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
注釋:
敕勒:民族名,又稱鐵勒、高車、丁零等,屬于原始牧游部落。
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北魏時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帶稱為敕勒川。
陰山: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北部。
穹廬:用氈布搭成的帳篷,即蒙古包。
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野,古音ya(三聲),與“下”押韻。
見:同“現(xiàn)”,出現(xiàn)。
《敕勒歌》詩詞配圖
古詩譯文:
陰山腳下啊,有敕勒人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看起來好像牧民居住的氈帳一般。藍(lán)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滾著綠色的波瀾,風(fēng)吹青草高低起伏,群群牛羊時隱時現(xiàn)。
古詩賞析:
這首民歌勾勒出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fēng)光,抒發(fā)了敕勒人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豪情。境界開闊,風(fēng)格雄壯豪邁,語言明白如話,藝術(shù)感染力強。
“敕勒川,陰山下”,詩歌一開頭就以高亢的音調(diào),吟詠出北方的自然特點。無遮無攔,高遠(yuǎn)遼闊。這簡潔的六個字,格調(diào)雄闊豪邁,突顯敕勒民族雄強有力的性格?!疤焖岂窂],籠蓋四野”,這兩句承上面的背景而來,極言草原之壯闊,天野之恢弘。同時,抓住了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筆勾畫了一幅北國風(fēng)貌圖。
“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天”、“野”兩句承上,且描繪筆法上略有疊沓,蘊含著詠嘆抒情的情調(diào)?!帮L(fēng)吹草低見牛羊”這最后一句是全文的點睛之筆,描繪出一幅殷實富足、其樂融融的景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