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旭 文/圖
億萬斯年,地殼的痛苦分娩,劈開一道“峰如劍,關(guān)似門”的豁口,赤水河便象一條紅色的長龍,拋開鳴咽的峽谷,亂石穿空,驚濤拍岸而來。相傳,她是太陽溢出的精血,在她所流經(jīng)的地方到處都散發(fā)出充沛的生命氣韻,留下許多光輝燦爛的篇章。座落在赤水河畔的四川瀘州古藺縣太平渡便是赤水河留給大自然的一道永恒的風景。今年10月,是“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的特別日子,在此來臨之際,我們走進太平古鎮(zhèn),走近紅色老區(qū),更進一步觸摸到了歷史的心跳。
古 鎮(zhèn) 傳 奇
赤水河谷,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大山世界,山峰像斜面一樣拉開,峽谷如絕壁一樣陷落。峰與谷的錯落起伏,形成一個氣勢磅薄的“堅硬蒼海”。古藺縣太平鎮(zhèn)便是蒼海之一“粟”。它與貴州省習水市醒民鎮(zhèn)一衣帶水,一橋相通,成為古藺出川入黔的東大門。很早以前就是商賈聚散地之一,是享譽川黔的水陸碼頭,素有“小重慶”之美稱。
1985年,考古專家在距古鎮(zhèn)15公里的野貓洞發(fā)現(xiàn)古生物化石群,并且發(fā)現(xiàn)有新石器時期古人類化石、火跡、陶片。戰(zhàn)國至先秦時期,這里屬古習國部落和夜郎國,人們將太平鎮(zhèn)叫“落洪口”。蜀漢時諸葛亮征南,就曾在這一代出兵布陣。
明代以后,落洪口做生意的人逐漸增多,那時,重慶、自貢一帶的船夫?qū)Ⅺ}巴、布匹等經(jīng)長江運到赤水河邊的落洪口,由此轉(zhuǎn)運上銷四川二郎、貴州三合、茅臺一帶。同時,古藺等地的中藥材、優(yōu)秀木料又經(jīng)落洪口碼頭遠銷重慶,上海、港澳。商人們在落洪口興場建市,安居立業(yè)。人們覺得落洪口這一名稱中的“洪”與“魂”音近而且又不吉祥。來自江西隴南縣太平堡的商人朱復桐為紀念先輩朱熹在白鹿洞岳鹿書院講學傳道,便將“落洪口”更為名“鹿平場”。稍后,朱氏后裔為了懷念家鄉(xiāng)“太平堡”又將其易名為“太平渡”,沿用至今。
關(guān)于太平古鎮(zhèn)的得名,民間又有另外一種說法,相傳,太平天國名將石達開在敵重兵追擊之下,來到赤水河畔,依靠當?shù)孛癖姸蛇^赤水河,甩掉追兵,大難不死,絕處逢生,石達開喜不自禁,便將該渡口命名為“太平渡”。
時光倒流
我們翻越歷史的屏帳,一頭扎進古鎮(zhèn)。蒼山如海,殘陽如血,赤水船歌,慷慨激越。岸邊巖石上纖繩勒出的條條血痕,注滿了太平人的艱辛和吶喊……早在清乾隆年間,這里就商賈云集,物暢其通。我們在太平鎮(zhèn)人民政府相關(guān)人士的陪同下,漫步長征大道,在山脊處折拐向山上走,便是神往已久的太平老街,這街依山傍水,依山而居,是一條極為古樸的老街,因上世紀30年代,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途經(jīng)太平渡,住扎在這條街上而得命名為長征街。沿著“z”字形的石級往山上走,許多鋪面上方的門楣上都會見到一塊塊醒目的標識。什么“紅軍炊事班”、“女紅軍住所”等等。隨著社會的進步,沿赤水河邊崛起一座座林立的高樓,形成一個個新的貿(mào)易集市區(qū),現(xiàn)實無情地疏遠了一片老街。在古意悠悠的石板街上走,鄰聽小販長長的吆喝,偶爾與坐在石檐下賣草鞋的老人對話,或與那賣米粑的年輕媳婦聊天,就會覺得時光倒流,自己仿佛置身于沈從文筆下的《邊城》。
新建設(shè)的四渡赤水陳列館
我們走進一處吊腳,有風吹來,石動樹搖,讓人明顯地感覺到自己所處的位置是掛在懸崖上的一處籠子,有些幌動。在木制閣樓的走廊里漫步,看見那斑駁的馬桑椽木開始脫落,加之暖暖的陽光照在木板上投下的陰影,你會感覺到什么是真正的時光流逝,俯瞰老巖下的河流,使人疑心會從那些松動的欄桿上翻入墨綠色的河水之中……老街早已輝煌不在,只有那磨光的石級,還有那年成千上萬山民背過山鹽留下的腳窩,大小不一,盛著風霜,盛著日月,寂寞地向我們訴說著歷史的滄桑。這里不僅有古老的街道,純樸的街民,還有那優(yōu)美、動人的傳說?!疤蕉傻膫髡f”、“仙女潭的由來”、“寶石顯靈”,“古炮臺遺事”讓你聽也聽不夠。太平八景:“春燕銜泥”、“茶鹽星火”、“九溪煙雨”、好景連連,讓人目不暇接。
紅色之旅
依呀呀的水車還在呤唱,老黃桷樹笑傲百年風霜。他們都不曾忘記太平渡20世紀30年代那段改寫中國命運的歷史。那是1935年1月,遵義會議后,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率領(lǐng)中國工農(nóng)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在川、黔、滇三省邊界沿赤水河流域進行了聞名世界的“四渡赤水”戰(zhàn)略。1月29日,紅軍由貴州省土城、元厚“一渡赤水”進入四川,2月18日、19日由四川太平渡(九溪口渡口”、“老鷹石渡口”),二郎灘“二渡赤水”回師黔北,出敵不意攻占了桐梓、遵義,3月16日、17日紅軍由貴州茅臺“三渡赤水”再次進入四川,3月21日,22日紅軍從四川古藺的太平渡(九溪口渡口、老鷹石渡口、老鴰沱渡口)二郎灘“四渡赤水”再次進入黔北,乘敵不備,強渡烏江,佯攻貴陽。正當國民黨軍隊調(diào)兵遣將守衛(wèi)貴陽疲于奔命之際,紅軍突然西向進逼昆明,繼而北上,巧渡金沙江,到達云南會理,勝利完成了“四渡赤水”戰(zhàn)役,擺脫了國民黨幾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取得了長征以來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勝利,譜寫了毛澤東四渡赤水用兵如神的光輝篇章。紅軍足跡踏遍太平的山山水水,在這里播下了革命的火種。
