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猶太老師艾澤克(附照片)
艾澤克攜兒子、孫子在上海猶太難民墻上尋找他父親的名字
徐維東
上海虹口區(qū)長陽路62號,有一個上海猶太人難民紀念館,許多人一定知道,也說不定去過。說到“二戰(zhàn)”時苦難的上海人給了同樣苦難的猶太人棲息之地,猶太人至今感激,大部分上海人乃至中國人也是知道的。只是,當你從長陽路62號經過的時候,你看一眼紅磚老房子和那一排黑色字“上海猶太人難民紀念館”,你的心底會泛起漣漪嗎?歷史,和真實的故事相連結,心才會有許多感動。今年9月13日,正是猶太人的新年到來之際,我和好友陪我的老師,“二戰(zhàn)”中出生在上海的“Shanghai Baby(上海寶寶)”、猶太人艾澤克(IzakAamidor)一家五口、祖孫三代去到紀念館尋根。聽老師講述動情的故事和對中國人永遠抹不去的感恩,我的心被深深觸動了。
2002年,艾澤克從以色列來華東師大做外教,教博士生口語,我成了他的學生。我很服膺他說的“口語就是要遵循KISS原則,KeepIt Short and Simple”。當時我是上海遠東出版社的圖書編輯,又是一個三歲孩子的媽媽,我的職業(yè)習慣使我主動地去找艾澤克,想請他寫一本“媽媽寶寶英語對話”書。書沒有做成,和艾澤克卻成了朋友。在我看來,他是我的老師,又是我的朋友,有所交往是很正常的事情。我沒有想到的是,艾澤克對此很是感激,他后來告訴我,“二戰(zhàn)”的心理創(chuàng)傷一直都沒有消散,他很怕人,上完課后,就躲回房間玩他的樂器。我主動和他說話,讓他感到中國人的友好。他常對我說:“我媽媽對我說,全世界只有中國人把猶太人當人看。所以,我們猶太人到中國來工作,都帶有回報中國人的心。”然而,我雖有觸動,但也沒有深入感受老師對中國的深情。我畢業(yè)后,聯(lián)系就少了。
畢業(yè)一年后,有一天晚上和朋友回華師大校園散步,我對朋友說想請艾澤克給我的女兒愛愛上英語口語,同時再約幾個小朋友一起學,不知道老師會不會答應。說話間,轉角處,竟然就碰上了艾澤克。太令人驚喜了!艾澤克聽了我的想法,愉快地答應了。其實每周一次從他居住的浦西到浦東,即使坐地鐵也是路途遙遠和費時,但老師并不計較這些。從此,有兩年時間,每周六下午,五個孩子——愛愛、馨語、揚揚、牛牛、毛毛匯聚我家上口語課。那一天成為孩子們的節(jié)日,和老外爺爺一起做Pancake(烤薄餅)。相信英語學得不多,歡樂更多。當我感激艾澤克的時候,他卻對我說,他很感謝我們,因為每周都可以和中國家人在一起,使他漸漸打開心靈,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和我們在一起久了,老師開始和我談他的家人。有一天,他說兒子要結婚了,他非常開心。我買了一對中國玉器作為賀禮,請艾澤克轉交。
兩年后,是什么原因忘記了,也許是艾澤克太忙,總之,孩子們的英語課結束了。我和老師的聯(lián)系也少了。應該是又過了一年,我竟然在地鐵口遇見老師,驚喜之余,我們到旁邊的星巴克聊天。老師說他已超出了外教年齡要求,華師大不能再聘他了,他一度為不能再在中國而感到很難過,幸運的是,他找到了雅思考官的工作簽證,這樣他又可以繼續(xù)在上海生活了。
老師還告訴我,他找到了他的出生地,就在虹口區(qū)唐山路上,那里有個老太太竟然還記得“二戰(zhàn)”時逃難到上海的他的父親!艾澤克說這些的時候非常激動,他說一定要讓他的孩子有一天能來這里看一看。我為老師感到高興,找到了出生地,就是找到了自己的根啊!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老師一直在找,還真如愿以償了!盡管兩歲后他就隨父母去美國,二十幾歲回以色列,但他一直忘不了自己的出生地,忘不了上海這個第二故鄉(xiāng),終于在快六十歲時帶著回報中國人的心愿來到中國。這一呆就快過十年了。
