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澤寶:青島人,中共黨員;喜歡文學,用文字記錄生活的60后;山東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省級理事、山東省散文學會、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作家網(wǎng)》注冊會員,《中國散文網(wǎng)》簽約作家、特約編審;已在《中國作家協(xié)會網(wǎng)》《中國散文網(wǎng)》《中國鄉(xiāng)村美文學》等21個文學平臺和《山城文學》《贛西文學》《人民作家》《當代散文》《山城文學》《當代文學家》《山東工人報》《作家報》《齊魯晚報》《青島財經(jīng)日報》《濟南商報》《青島日報》《大眾日報》《中國改革報》《中國經(jīng)濟導報》《中國安全生產(chǎn)報》和《文藝報》等30余家報刊編發(fā)作品近200篇,多篇次獲金銀獎或一等獎,被評為“全國百強散文作家”。
拾秋葉的童年
樊澤寶
年復一年,時光荏苒,轉眼又到了“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的時節(jié)。寒風蕭瑟,草木葉黃,在摧古拉朽的寒風中,樹上的葉子“盛裝”散場。
有樹的地方就有落葉,只是環(huán)境不同,人們對落葉的感知不一。當下的室外已是紅林盡染,打著旋兒墜落的樹葉磕頭碰臉,剛剛停下的車輛呼啦一下就被落葉圍困萬千重。每當觀賞著街頭成排成行的行道樹紛紛飄落的五顏六色的樹葉,在心曠神怡的同時,思緒也像落葉一樣飄飛,就如踩著軟綿綿的舊時光。
小時候生活在農(nóng)村,老家的人們對落葉也情有獨鐘,但不是去欣賞落葉的意境和體會落葉的情懷;立冬前后,老家的原野變得蒼茫而蕭條,樹葉紛紛落下;在物質生活匱乏的年代,父老鄉(xiāng)親對落葉是一種生活的需求。
那年那月,每當落葉紛紛,人們的心里總會盤算著過冬的事情,大人們張羅著拾柴火、捯樹葉,孩子滿追逐著、奔跑著,撿樹葉、穿樹葉,秋風飄送著寒意,而樹葉則飄舞著暖意。對于當年的農(nóng)戶家庭,有了樹葉,意味著有了冬天的柴火,有了溫暖的熱炕頭。樹葉,甚至與被褥一樣,有溫度,暖人心。
拾草剜菜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前生活在農(nóng)村人的集體記憶?!笆安荨笔菫榱嗣刻烊D飯的鍋灶之需,那時燒火做飯全靠柴草,而柴草則靠全家人從春到冬到野外薅拾;樹葉是最好燒和最禁燒的柴火之一,尤其它那撐起葉片的莖梗和脈絡,隨著葉片引火燒身,吐出火舌,綻放火焰,以剛勁的火之靈魂舔舐鍋底,掀起鍋內蒸煮烹飪的層層熱浪。人口比較多的家庭,燒鍋做飯需要的柴火多,有些人家因缺燒的,一天只能吃兩頓。
現(xiàn)在的年輕人或許理解不了,只知以前有缺吃少喝的,對缺燒的產(chǎn)生疑惑,尤其是當下做飯不用柴草,看到遍布城鄉(xiāng)的荒草和樹葉已成為城鄉(xiāng)環(huán)境衛(wèi)生、火災隱患和環(huán)衛(wèi)工人的一項負擔;因他們沒經(jīng)歷,不懂得在當時缺柴火意味著什么,體會不到同缺糧食一樣不好過的滋味,特別是冬春,如沒有柴火燒,一家人的吃飯和取暖都成難題。
