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一個詩人在一個月夜,路過一個寺廟,寫了一首詩,結(jié)果留下一詩成名,千古傳誦。
這是位唐代的詩人,名叫張繼。生于何年,猝于何年,不詳;有什么歷史功績,不詳;有什么生平經(jīng)歷,也不詳。唯獨憑借這首詩,紅了千年,也紅了一個叫“寒山寺”的景點。
這首詩,就是《楓橋夜泊》,知道寒山寺的一定知道這首詩,不知道寒山寺的肯定也一定知道這首詩。
今天,諾媽就要跟各位一起賞析一下這首記錄了那憂傷的烏篷和寂寥的楓橋之夜的經(jīng)典詩。
《楓橋夜泊》
唐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據(jù)現(xiàn)代學(xué)者傅璇琮先生考證《唐代詩人叢考·張繼考》,該詩是張繼逃難江南所作。在一個月色如霜的夜晚,伴隨烏啼聲聲,正當(dāng)張繼迷茫之際,忽然傳來鐘聲,令他心潮澎湃,于是千古名篇《楓橋夜泊》誕生了。歷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國十大名寺之一,寺內(nèi)古跡甚多,留下了張繼詩的石刻碑文。
楓橋:今蘇州城西九里。
泊:把船??吭诎哆?。
烏啼:傳說為烏鴉啼鳴。
霜滿天:形容天氣很冷。
漁火:通常解釋為漁船上的燈火。
姑蘇:指江蘇蘇州。
寒山寺:楓橋附近的一個佛教寺廟,相傳唐代和尚寒山曾經(jīng)住在這里,所以叫作寒山寺。
夜半鐘聲:寒山寺半夜敲鐘的聲音。
這首七絕是大唐詩歌中最著名之作之一。
詩題非常精煉,卻點出不少信息:“楓”是季節(jié),“橋”是地點,“夜”是時間,“泊”是具體地方。
全詩以一個“愁”貫穿。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前兩句詩寫出了詩人在楓橋夜泊時看到的景象,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郁的審美情境?!霸侣洹笔撬?,“烏啼”是所聞,“霜滿天”是所覺。
詩人從視覺、聽覺、觸覺三方面描繪了楓橋夜泊的環(huán)境和詩人的感覺,一邊描寫了秋夜江邊之景, 同時表達(dá)了作者思鄉(xiāng)之情。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歌聲到客船”,在清寂的夜晚,聽到寒山寺傳來的鐘聲,詩人內(nèi)心更加不能平靜。城、寺、船、鐘聲,勾勒出一種空靈曠遠(yuǎn)的意境。
這首詩,詩人把寫景和抒情有機結(jié)合起來,把色彩的描繪和聲音的描繪結(jié)合起來,語言優(yōu)美清新,令人回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