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艙”最初是軍隊用于機動指揮系統、通信、醫(yī)療、后勤保障等,是機動部隊的重要裝備之一,現今我們所見到的各類房車多數與方艙類似。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方艙有:集裝箱、集裝箱房、專用車廂、醫(yī)療方艙、軍用方艙、氣象方艙、移動組合房等。國人最熟悉的當屬不久前因為疫情建起的“方艙醫(yī)院”。圖為合肥168中學體育館一層大廳。
點擊視頻,了解更多
然而,就在武漢“方艙”在我們視野中消失幾個月后,人們發(fā)現“方艙”又回來了,但這次卻不是因為疫情,而是因為洪水,是為了安置那些舍小家保大家的群眾。連日來,安徽合肥陸續(xù)啟動168中學、合肥一中等學校體育館來安置因為分洪轉移出來的群眾,體育館里千張床鋪排列有序,儼然成為戰(zhàn)勝洪水的“方艙”。圖為合肥168中學體育館二層大廳。
7月27日下午,安徽合肥又啟用一個3萬畝大圩為巢湖分洪。13時45分,隨著一聲令下,廬江縣白湖鎮(zhèn)裴崗聯圩裴河段,4臺挖掘機同時作業(yè),將開挖出一條120米寬的泄洪通道,同時打開兆河沿線4道涵閘,分洪總流量將達150立方米每秒。而截至7月27日中午12點,裴崗聯圩受影響范圍內的8426名群眾已全部安全轉移。圖為合肥168中學體育館,一名女子和家人視頻。
在此之前的26日晚,合肥巢湖市柘皋鎮(zhèn)境內的星火圩開閘分洪。星火圩位于柘皋河西岸,圩內耕地1400畝。此次分洪預計將為巢湖蓄滯200萬立方米左右洪水,圩內210戶500余名居民已于26日18時前,進行有序轉移,并得到妥善安置。圖為合肥168中學體育館安置點,一對表兄妹在熟睡。
而就在26日上午11時許,為緩解巢湖水位,合肥市啟用蔣口河聯圩分洪。蔣口河聯圩東瀕巢湖,位于肥西縣嚴店鄉(xiāng)、三河鎮(zhèn)境內,內外河堤長度42公里,保護耕地2.6萬畝。涉及此次分洪的肥西縣嚴店鄉(xiāng)、三河鎮(zhèn)2個鄉(xiāng)鎮(zhèn)9個村,10558人實施轉移,除了自行投親靠友外,集中安置454人。圖為合肥168中學體育館安置點,25歲的蔣中玉摟著40天大的嬰兒。
這段時間來,合肥巢湖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為了將損失減少到最小程度,合肥掀起了一場“保衛(wèi)巢湖”的戰(zhàn)役,采取“上攔、下泄、邊分、固堤”四項措施,有效調度洪水和開展防御搶險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降低了洪水災害。分洪蓄水是此次戰(zhàn)役中的一項舉措,對降低巢湖高洪水位、降低巢湖抗洪壓力,起到了關鍵作用。圖為合肥168中學體育館安置點,57歲的文建翠和兒媳以及孫子孫女在吃晚餐。
分洪導致大量群眾轉移,那么轉移出來的群眾如何安置?除了動員廣大群眾投親靠友外,學校成了最佳的集中安置場所。在肥西縣,陸續(xù)啟動了上派中學、銘傳高中和肥西師范學校,廬江縣的多所學校也安置了大量的群眾。圖為合肥168中學體育館安置點,一個老人在大廳里休息。
7月25日,合肥啟動合肥168中學、合肥一中以及合肥46中三校作為汛情撤離群眾安置點。從25日晚開始,肥西縣三河鎮(zhèn)木蘭社區(qū)等5地村民已有近400人緊急轉移至168中學集中安置。圖為合肥168中學體育館安置點,床鋪排得整整齊齊。
在合肥一中,只用了24個小時,就完成了學校體育館1000張床鋪的鋪設,體育館儼然成了一座“方艙”,成了隨時等待安置群眾到來的“家”。與此同時,在學校的倉庫里,1000床被子、1000條涼席、1000套牙膏、牙刷、毛巾、肥皂等生活物資,以及1000箱礦泉水、1000箱方便面、1000箱牛奶等食品也全部到位。圖為合肥168中學體育館二層的安置點已經布置好。
