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劉禹錫的同州緣
文/王凌琴
唐大和八年(834)①,白居易的妻兄楊汝士在同州任刺史,白居易這時居官洛陽,任河南尹。雖是個閑職,沒什么大權(quán),日子卻也過得散散淡淡,優(yōu)裕從容。
這年春天,白居易忽起鄉(xiāng)愁之思,或許他離家久了,思鄉(xiāng)心切,便打點行李,套了車子,上了路,要回下邽老家。
他一路西行。幾日后,來到了同州。同州距下邽四十里。不遠了。他就先到同州,與楊汝士相見。
楊家是長安靖恭里名門大戶,祖上即是有名的東漢“弘農(nóng)楊氏"人稱“關(guān)西夫子"的楊震家族,到唐代祖上仍屢居高官,人稱“靖恭楊家"。弟兄四人,白居易與楊汝士,楊虞卿最善。這次路過,白詩人便專程前來相會,二人詩詞唱和,同游乾坑,又至潘驛橋,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四首詩《別楊同州后卻寄》《(和楊同州寒食乾坑會后》《和同州楊侍郎汝士夸柘枝見寄》《睡后茶興憶楊同州》。詩詞寫得深情婉轉(zhuǎn),兄弟之情躍然紙上。此后又回了洛陽。
到了這年九月,朝廷一紙令下,調(diào)楊汝士入朝廷任戶部侍郎,并下旨宣白居易,讓他接替楊汝士同州刺史之職。
這時白居易已在洛陽。他因頭風(fēng)病,辭去河南尹,正在太子賓客任上賦閑。
接到任命后,白詩人經(jīng)過深思熟慮,認為自己年齡已大,身體不好,難以勝任該職。于是,他以身體欠佳,不能勝任為由,婉言辭謝了朝廷的任命。
朝廷接到辭表,不好勉強,又調(diào)尚在汝州任刺史的劉禹錫,接任同州刺史。在這個調(diào)動的過程中,白居易與他的妻兄楊汝士,他的朋友劉禹錫有了一段頗為有趣的詩詞唱和。
當時,朋友們紛紛勸白居易,同州乃三輔重鎮(zhèn)②,天子腳下,別人想去都去不了,你就趕快上任吧。白居易很坦白地道出了自己的苦衷。寫下了《詔授同州刺史不赴因詠所懷》
同州慵不去,此意復(fù)誰知?
試愛俸錢厚,其如身力衰。
可憐病判案,何似醉吟詩。
勞逸懸相遠,行藏決不疑。
徒煩人勸諫,只合自尋思。
白發(fā)來無限,青山去有期。
野心惟怕鬧,家口莫愁饑。
賣卻新昌宅,聊充送老資。
白居易詩的特點就是明白如話,他在這首詩里,明確無誤地坦白了自己的思想,因為身體原因,同州刺史俸祿再厚,自己也享受不了。與其拖著病體忙于公務(wù),不如在野閑散喝酒吟詩,不管別人怎樣看待,只有自己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要是家人因此生計無著,那就賣掉新昌的老宅來養(yǎng)家糊口吧。
白居易說的很客觀,很懇切,他已無意再進取了。
楊汝士知道后,又寫信勸他去同州上任,接替他。楊汝士認為,“天子明堂需梁木,此求彼有兩相知",以白之才能,正應(yīng)出將入相,官居廟堂,了卻平生抱負。這難道不是人生的終極目標嗎?
白居易接到信后,思忖再三,寫下了一首《寄楊六侍郎、時楊初授戶部予不赴同州》(楊汝士排行為六)
詩云:
西戶雖榮君好去,左馮雖穩(wěn)我慵來。
秋風(fēng)一箸臚魚膾,張翰搖頭喚不回。
白居易寫此詩作為回答。他在詩中說,你從地方赴朝廷,當了戶部侍郎,顯然是高升了,這是很榮耀的事情,你就好好地干吧。他風(fēng)
趣地與妻兄調(diào)笑,左馮(左馮即馮翊,同州的古稱)也很好,很穩(wěn),離長安近,在天子腳下,但我懶得去。接著他引用了西晉張翰的故事,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張翰是西晉文學(xué)家,字季鷹,吳郡人(蘇州),時齊王司馬炯執(zhí)政,張翰看到禍亂方興、遂以秋風(fēng)起思念故鄉(xiāng)吳中菰菜鱸魚為由辭官。給歷史上留下了一段“莼鱸之思”的典故,歷代文人多有借詠。詩人們往往用此來寄托自己退隱江湖的思想。白居易在這里自比張翰,說明了他退歸林下的思想是堅定不疑的,是深思熟慮的。
楊汝士走馬上任了。白居易卻沒有來。接替同州刺史的,變成了劉禹錫。
后來,白居易被改授為太子少傅分司東都,白居易又寫了一首詩《自同州刺史改授太子少傅分司東都》詩云:
承華東著三分務(wù),履道西池七日春。
歌酒優(yōu)游聊卒歲,園林瀟灑可終身。
留侯爵秩誠富貴,疏受生涯未苦貧。
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做閑人。