“剜菜”則是人畜共享,且很大一部分喂養(yǎng)了禽畜。每到樹葉紛紛落下的時候,尤其是霜降過后,為了積攢柴草,鄉(xiāng)村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會起早踏黑,到樹下去搶拾樹葉,然后拿回家曬干,腐爛的用來生火做飯,干的用來喂兔羊和生豬。
那時鄉(xiāng)村及山野栽植的除林地有黑松和可忽略不計的松柏外,全是落葉喬木。街頭及農(nóng)戶庭院除幾棵果樹外,多是梧桐、榆樹和楊樹,村邊小河的兩岸多是柳樹、護堤上是楊樹和灌木棉槐,生產(chǎn)路旁及溝壑和老塋多是刺槐。一經(jīng)霜打或寒潮,樹葉便紛紛落下,由此拉開了為期近一個月的搶拾樹葉活動。因落下的樹葉僧多粥少,要想多得,就得搶早搶快。
二十四節(jié)氣的“霜降”一過,全村人就開始忙活起來?!傲⒍敝筇貏e是有寒潮的夜晚風狂力猛,樹葉基本刮落,是拾樹葉的最佳時機,也是我們最遭罪的時候。
一般情況下,雞叫一兩遍母親就把我們叫醒,因天亮后人多。我們扛著竹筢,搢著破麻袋或網(wǎng)包(因樹葉是散的,鮮濕的滑無法用繩子捆綁,用籃筐也裝不了多少;人們就用細繩結個有茶碗大網(wǎng)扣的、基本用于裝樹葉的網(wǎng)兜,那時還沒有編織袋),直奔村前(東)的樹林,去搶那數(shù)量不多、戶戶村民都眼紅心急的落葉。盡管我們起得很早,但很多時當我們來到村前樹下時,早已有人用筢摟地一堆一堆的了,我們不得不到較遠的村東其他樹林。其實,大家都在爭先恐后,趕早不趕晚,都在搶第一時間,趕到第一現(xiàn)場。
村東的楊樹林經(jīng)一夜狂風的橫掃,大部分落下,鮮濕的在樹下,半干的被刮到附近的溝坎里,我們在沒有任何照明的條件下,摸黑盡快“占地盤”。有在林中一段一段地用菿耙子稀稀拉拉地摟幾筢子垛起小堆,有到溝坎里用手先粗啦地攉拉攉拉,堆成堆,把濕漉漉的樹葉先聚攏在一起,其實就是像他人一樣先占著,以示此處我已摟過、他人不能進入。
此時天冷風涼,清晨的寒氣重,有時還颼颼地刮著西北風,寒氣逼人,我們即使穿著夾襖,那時鄉(xiāng)村人的孩子有內衣穿的不多,冷風從光筒子襖底下鉆進來,一會全身就凍透了,凍僵了的手指發(fā)木,不得不哈幾口熱氣暖暖,繼續(xù)拾。
占得差不多了,天也亮了,哥姐便離開去生產(chǎn)隊參加生產(chǎn)勞動;我和二姐、妹妹再回頭精摟細作,把樹葉一點點堆起來。用這種方法,我們曾一次搶占過幾十米長的樹林,鬧得其他人很不高興。但這也不是我們發(fā)明的,盡管不高興,但也都默認,誰讓他們來的晚呢。
父母在家,在準備早飯的同時,先把門前屋后、庭院的落葉撿拾干凈,父親再到自家菜園將地塹子上梧桐樹的落葉一個個撿起,堆砌得層層疊疊,確保不外流不損失。
樹上第一次落葉會很多,加之濕漉漉的,是不可能一次性拿回家的,我們就把隨身帶的破麻袋裝滿,有一個人送回家,另一個在林中守護著?;丶业脑诩页酝暝顼埡?,和母親一起再回樹林,讓看護的回家吃飯上學,并給另一個不去上學的(那時課程簡單)編個理由請假。在林中和母親一起的趁著上午的陽光,把葉子攤開晾曬,中午再由哥姐裝網(wǎng)包(有時會從別人家借幾個)用車推拉回家。
