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力量—解讀《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教育意味著獲得不同的視角,理解不同的人、經(jīng)歷和歷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讓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應該是你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視野的開闊。它不應該使你的偏見變得更頑固。如果人們受過教育,他們應該變得不那么確定,而不是更確定。他們應該多聽,少說。他們應該對差異滿懷激情,熱愛那些不同于他們的想法?!?/span>
(來自塔拉·韋斯特弗,《福布斯雜志》訪談)
作者: 這本書的主人公正是上面《福布斯雜志》訪談人物,美國歷史學家、作家塔拉·韋斯特弗,她出生于美國的愛荷達州,17歲之前從未上過學,之后通過自學考取楊百翰大學,08年獲得文學學士學位。09年獲得劍橋哲學碩士。2010年赴哈佛大學訪問,2014年獲得劍橋歷史系博士學位。
塔拉的原生家庭:
居住在美國愛荷達州的巴克峰山腰上。
家庭成員:
父親:家里權(quán)威型人物,強勢并性格極端偏執(zhí),不讓家里的任何一位成員去上學,去就醫(yī),父親不允許孩子們擁有自己的聲音。信仰摩門教,用摩門教所謂的上帝意旨詮釋和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問題,包括車禍、疾病......具有典型的雙向人格情感障礙綜合征,屬于一種精神疾病。
母親:對父親言聽計從。但并非是全職家庭主婦,性格獨立,曾經(jīng)是名沒有行醫(yī)資格的助產(chǎn)士。因為車禍后遺癥無法再勝任助產(chǎn)士一職,隨后用中草藥研制了很多精油,發(fā)明了順勢療法治療全家人。
兄妹7人:三人走出大山考取了博士學位,四人留在了小鎮(zhèn)里。其中兩位哥哥在塔拉人生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一位是哥哥泰勒,積極作用,受到了泰勒的支持和鼓舞,才選擇了自學考試考上了大學,改變了人生。另一位是哥哥肖恩,負面作用,時而疼愛,時而暴力,是給塔拉傷害最多的一個人。即便當著父母的面,肖恩對她施暴,母親也是置若罔聞,父親更是用質(zhì)疑的態(tài)度默許了對她的傷害。
家庭氛圍及影響:
過著與現(xiàn)代生活截然相反的生活,家族信仰摩門教。摩門教是基督教的一個分支,聚集在美國西部,在很多方面都跟主流價值觀唱反調(diào),因此遭到很多美國人的非議。父親是虔誠的摩門教徒,履行著“一言堂“的家族生活作風,父親的想法對每一位家庭成員都起著根深蒂固的影響。塔拉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精神世界完全封閉,認為一夫多妻制很正常,女孩子穿暴露的衣服是罪惡的等等...
十七歲之前的生活:封閉、被操控、被虐待、被恐懼憐憫麻痹
* 塔拉從沒上過學。母親認為留孩子在家里是為了獲得比其他孩子更好的教育,而父親認為孩子們應該學習更多的實用技能,所以塔拉的哥哥姐姐們都在父親的廢料廠里工作,長大后的她也不例外。
* 父母不相信任何公立機構(gòu),反對孩子上學,一家人從不去醫(yī)院,不論是經(jīng)歷車禍還是意外燒傷、嚴重腦損傷,都只在家里用媽媽自己研制的草藥醫(yī)治。
* 二哥肖恩不時的對塔拉使用暴力,母親裝作看不到,父親指責她說謊。
* 認為“大屠殺”是小規(guī)模的沖突,這是母親對她解釋的。
十七歲之后的生活:背叛、轉(zhuǎn)變 、覺醒
逐步擺脫負面影響:
*哥哥泰勒的鼓勵和支持。泰勒對塔拉說“這個地方對你來說,是最糟糕的地方,一旦爸爸不再在你耳邊灌輸他的觀點,世界就會看起來大不一樣,去上大學,去我去的地方”。塔拉聽了哥哥的建議,考了2次終于通過了ACT考試,考入了楊百翰大學。走出了大山,塔拉把這個過程稱之為背叛。
* 進入大學,發(fā)現(xiàn)自己格格不入。常識被全面顛覆,發(fā)現(xiàn)之前父親所說的很多都是錯誤的,父母在她腦海里植入的很多知識是扭曲的。她感覺自己就像是一臺注入了病毒的電腦系統(tǒng)需要重裝。這時塔拉開始慢慢覺醒...
