧書、張口,大聲朗讀,從第一篇《學而第一》到最后一篇《堯曰第二十》,沒落下一段,一字一句讀來,聲聲入耳,字字入心,楊老師遵循著讀經不解經的原則,陪著我們一起踏實學習,慢慢體悟……一 在塑造健康人格和學習方面
《論語》第一篇第一句開宗明義,“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是每個人所熟知的一段話,闡明了孔子的教學理念,他認為,學過的知識要時常溫習,學和習要結合起來,樂就貫穿在其中了。他認為,人生的快樂是多種多樣的,遠方來的朋友、人不知而不慍的那種怡然自樂,都值得我們終身學習。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馀力,則以學文。”孔子要求學生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如果還有閑暇時間和余力,才開始學習古代典籍,增長文化知識。這表明,孔子認可的教育以塑造健康人格為中心,他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德行修養(yǎng),而對于書本知識的學習,則被他擺在第二位。這句話出自《學而第一》,竊認為是值得現代教育學習的思想理念。試想,若一個人的精神世界不充實,那么他的理論知識無論多么豐富,也只能為世界帶來負面貢獻,只會是“知識越多越反動!”給周圍的人帶來負能量。在如今的教育中,不少中小學校或老師、家長把學習排在了第一位,側重于孩子的理論學習,過度關心學生的成績,把孩子們的人格、精神教育排到了第二位,這種“填鴨式”的教育使當今社會的年青人出現了各種問題,譬如,駭人聽聞的校園暴力、校園欺凌事件層出不窮,就充分暴露出了這一點。特別在許多高校,不少大學生們對自己的人生方向感到茫然,他們癡迷于網絡游戲或沉溺于追劇、刷短視頻,追求短暫的感官快樂,整日里昏昏沉沉不知所為,這種人格教育的缺失令人擔憂。讀了《論語》,私下以為,在中小學校開展經典誦讀課非常必要。在孩子的啟蒙教育階段,用先賢智慧浸潤他們的心靈,在其幼小的心田灑下仁愛、忠恕的種子,讓其學會“泛愛眾”,學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幫助咱的孩子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二 在為人處事、修身養(yǎng)性方面
《論語》特別強調修身養(yǎng)性。“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類似的句子有還多,譬如:“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薄懊粲谑露饔谘浴薄胺蜃又?,忠恕而已矣”“不遷怒、不貳過”……由此可見,人是需要在生活中修行的,修己以安人,看似簡單,卻是我們必須時刻重視的問題。依照《論語》的智慧護養(yǎng)身心,我的內心平和了好多,丟失了不少情緒垃圾,比如憤怒、憂慮、悲觀、沮喪、迷茫、彷徨、糾結、焦慮不安等負面的東西……“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北緛?,外界的種種我等普通人是無法控制的,那么,就只能從自身入手,從修身入手,學會自我安慰,自我疏導,方可過坦蕩自在的生活。三 在行孝方面
《論語》不是板著面孔的一本書,它有著無處不在的人生哲學。譬如,孔門弟子們的“問孝”,相同的問題不同的弟子來問,孔子給出的答案是截然不同的,這也是他因材施教的具體體現之一。在“行孝”方面,孔夫子給出的“行孝”標準完全不一樣。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泵衔洳畣栃?,孔子就對他說,“父母唯其疾之憂?!辈灰尭改笧槟愕纳眢w健康而擔憂就是盡孝。在答子游問孝時,孔子強調了“孝”不僅是對父母的供養(yǎng),而著重闡述“孝”就是“敬”。他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一轉頭,夫子又對子夏的“問孝”,答曰,“色難。”還特別講述了和顏悅色才是對父母最貼心的孝順。古今一理。今天我們?yōu)槿俗优?,誰不是從小便立下要好好孝順父母的愿望呢!那么,我們該如何做呢?對照《論語》,我覺得首先要從愛惜自己的身體著手,不要讓咱們的父母為自己操太多的心;隨著歲月的流逝,父母親不可避免地老去了,我們就要在生活上,贍養(yǎng)他們;在精神上,關懷體貼他們,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也許,人到中年的我們,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壓力山大,經濟上也會很拮據,沒有過多的能力給自己的父母最好的奉養(yǎng),沒有更大的財力在物質生活上使其錦衣玉食。讀了《論語》以后,明白自己可以盡最大的努力,在父母面前保持愉快的表情和容顏,給他們一個好臉色,這樣同樣可以讓父母親過得舒心、痛快,看著他們蒼老的容顏綻放出如菊花般的笑容,深切感到,于父母而言,舒心有時候比舒適更重要。四 在面對生死及諸多看法方面