隨后數(shù)天基本如此,只是沒有第一次那么多的收獲。除了早晨外,中午放學后先不回家,由近及遠,到學校附近或村前各家菜園的地塹子的樹下?lián)焓拔嗤?、楊樹等的大樹葉,梧桐葉大,直接從菜園的溝塹里拾起,椩對椩、葉疊葉,層層堆疊,拾完后抱著回家;白楊樹的葉大,比現(xiàn)在行道上的法桐葉還大還圓,勁風橫掃,一片片像一張張小傘,從樹頭上飄然墜下。我們先從棉槐墩里抈幾根長的棉槐條子或從霜打的秋扁豆秧中抽幾根長的粗軟蔓,在長長的枝條末梢綰個嘎達,防止串的楊葉從尾部脫落,當釬子穿樹葉。做好釬子后,就在樹下貓著腰一個個撿拾葉子,一疊一疊的拿在手里,然后用釬子的尖對著樹葉圓心一扎,幾個樹葉就串在一起;穿完后繼續(xù),一會兒功夫就燈籠般穿成一大串兒。一串傳完后放在身后,換根釬子繼續(xù)拾、繼續(xù)穿,直到把此地的葉子拾光。
穿葉比較輕松,也很好玩,一串一般兩米左右長,一串一串的像地龍,拽它一下像蚯蚓在蠕動,把它掄起來有點像耍龍燈。我們幾個比賽著,拼搶著,笑鬧著,玩樂著。有時“樂極生悲”,搢著掄的時間長了,不是秧蔓托不住葉子的擠摔從中間斷了就是末梢的堵頭讓葉子擠露了,葉子從釬子中全部吐露,如天女散花,重新散在地上,同伴在哈哈大笑后,都幫著重新穿。穿完后拖著或掛在肩上、或纏在身上,回家后直接扔到院子的草堆上晾曬。
下午放學后繼續(xù),只是不斷變更地點。我村是公社駐地,既有公社辦公、禮堂大院,也有供銷社辦公、倉庫和糧所大院,大院里多是栽著楊樹。我們用同樣的方法,有時帶上幾根兩米左右的麻線,一頭穿上縫麻袋的針,一頭系一截小木棍,同樣是防止串的楊葉從尾部脫落;先將院墻外的一片一片穿起來,等釬子上的葉子有幾公分厚的時候,便用力往后捋,就這樣越捋越多,拖在小伙伴們的身后,很像一條左右搖擺、蹦來跳去的大蛇。把院外的拾完后,再去院內。不過去院內需經(jīng)他們同意,大部分時間他們不管,也省去了他們每天掃院子的麻煩;但有時他們食堂做飯的不讓,因他們也需要用干樹葉引火,我們多是趁單位下班后進入,緊張兮兮地拾穿,一穿一個、一穿幾個地將樹葉串起來,串完之后,摘下針,兩頭系起來拿到大門口。天黑前他們關大門,無論是否拾完,我們都得離開。
開始先搶拾簡易方便的梧桐、楊樹等大葉子,然后再撿摟柳樹、刺槐、棉槐樹和榆樹的小葉子。因這些樹的葉子小,只能用筢摟;有些刺槐、棉槐的條子一簇簇長得密集,無法用筢摟,只能先用細樹枝或手從條隙中一點點往外扣扒、攉拉;柳樹多在河(灣)邊,部分葉子落在水里,就先用竹筢從水中或泥里摟(撈)出,放在岸邊控水、晾曬后再往回拿。
村莊周圍的樹葉很快就被搶拾干凈,我們就在下午放學或星期天拿著破麻袋和竹筢到村外路旁、田尾地角和溝壑去摟拾,星期天拿兩條麻袋,溝壑的刺槐葉子多,拾滿兩麻袋后用繩子將麻袋從中間一捆,用筢桿挑著回家。
地上的葉子沒得拾了,就把眼光轉向仍掛在樹上的。寒潮過后,梧桐、楊樹的葉子基本落光,但柳樹、刺槐等小葉喬木依然會有部分樹葉掛在樹枝上,只是經(jīng)霜打日照后顏色變成綠黃或褐黑,葉面干枯彎曲打卷,柳葉漸漸焦黃、刺槐和棉槐葉黃褐打卷。樹干細的我們就雙手抱著搖晃,粗的晃不動,就用腳蹬踹,甚至會用根大木棍敲砸樹干,使樹冠顫震,干枯的樹葉會被震落,由此也會有很多收獲。