時間的長河繼續(xù)流淌,可能因為我的英語口語不夠好,分開后又與老師許久沒有聯(lián)系。但是,我,我們——五個孩子的家庭,都記著艾澤克。幾年又過去了,就在上周,9月10日,教師節(jié),老師突然和我聯(lián)系,他說,還記得你曾經送我兒子結婚的禮物?現(xiàn)在他帶著妻子和兩個孩子來中國了,我想請你和Lily(另一個孩子的媽媽)一起見個面,不知道可不可以?我感到很慚愧,這么多年,孩子們都長大讀高中了,孩子們的英語啟蒙老師、我的老師竟然還記著我們送過結婚禮物,而我們卻很少和老師聯(lián)系……
9月13日,我們一起去見艾澤克和他的兒子媳婦以及兩個三歲、五歲的小孫子。好友專門給艾澤克一家準備了特別的“禮物”——到虹口區(qū)的上海猶太人難民紀念館參觀,專人接待,專人講解。祖孫三代在此尋根,難民墻上依字母順序寫滿名字,艾澤克和他的兒子艱難地趴在地上,逐字尋找,從下往上,祖孫三代終于找到了艾澤克父親的名字。這難民墻前的一幕凝成永恒的意象:祖孫三代一起仰望,一只熊貓絨毛玩具和三歲孫兒一起,在艾澤克兒子的嬰兒背架上,無聲訴說著中以友誼的長存。
參觀過程中,我看到艾澤克一直在和他的兒子討論,也許是在講他們的苦難家史。媳婦則帶著兩個孩子,彎腰輕聲講解著玻璃柜中的歷史,腋下夾著熊貓的孩子們很安靜。紀念館的志愿者講解員對這段歷史特別熟悉,當他熟練地對大家講解時,艾澤克卻以飽含深情的回憶告訴我們那段歷史和苦難。他特別提到何鳳山外交官,這是最早發(fā)放簽證給猶太人的奧地利總領事。艾澤克說何外交官救了那么多人,可他自己從來沒有說,是他女兒在整理他的文字時發(fā)現(xiàn)的?!八麖膩矶疾徽f,”艾澤克捶著自己的胸膛說道,“我是那么地感激他!我是多么地感激中國人。只有中國人把我們猶太人當人看,我告訴過你的?!边@一刻,我真實感受到真正中國人的精神——慈悲,包容。艾澤克說:“中國人雖然窮,可是他們充滿笑容,非常仁慈。不像歐洲人。”這樣的感覺好遙遠啊,連我們自己都感到陌生,當代中國人還有幾個這么認為?相反,我們認為歐洲人充滿笑容和善。面對艾澤克的感激,我在為過去中國人感到驕傲的同時,又對現(xiàn)在的自己暗暗慚愧。
上海猶太人難民紀念館,承載著猶太人許多的故事,讓猶太人在這里找到了根的感覺,而他們對中國對上海的感恩之心,同樣打動著我,我們有多久沒有這樣,永久地記著他人的好?我們什么時候開始,忘記了我們自己中國人的精神——如艾澤克所說——仁慈、包容、笑容。紀念館馬路對面,是一組雕塑。一把透明的雨傘,雨滴打在傘上,傘下的中國阿姨,正在把傘遞給懷抱熊貓的猶太女孩。好友說這是根據(jù)當時的真實故事所做的雕像。熊貓,艾澤克孫子也不離不棄地帶著那熊貓玩具呢。熊貓,抱在懷里、背在身上,中國,“請你把我庇護,做我的媽媽,做我的姐姐”——紀念館墻上的這首詩,表達的是猶太人對中國的依戀之情。
遺憾的是,我的女兒愛愛在外面上課,沒能參加和艾澤克一家的活動,但我會把這段故事完完整整地講給她聽。我想告訴她,這段故事不僅僅有你童年記憶中曾經的英語學習,也不僅僅有一段上海的歷史記憶,更是一份感恩與愛的教育。艾澤克,我的老師,來到中國已過十年,他深愛自己的祖國以色列,也深愛庇護他的第二祖國中國??墒?,他已是七十幾歲的老人了,雅思考官也不能做了,他還能在中國繼續(xù)生活嗎?他很希望繼續(xù)在上海生活,我也很希望他成為上海的榮譽市民,永久地居住在他出生的城市,讓這一份彼此感恩的緣分一直續(xù)存。
?。ū景嬲掌上嚓P文章的作者提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