孔子是個命運多舛的人,他的賢德仁愛并沒有讓他得到命運的垂憐。他早年喪父,家境衰落??鬃釉f自己,“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奔爸灵L大成人,娶妻生子,又仕途不順,屢次受挫,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獻和繼續(xù)從事教育工作。在公元前483年,他唯一的兒子孔鯉死了;公元前481年,他的得意弟子顏回又死了?!墩撜Z》中有云,“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顏淵死了,孔子哭得極其悲痛。跟隨孔子的人說:“您悲痛過度了!”孔子說:“我是太悲傷過度了嗎?我不為這個人悲傷,又能為誰呢?”可見,在夫子心目中,顏淵比自己的親生兒子還重要,因為顏淵是孔子思想的繼承人。孔子的弟子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對于鬼神之事,孔子避而不談,那么,他談什么呢?他談以人為本,“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他談活在當下,他認為只有好好做人做事,過好有生之年的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他的思想就能達到如此境界,是何等的超脫,何等的偉大。孔子毫不隱瞞自己的看法。弟子中,他最夸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看到宰予晝寢??鬃恿R他“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污也”。在如何處理君臣關系方面,他主張“君待臣以禮,臣待君以忠……為君難,為臣不易”。他個性鮮明,冒天下之大不韙說出那句“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他的直率由此可見一斑。通讀《論語》,孔子不再是那個高高在上的圣人,他有著和你我一樣的平常心,和我們普通人一樣,他有自己的好惡,有自己的短板,他是圣賢,但不是完人,也正是因為如此,孔子才更成為了心目中那位和藹可親、立體豐滿的長者。五 在飲食、穿衣方面
《論語》讓我知道,孔子是一個挑剔的美食家。他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他色惡,不食;嗅惡,不食;失飪,不食……但他困于陳蔡之間,面對逆境與不幸時,“七日不嘗粒”的他,也并不鐵青著臉。見到學生顏回“偷吃”時,還能半開玩笑地質詢,體現了他的性格與胸懷。他不怨天,不尤人,最可貴的是他在得知顏回不是“偷吃”的真相后,能自責自省,承認錯誤。孔子是個講究禮儀的人。在不同的場合,他對衣服的顏色、質地、樣式,都有一定的規(guī)矩?!啊斒?,袗絺綌,必表而出之。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黃衣,狐裘……”他認為,夏天穿的單衣,不管是細布還是粗布,一定要加一件外套,否則是不文明不莊重的表現。冬天穿衣服也要注意搭配。黑色大氅配羔皮裘衣,淡色大氅配麂裘皮衣,黃色大氅配狐裘皮衣。在公眾場合下穿的裘皮衣,身和袖要長短合度,等等??梢?,孔子是極其重視服飾之美的,這和咱們現代人的穿衣習慣何其相似!六 在志趣愛好方面
一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等陪孔子坐著聊天??鬃幼尩茏觽冋務劯髯缘闹鞠蚝蛺酆茫捌鋵ι畹你裤?。他在聽了子路、冉有和公西華慷慨陳詞自己的宏大志向時,孔子一笑了之,卻對曾皙關于郊外春游的那段閑情逸致的表白心向往之,深表贊同,喟然嘆曰:我的想法與曾皙一樣啊!原文是這樣說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從這段記錄中可以看出,孔子并不是一個死守教條不放的人,他是一個妥妥的戶外達人,他喜歡和自己志趣相投的友人一道,徜徉在大自然的懷抱,隨性而歌,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過無拘無束的愜意生活,由此可知,孔子是個性情中人。《論語》集中了孔夫子的人生感悟和思想精華,它影響了中國社會兩千多年。楊絳先生曾說過:“'四書’我最喜歡《論語》,因為最有趣。讀《論語》,讀的是一句一句的話,看見的卻是一個一個的人,書里的一個個弟子,都是活生生的。”深以為然,我在讀《論語》后,體味著書中逐個有趣的小故事,品味著小故事里帶來的大道理,感悟著小故事中濃縮著的生命真諦,感覺受益匪淺。朋友們,不知道你可否有興趣和我一起走進《論語》,感受書中的溫暖與美好,感受它給心靈帶來的那明艷無比的光亮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