這首詩的旋律是輕快地,說明了詩人如愿以嘗的興奮。是啊,同州刺史位高權(quán)重,俸祿也豐,太子少傅是個閑職,沒有什么大權(quán),但詩人棄重就輕,量力而行,這種務(wù)實的精神顯然是明智之舉,是適合于他的。他舉了漢張良急流永退的故事,他是以古人為榜樣的。末了他心滿意足地說:“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閑人?!?/span>
早此之前,劉禹錫已上任了。劉與白同歲,雖系好友,但性格卻截然不同。白居易性格溫和,行事穩(wěn)妥周到,劉性勇猛,剛烈不阿,是“永貞革新"“二王八司馬"事件的參予者?!坝镭懜镄?/span>"失敗后,他們八人被貶往地方任司馬。
他寫的《游玄都觀》詩,即反映了他的性格?!靶加^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據(jù)說武元衡看后很生氣,認為是諷刺他。后來因此詩劉被貶南方。十多年后又被朝廷招回,予以重用。此時武元衡已死。他又寫下了“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的詩句。此詩鏗鏘有聲,豪氣逼人。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句。
這次,劉的思想依然是昂揚向上的,還想再干一番大事業(yè)。其實他已經(jīng)62歲了,與白居易同年。他告別汝州,欣然上任。途經(jīng)洛陽,與白居易、裴度等詩友一番唱和,他寫到:“一東一西別,別何如?終期大冶再熔煉,愿托扶搖上碧虛!"表達了他積極進取的決心與態(tài)度。實則年齡不饒人,無論主觀上有多大的愿望,客觀上已然是強弩之末了。
盡管如此,劉禹錫就是劉禹錫。他們到同州一上任,便碰到大旱災(zāi),田里無苗,鍋里無飯。人民流離失所。劉四處查災(zāi),回來后就寫了《同州謝上表》上書朝廷求救。忙得不亦樂乎。朝廷后來調(diào)糧六十萬石,解決了災(zāi)荒問題。
在洛陽,白居易這個太子賓客,優(yōu)游無事,飲茶撫琴,想起了故人劉禹錫,于是趨案揮筆,寫下了
《閑臥寄劉同州》詩云:
軟褥短屏風(fēng),昏昏醉臥翁。
鼻香茶熱后,腰暖日陽中。
伴老琴常在,迎春酒不空。
可憐閑氣味,唯欠于君同。
這首詩里描述的是一個春日的中午,詩人依榻而臥,錦褥綿綿,屏風(fēng)矮短,春陽入室,一身暖和。剛喝了酒,昏昏欲醉,琴酒在旁,剛沏的新茶飄香,多么愜意,只可惜這悠閑的氣氛只有自己一人享用,唯欠劉君同享。遺憾之情,躍然紙上。
洛陽距同州也就七八百里,一東一西,白居易的詩很快寄到劉禹錫手里。劉禹錫也許剛剛給災(zāi)民分發(fā)了朝廷撥下來的災(zāi)糧,也許正從鄉(xiāng)間巡查歸來,也許正在案頭查閱州務(wù)完畢,總之,他接到了白居易的信(詩),于是,暫且放開其他,泡茶一杯,就著氤氳的水氣,捧詩在手,捻須細吟、反復(fù)研讀,詩里的那份老友情意,便如濡濡春陽,射進了心里。
劉禹錫沉吟再三,欣然提筆寫下。
《酬樂天閑臥見寄》
散誕向陽眠,將閑敵地仙。
詩情茶助爽,藥力酒能宣。
風(fēng)碎竹間日,露明池底天。
同年未同隱,緣欠買山錢。
劉詩人先是贊羨朋友的神仙生活,名士情懷三杯茶,神仙生涯一局棋。散漫又雅致。轉(zhuǎn)而筆鋒一轉(zhuǎn),自嘲道,咱倆同歲卻沒有同隱,(62歲)這是因為我無山林可退,要掙買山錢呵。
說得太好了,機智、幽默、風(fēng)趣,高雅,盡在字里行間,他笑答了朋友的想念。
到了第二年的開成元年秋天,劉詩人的腳疾加重,影響工作,他已無力再干了,遂辭職離開了同州。朝廷又任命他為太子賓客,退到東都洛陽二線上。
這些詩友們終于相聚了,他們的興奮是可想而知的,白居易寫下了《喜夢得自馮翊歸洛》,劉詩人寫下了《自左馮歸洛下酬樂天》等詩,留下了一段詩史佳話。
注:①見《白居易年譜》
②三輔,即左馮翊,右扶風(fēng),中京兆。
作者簡介
凌琴,姓王,平生喜文學(xué),愛繪畫,好音樂,樂文史,更崇書法。多年筆耕,舞文弄墨,艱難前行,一串腳印。自以為天地間一匆匆過客,如草芥之于土地,浪花之于江河,微留劃痕,僅此而已。歌曰:我所生兮渭水邊,我所居兮沙之苑,此生無成兮自嗟嘆,惟將余光兮寫故園。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