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志杰
周末閑暇,常去濟南的英雄山和藥王樓文化市場轉(zhuǎn)轉(zhuǎn),前些年叫做“淘寶”或者“撿漏”,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訓練出來了,輕易不敢出手,當然,出手必上當。先說酒,老酒好喝,陳釀有味,于是,這里就冒出批量的所謂老酒陳釀,討價還價買一瓶回家打開一聞,不要說陳香,自來水的味道都沒有退去。再說茶,以老普洱居多,在完全臆造的老包裝之下,賣家不斷重復著聽上去似乎還有些道理的故事。其中之一:這是在我們老縣長的家里收到的,他準備搬家,處理一批老東西,老普洱只有這三包,是1949年進城時從地主家里繳獲的,一直沒舍得喝,保存至今。其中之二,這包老普洱是我哥在臺灣買的,是1949年一個國軍老兵到臺灣時帶去的,臺灣哪有喝這個的,就一直放到現(xiàn)在……總有人相信,一個上午,老普洱就賣沒了。花點冤枉錢無所謂,怕的是不懂茶買回去真的喝起來,喝出毛病得不償失。
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從喝茶到品茶,再到茶具茶藝茶道,留下了很多值得收藏把玩的茶寶貝?!恫杞?jīng)》中有《茶經(jīng)·二之具》和《茶經(jīng)·四之器》,具,主要指采茶制茶的工具。古代采茶的用具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只竹籃,叫做“籝”,通常還被解釋為放筷的竹編籠子,估計樣子也差不了多少。陸羽時代都是茶餅,像今天的普洱茶餅,為的是便于存放和運輸。制作茶餅一個是需要蒸茶用的灶,即鍋灶,釜,就是鐵鍋,還有蒸籠、叉子之類的輔助用具。茶樹葉經(jīng)過蒸青之后,再進行“搗”,茶葉碎爛,裝進模具緊壓成餅。餅茶成型,但水分很高,需要人工干燥——烘焙。烘茶的工具就是焙,烘的方法是把茶餅串起來:“茶之半干,升下棚;全干,升上棚”。道理猶如農(nóng)村烤黃煙葉,形式像今天露天燒烤的羊肉串,烘焙完畢即可儲存了。這些采茶制茶的工具,留存下來的并不多,即使在茶葉博物館看到的也是復制品。工具本身不易保存容易毀損是其一,還有就是隨著采茶制茶半機械化、機械化、程序化的發(fā)展,如此簡單的工具失去實用意義,慢慢消失了?,F(xiàn)在很多茶品都標有“純手工制作”的字樣,不是完全沒有,只是多大的比例而已。
器,則是煮茶和飲茶的用具,《茶經(jīng)》列舉了28種,主要分為生火用具、煮茶用具、量茶取水的用具,還有飲茶、擺設(shè)、清潔用具。如今經(jīng)??吹降木褪遣鑹亍⒉柰?、茶罐了,其他成為擺設(shè)了。陸羽時代所說的煮茶其實就是我們今天用茶壺沏茶,也叫沖茶、泡茶,茶具的品質(zhì)與茶湯的湯質(zhì)關(guān)系緊密。唐代的陸羽說“青則益茶”、“越瓷青而茶色綠”,他喜歡用青瓷碗沖茶。到了宋代,茶碗的色澤從青變成黑,《大觀茶論》有“盞色貴青黑”之說。明代又從黑突變到白,“茶盞以雪白者為上,藍白者不損茶色,次之”。明代中期以后,隨著散茶的普及,瓷茶壺和紫砂壺成為飲者新寵,至今不衰,茶器的收藏亦是以此為熱點,以紫砂壺價最高,量最大,參入的人最多。
以云南普洱茶為代表的茶葉收藏,這些年被炒得熱火朝天,甚至出現(xiàn)了天價。其實,并不是所有的普洱茶都可以藏起來,普洱茶也不是在什么地方都適合收藏。從其基本的茶性講,普洱茶屬于黑茶的一種,為后發(fā)酵茶,中國獨有。黑茶的原料比較粗拉,多是一芽五六個葉,梗莖粗長,成品茶葉色呈現(xiàn)黑褐色,被叫做黑茶。云南普洱茶是黑茶的一種,主要生產(chǎn)地區(qū)是思茅,就是現(xiàn)在改名叫做普洱的地方。此茶以大葉種茶樹鮮葉制成的曬青毛茶通過發(fā)酵而成,分散茶和緊壓茶(茶餅),散茶外形條索粗壯肥大,色澤烏潤紅褐,緊壓茶又有方形、磚型、圓扁形、碗形。普洱茶等黑茶主要銷往邊遠地區(qū),如西藏、新疆、蒙古,以及西亞各地,那時候的交通十分不便,都是用馬馱著走幾十天甚至更長,才到達目的地。所以,便于儲藏和運輸,是黑茶類的特點。因于此,普洱茶的收藏需要相應(yīng)的收藏條件,云南地處云貴高原,氣候涼爽干燥,喜飲普洱茶的廣大地區(qū)也同樣具有這樣的氣候條件。現(xiàn)在有一些所謂回流普洱茶,多是來自香港、臺灣以及南亞各地,而且年份久長,被茶葉收藏者和喝茶高人視為臻品。殊不知,上述地區(qū)恰恰不適合普洱茶的儲藏,更不能長期存放,道理很簡單,就是氣候迥異,在那樣的天氣條件下普洱茶會變質(zhì),首先是發(fā)霉,其后是散味。
喜歡喝酒又掌握了一些釀酒知識的人知道,高度白酒品質(zhì)最好的時期在出廠后的三到五年,好酒要在這期間喝了,再放品質(zhì)就會逐年下降。普洱茶之類的黑茶和部分老茶也需要三到五年的儲存,達到這個年份內(nèi)香外溢,味醇色正,營養(yǎng)釋放。超過這個時間,就會干燥、味淡、色重,儲藏不當者還會發(fā)霉變質(zhì)。因而,茶收藏愛好者,要先給自己這方面足夠營養(yǎng),然后是辨?zhèn)未嬲?去粗取精,適量收藏。某個周末,在濟南藥王樓古玩市場看到了幾小件與茶有關(guān)的物品,一個是民國時期的禮品茶紙殼包裝盒,品相上好,并不多見。賣家張口200元,這么貴,我話音未落,賣家開說了,你不懂,現(xiàn)在茶文化興盛,相關(guān)的物件一天一個價。賣家接著說,你沒看齊魯晚報刊登的茶文化專欄嗎?人家手上還拿著一張齊魯晚報,本專欄“問茶齊魯”被紅筆圈了起來。我趕緊遞上200元,往自己挖的這個大坑里填上一把土,溜之乎也,自作自受唄。
所謂收藏,歷來就是一個愿打愿挨的事,收藏茶文化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