樹葉拾回家后,母親會在院子里天天翻曬,曬干后分類儲存。將梧桐葉子敲成碎末裝麻袋,日后泡著喂豬;楊樹葉子味苦,只有垛著生火做飯;將沒有腐爛的柳樹、刺槐和棉槐葉子,在小南屋用秫秸圍起個杖子放在里面或裝在麻袋了,冬春養(yǎng)羊喂兔子甚至大鵝;把腐爛的和不能喂養(yǎng)畜禽的,就全部垛起來,用于每天燒火做飯,寒冷季節(jié)能讓全家人在熱炕上睡個暖和覺。
老家的父老當年做夢都不會想到,新時代竟讓燒柴草做飯成了歷史,當下的柴草已失去了昔日的光環(huán),但樹葉溫暖了一個時代。
現(xiàn)在秋葉的固體使用價值只有“落葉歸根”“化作春泥更護花”和“零落成泥碾作塵”了,但“天生我材必有用”。人們的物質生活富足了后,開始追求精神享受,因秋葉的顏值迷人,美不勝收,為人們的精神世界增添了無窮的快樂。
眼下秋染層林,玉樹臨風,既是初冬的美,也是喜慶的紅。金黃的銀杏葉、緋紅的楓樹、杏黃的楊樹葉、還有水分褪盡卻不退葉綠素的法桐樹葉,宛若鋪上了一層金黃的地毯;一片片紅葉,熱烈、濃郁、似火;金燦燦的落葉成為一道美麗風景,使人猶如置身于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之中,感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色彩搭配能力,很多美景成了人們聚集的網(wǎng)紅打卡地。
遠去的童年生活經(jīng)歷,苦的是那年那月,甜的是現(xiàn)在充滿溫馨的回憶。時代變了,秋葉依然,借用偉人的詩句,那就是“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往期回顧
詩歌理論學習第3期 劉鵬撰:從生活細微處拉扯出意象的精巧和意境的縱深——趙安琪詩歌的悲憫情懷和敬畏之心
《華中文學》 現(xiàn)代詩賞析 ‖ 高鐵即將進入江西 它的神情肅穆 像一位戰(zhàn)士
《華中文學》征稿須知
《華中文學》以作品質量為主要追求,把文學交流當主要目的。現(xiàn)將部分征稿具體事宜通知如下:
根據(jù)《華中文學》雜志社的工作安排,我們已經(jīng)處理好各項事宜,現(xiàn)在開始全面征集稿件,主要從郵箱、微信和《華中文學》收稿群甄選稿件(想入群的可以聯(lián)系下面任何編輯)。收稿嚴格要求,三審三校,不慕名家,不薄新人,只看作品質量。通過二審的作品,會在公眾號平臺、搜狐新聞、百度新聞、頭條新聞和360圖書館等平臺全方位推廣。《華中文學》期刊每兩個月一期,經(jīng)過三審后的作品會擇優(yōu)收錄雜志,根據(jù)后續(xù)工作進展擇期出版。
?現(xiàn)代詩歌,30行內一首 (組詩五首以內)
?古體詩詞,一至三首(標記什么韻)
?散 文 詩,800到3000字內
?散 文,1500字以上
?小 說,(新穎,正能量為宜)
?兒童文學,內容和形式不限
?楹聯(lián)、書法等作品,內容和形式不限
注意:不接收任何帶有宗教和政治色彩或者負能量的作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