美酒河
紅軍二、四渡赤水進入太平期間,太平人民簞食壺漿擁護紅軍,大開門戶歡迎紅軍。紅軍在太平街上張貼布告,宣傳革命,反霸除奸,分鹽分糧,留下了許多革命歷史遺跡和珍貴歷史文物,紅軍和百姓在那血與火的年代,演繹了一部軍民魚水情的凱歌,我們在老街上與一位老人聊天,提起紅軍秋毫無犯的故事,都感慨連連。
黃同江 繪
沿著石級攀上山腰,我們來到中國工農(nóng)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陳列館的負責人熱情地接待了我們。該館建于1958年,1977年擴建,近年又再次整修,一樓一頂?shù)拇u木小樓房,門楣上是張愛萍將軍題寫的館名。走進陳列室,200余件文物擺放得井井有條,紅軍號譜、紅軍醫(yī)書、紅軍手榴彈、紅軍印、蘇維埃紙幣、銅幣、紅軍盆、擴軍宣傳畫等歷歷在目。
走進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中央領(lǐng)導人物及紅軍中央指揮機關(guān)駐地,木椅上一塵不涂,那馬燈好象剛剛拔燃,仿佛看見偉人們正在運籌帷幄……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僅太平鎮(zhèn)就有紅軍紀念遺址近百處,紅軍渡口、長征街、長征大橋、長征電站等以紅軍長征命名的景點隨處可見。長征期間,太平渡創(chuàng)造了許多與紅軍有之“最”?!八亩沙嗨钡拇螖?shù)、渡口最多;收養(yǎng)、救護紅軍傷員、失散人員最多,幫助紅軍渡河,當向?qū)?,籌軍糧,搞宣傳的人最多,紅軍遺留下的遺物最多,紅軍留下的故事最多,家家戶戶住過紅軍,慷慨從軍的人最多……
就在這片熱土上,太平人民救護紅軍,掩護紅軍,拆下自家的門板,抬出自家的木頭,用古銅色的脊梁扛出了一條永垂青史的浮橋,讓一代偉人從這里走過,讓中國革命從這里走過……因此,太平這紅色的古鎮(zhèn)是任何其他名勝風光不可與之同日而語的旅游亮點,它將以自己輝煌的高度贏得游人的仰慕。
穿越時空
旅游金三角最南端赤水河流域,是當年紅軍四渡赤水的主戰(zhàn)場,在赤水河流域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史料、遺址、遺跡和文物,構(gòu)成了一條傳奇色彩的“紅色旅游線”。
太平渡作為紅軍二、四渡赤水的主要渡口和赤水河谷唯一有“中國工農(nóng)紅軍四渡赤水陳列館”的地方,便是這條線上最亮麗的風景。赤水河,從太陽里溢出來的河流,千百年來,養(yǎng)育著太平人民,滋潤著這片黃天厚土,我們期待著赤水河畔的紅色古鎮(zhèn)太平渡,在新時代感召下,必將以自己獨特的魅力,撐起一輪鮮紅的太陽。
相關(guān)鏈接:
作者初旭,本名王先軍,四川古藺人。民建會員,資深媒體人,品牌策劃人。系新華社簽約攝影師,四川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四川省散文研究學會會員,四川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四川省基層法律工作者,目前從事網(wǎng)絡(luò)傳媒和法律服務。
先后當過農(nóng)民、教師、公務員、法律工作者。曾在多家媒體從事傳媒工作。其間創(chuàng)作和采寫各類文藝、新聞作品上萬件。作品散見于新華社、中新社、人民網(wǎng)、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人民日報》、《法制日報》、《知音》等全國知名報刊。出版有個人散文集《山地風流》和報告文學集《遍地英雄》、《瀘商記憶》(與人合作),主編了大型專著《最瀘州——瀘州建市三十周年專輯》,與人合作出版《巴蜀名勝楹聯(lián)大全》等。先后推出的《納溪貢茶.等您回家系列》《山地筆記系列》《我是品牌系列》等散文系列及多篇調(diào)查報告受到了社會各界和企業(yè)家們的關(guān)注。與人合作創(chuàng)作的歌曲《燈鬧古藺》《黃荊行》《花開丹桂》《龍?zhí)ь^》《馬蹄灘之歌》《水口之戀》《一潭美酒是故鄉(xiāng)》等先后斬獲全國大獎。主要擅長于新聞策劃、深度報道、品牌策劃、品牌推廣、歌詞創(chuàng)作和新賦體的寫作,所編著的《瀘州百業(yè)賦》即將出版發(fā)行。
聯(lián)系客服
微信登錄中...
請勿關(guān)閉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