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qū)分有效社交與無效社交?
1、你是打柴的,他是放牛的,你們在山坡上相遇,兩個人聊了半天,他的牛吃飽了,你的柴呢?——這叫無效社交
2、你是打柴的,他是放牛的,打柴人今天一無所獲,但是通過與放牛人聊天,知道了東面的山上柴樹多,西面山上有個懸崖,路不好走,第二天收獲滿滿回家了?!@叫有效社交
3、你是打柴的,他是放牛的,你和他聊了半天,你們決定在村口合作開一家賣牛肉串的店,你打的柴烤出來的牛肉串有一股特殊的香味,他的牛吃草純天然,三年后你們開了50家店,五年后你們公司上市了?!@是有效利用社交
社交不止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資源,但如何利用好這份資源,還取決于你的思路。(來源:知乎/陳思煒)
圖: 空山無人,水流花開
一、告別無效社交
生活中有不少人,為了“合群”,為了“存在感”,就刻意討好、四處攀附,以致忘了自己的路。(來源:人民論壇)
緣聚緣散,人來人往,都是常態(tài),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去深交的。成年人自律的第一個跡象,就是告別無效社交。
有這樣一句話:“懶人會教你如何偷奸?;∪藭棠闳绾慰用晒镇_,牌友會催你快點出牌,酒友會勸你不斷干杯,負能量的人會告訴你世間險惡,做啥啥不行的一萬個理由。”
所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辈灰】炊δ咳?,潛移默化的力量。
因此,遠離那些愛耍小聰明的人,因為這樣的人不會把真心交給你。與他們一起共事,遲早會受到拖累。遠離那些消耗你的人,因為他們只會拉著你一起沉淪。
余生,多交一些值得你付出真心的朋友,多靠近正能量的人,成為更優(yōu)秀的自己。
二、多讀書
學習修身,讀書養(yǎng)心。魯迅說過:書在手頭,不管它是什么,總要拿來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讀幾頁內(nèi)容。有拓寬思路、增長知識的好處。
讀喜歡的書
魯迅還提倡:在泛覽的基礎上,選擇自己喜愛的書深入研究。
這樣更容易堅持下來,而后日日精讀,不厭其煩。如此,便可養(yǎng)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讀不喜歡但有價值的書
著名作家張立憲先生說:“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書,但千萬不要局限于此。”
一味地拒絕自己不喜歡的書,我們的認知水平很難提升;永遠只能接受同一種價值觀,也容易變得狹隘而無趣。
高度自律的人,會打破自己的認知壁壘,主動去閱讀不喜歡卻有價值的書。
讀喜歡的書,是一種享受,獲得樂趣;讀不喜歡的書,目的是拓寬視野,加速成長。
三、少妄言
“他人是非,不如不言;虛偽之言,不如不言;人云亦云,不如不言;言而無信,不如不言。”
雖然開口講話是人的天性,但閉嘴不言卻是一種修養(yǎng)。
一個人成熟自律的標志之一,就是懂得少說多聽,謹言慎行。
別費力解釋
李敖說:“有時解釋是不必要的:敵人不信你的解釋,朋友無須你的解釋。”
真正懂得你的人,即使你不言不語,也能心知意會;而不懂你的人,縱然你喋喋不休,亦如雞同鴨講。
這世間悲喜并不相通。與其拼命向不懂你的人解釋自己,不如保持沉默,做好自己,讓時間回應一切。
不輕易評價
你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評價,很可能成為一柄戳心的利刃,給對方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你隨口的一句議論,也許就會揭開他人好不容易愈合的傷疤,再次變得鮮血淋漓。
所以,永遠不要輕易去評價一個人。
知事不言,知人不評,是生而為人應有的善良。
別總是訴苦
我們常說,一吐為快。似乎那些難以解決、常常使你不暢快的事情,只要找人訴訴苦,就能得到他人的理解,獲得暫時的輕松。
但很遺憾,你的苦,于他人而言往往不疼不癢。揭傷疤,疼的永遠只有自己;吐苦水,也只是一時輕松。
你的苦,不必逢人就說,畢竟成年人的世界,無人不苦。
當你用抱怨來逃離生活的難題時,總有人自行療愈、靜默前行。專注于過好自己的生活,才能真正成全自己。
四、別想太多
作家林清玄曾說過一段話:“今天掃完今天的落葉,明天的樹葉不會在今天落下來,不要為明天煩惱,要努力地活在今天這一刻。”
生活中,大多數(shù)煩惱,就是因為想得太多。
明明是別人不經(jīng)意的一個眼神,明明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偏要杞人憂天,陷入無盡的遐想。結(jié)果想著想著,就陷入了負面情緒中,難以釋懷。
有一句古語:“人心好靜而欲牽之,若能遣其欲而心自靜?!?/p>
當雜念太多,我們就容易打亂節(jié)奏,擾亂思緒,甚至失去方寸。
高度自律的人,懂得為自己的生活負責,早就戒掉了“想太多”的毛病。
他們深知,過去不糾,當下不雜,未來不憂。只有專注在當下,才能以更好的狀態(tài)去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江淳綜合配圖:不認同文中“正能量”一說)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