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蘑菇效應
蘑菇往往長在陰暗的角落,得不到陽光,也沒有肥料,只有長到足夠高的時候,才會開始被人關注,可此時它自己已經(jīng)能夠接受陽光了。人們將這種現(xiàn)象稱之為“蘑菇效應”。
常用來比喻剛進入職場的新人,往往要做一些不起眼、打雜的工作,有時甚至還會受到無端的指責,代人受過。但是初入職場者,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住苦,明白一個道理:要成蝶先破繭。
2
曝光效應
指的是人們都會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當我們看到一個東西很多次、對它感到熟悉的時候,就容易增加對它的好感度和偏愛程度。社會心理學又把這種效應叫做熟悉定律。
生活中,面對自己喜歡的東西,不能逃避,相反要經(jīng)常性敢于“刷臉”,容易增加好感度和偏愛程度。想想鋪天而來的拼多多廣告,都是一個道理。
3
南風效應
源自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jié)果行人為了抵御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很暖和,所以開始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
在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時,要特別注意講究方法。平心靜氣的交往,往往才能達到想要的結(jié)果。
4
杜根定律
美國的哈佛大學進行了一次調(diào)查,一個人勝任一件事,有85%取決于他的態(tài)度,15%取決于他的智力。如果他自信,事情肯定會辦好。所以一個人的成敗取決于他是否自信,假如這個人是自卑的,那自卑就會扼殺他的聰明才智,消磨他的意志。
常言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或許在生活中你不可能總是最強的,可如果你因此而失去了信心,那你也就失去了努力的動力。強者不一定是勝利者,但勝利遲早都屬于有信心的人。
5
毛毛蟲效應
科學家通過研究,把跟著前面的路線走的習慣稱之為“跟隨者”的習慣,把盲目跟從習慣和思維慣性而做出反應導致失敗結(jié)果的現(xiàn)象稱為“毛毛蟲效應”。
工作中,不要盲目做個跟隨者,犯經(jīng)驗主義的毛病,要多做獨立的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路是自己走出來的。
6
飛輪效應
一開始為了讓飛輪轉(zhuǎn)動起來,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一圈一圈反復地推,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飛輪會轉(zhuǎn)動得越來越快。當達到一個很高的速度后飛輪所具有的動量和動能就會很大,使其短時間內(nèi)停下來所需的的外力便會很大,便能夠克服較大的阻力維持原有運動。
很多時候,剛開始一項新工作、進入一個新環(huán)境,都會需要你付出巨大的努力。但是不要輕言放棄,堅持再堅持,過去了一切就會越來越容易。
7
魯尼恩定律
奧地利經(jīng)濟學家R·H·魯尼恩提出:賽跑時不一定快的贏,打架時不一定弱的輸。
人生的路很長,不以一時論輸贏,做人做事要學會忍耐,步步為營,凡是成大事者都力戒浮躁二字,只有踏踏實實的行動才可開創(chuàng)成功的人生局面,急躁會使你失去清醒的頭腦唯有埋頭,方能出頭。
8
登門檻效應
當個體先接受了一個小的要求后,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可能接受一項重大、更加不合意的要求,這叫做登門權檻效應,又稱登門坎效應、得寸進尺效應。
在要求別人完成某項任務時,可以嘗試先安排一項小的任務給他,完成后在逐步給他更多的工作安排,對方將會更容易接受。
9
野馬結(jié)局
在遙遠的非洲,有一種吸血蝙蝠,專吸野馬腿上的血,這樣的吸血量對于野馬龐大的身軀來說,傷害微不足道。然而,很多野馬卻因為忍受不了吸血蝙蝠的騷擾,狂怒而死。也就是說,野馬是被氣死的,這就是“野馬結(jié)局法則”。
遇事要冷靜,不要因為生活中一些不順心的事,而暴跳如雷,大發(fā)脾氣,這樣很有可能最終傷害的是自己。
10
吉格勒定理
“吉格勒定理”是由美國行為學家J.吉格勒提出來的,他對個人的成功曾這樣說過 “除了生命本身,沒有任何才能不需要后天的鍛煉?!惫饘磳厴I(yè)的一批大學生做過一項調(diào)查研究,20 年前曾樹立了遠大目標的3%的人,完成了當初心中的既定目標,并成為了最成功的人士。曾經(jīng)有明確短目標的10﹪,雖沒有出類拔萃的成績,但也成為社會中的上層人士。對目標沒有清晰概念、只想完成眼前工作的60%雖然沒有大富大貴,但在中下層也算是比較安穩(wěn)地過日子。隨遇而安的27﹪的人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生活條件很差。
有雄心才能成就夢想。不管一個人有多么超群的能力,如果缺少一個認定的高遠目標,他將一事無成。設定一個高目標,就等于達到了目標的一部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