在合肥168中學,合肥市團委招募的近百名青年志愿者及該校師生奮戰(zhàn)8小時,就完成了1000張安置床的鋪設,并在現場搭建醫(yī)療室、心理咨詢室,保障轉移群眾的日常生活。圖為合肥168中學體育館安置點,10歲的慈欣宇在床上玩耍。
7月27日下午,攝影師在合肥168中學看到,體育館一樓大廳里,近300個床鋪排列整齊,床鋪上安置的群眾有的在刷手機、有的在睡覺、有的在聊天打牌。體育館二樓大廳里,700余張床鋪整整齊齊地排列著,等待安置群眾的到來。圖為合肥168中學體育館安置點,一個女兒給母親吹頭發(fā)。
下午4點左右,在168中學體育館一層大廳里,79歲的孔德章老人和老伴靜靜地坐在床上休息。孔德章來自肥西三河鎮(zhèn)木蘭社區(qū),因為蔣口河聯圩分洪,提前轉移到這里??椎抡吕先擞腥齻€兒子,兩個住在合肥,這次過來安置的是他和老伴以及二兒子和一個孫子。圖為孔德章老人和老伴在休息。
在孔德章的記憶中,他經歷了1954年、1969年和1991年、1998年四次洪水。他說今年的洪水超過了1954年,在1954年大水時,他所在的村落被淹,但他家因為位置高沒有進水。說起在安置點的生活,老人十分感慨,沒有想到如今安置點生活這么好,有民警守護、有醫(yī)生看病、有電影看,吃喝更是不用愁,還好得很。圖為志愿者攙扶95歲的胡益珍老人上洗手間,她是安置點年齡最大的老人。
在一層大廳的一個房間里是一個單獨的安置點,里面住著幾個帶著嬰兒的家庭。房間里,36歲的王中秀正在哄幾個月大的孩子。王中秀來自廬江同大圩,幾天前因為同大圩出現險情,圩區(qū)群眾被要求轉移,她帶著年幼的孩子投奔位于三河鎮(zhèn)木蘭社區(qū)的娘家,沒有想到娘家又在26日遇到分洪,她又帶著孩子隨母親來到體育館安置下來。圖為王中秀親吻幾個月大的孩子。
傍晚5:30是晚飯時間,志愿者們按照順序挨個床鋪送來盒飯,晚上的盒飯是兩葷兩素,分別是排骨、烤鴨、一個花菜和炒菜。在大廳一角,來自木蘭村的70歲的孔德保吃過飯后催促孫子孫女快點吃飯??椎卤Uf起安置點的飯菜,豎起拇指,說大大超過了自己的預期。據悉,這些美味的飯菜,全部出自168中學食堂的大廚們之手,現在教師學生行政人員吃的也同樣是這些飯菜。圖為8歲的陳子明來自六安路小學,他隨母親一起來做志愿者。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在168中學安置點,雖然目前不到300名群眾,但設有志愿者工作室、民警工作室和醫(yī)療室,每天有50名志愿者服務,民警24小時巡邏維持秩序,醫(yī)護人員也是24小時值班。此外,還有心理咨詢室和兒童活動室等等,安置點儼然就是一個獨立的社區(qū)。圖為合肥第二人民醫(yī)院組成的醫(yī)療隊在為安置點群眾服務。
圖為安置點,群眾正在看紅色影片。
圖為安置點,一個40天大小的嬰兒在床上安靜地躺著。
據合肥日報7月27日發(fā)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合肥市已主動啟用9個萬畝以上大圩,174個萬畝以下中小圩,已蓄水15億立方米,相當于105個西湖水量,近5個蒙洼蓄水量,近1個常年巢湖水量。累計轉移群眾超14萬人,集中安置超3萬人,正在安置近1萬人。這也意味著,在這場洪水中,為了保護“大家”,有14萬人舍棄了“小家”,他們同樣值得我們尊敬,他們也是抗洪的英雄。(江雨 攝影)原創(chuàng)作品,嚴禁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