* 塔拉下決心獨自面對生活,搬到了新的小鎮(zhèn),結(jié)交了新的朋友,換了新的教堂...期間,劍橋讀碩士,哈佛訪學,劍橋讀博士....但這一路并非我們想象的順暢,重新開始了新的生活。相反,她一度再次陷入了精神崩潰。因為接受了嶄新的思維觀念根本無法讓她完全剔除掉舊的觀念,拋棄舊的觀念意味著與原生家庭的決裂、背叛,她覺得這個代價太大了,這種無法與自己和解的矛盾沖突心理讓她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掙扎的分裂中....
* 塔拉慢慢從自我折磨的崩潰中走出來,走上了一條自我療愈的道路,她正視了“有毒父母”下“憤怒的自己”“負罪感的自己”并學會了和自己和解。但遺憾的是,書中最終結(jié)尾卻沒能和家人和解。
“遺憾”正如塔拉在奧普拉的節(jié)目上說的一句話:
“你可以愛一個人,但仍然選擇和他說再見;你可以想念一個人,但仍然慶幸他不在你的生命中”。
總結(jié): 教育到底給了塔拉什么?給予我們的啟示又是什么?
* 很多人都認為這本書是一本勵志的書,我認為是,也不是,只能說不完全是。
“父母皆禍害”這篇文章早年出來一度引爆很多話題。人生各種不如意,都來自于原生家庭的魔咒,以至于成年后的每一步都難以逃離原生家庭給我們設定的軌跡,而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尤其是觀念上的,對于我們大多數(shù)人來講實在是太難了。但是塔拉做到了,她接受了鼓勵,勇敢的邁出了大山,慢慢認清了自己,再一次從崩潰中站立起來,取得了世俗的成功。從這個角度上理解這是一本勵志的書。塔拉用她親身經(jīng)歷告訴我們:不管原生家庭給我們帶來多大的負面影響,只要我們下決心努力改變自己,都能夠重塑自我,這是教育賦予我們的力量。
* 塔拉的內(nèi)心世界是錯綜復雜的,過往的思維觀念與全新的自我認知激烈碰撞。內(nèi)心的兩個自我(小時候真實體驗的自我和30歲敘述往事有了全新觀念的自我)矛盾沖突。她在自傳中多次認真反思,感受是不是來自錯誤的記憶?是不是自己放大了恐懼和焦慮?
*帶著這樣一個全新的視角,塔拉再一次審視自己,重新理解過往的經(jīng)歷,從壓抑的負罪感中慢慢的解脫。她意識到辯護戰(zhàn)勝不了負罪感,怒火也無法減輕負罪感,塔拉學會了接受自己的決定并與自己和解。這正是教育賦予我們的更深層次另一個含義:一個全新看待自我視角的能力。
教育讓塔拉像鳥一樣從更高的視角看待自我,重塑自我,讓她能夠真正的理解和接納原生家庭對她造成的影響。正如本文中開始引用她在訪談中的那段話“教育意味著獲得不同的視角,理解不同的人、經(jīng)歷和歷史”在她看來,這才是教育應有的意義。
后記:
這本書翻譯成多種版本,瑞典語版《我所學到的一切》;德語版《釋放:教育如何向我打開世界》;俄語版《學生:背叛,為我找到了自我》。塔拉從一個沒有WIFI的小島上度假回來,她決定使用《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作為中文版書名。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這句話出自《圣經(jīng)》有雙重解釋,一種是“逃離”,一種是“找到新的信仰”。塔拉之所以選擇這個句話作為書名,寓意就是想把這段人生經(jīng)歷濃縮成一句話“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去告訴喜歡這本書的讀者們:
成長不僅屬于塔拉,也屬于你,屬于我,屬于每一個人
只要我們想努力改變,都可以成為這只鳥
用盡全力,不斷地向高處飛翔,飛向自己向往的那座山峰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