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閱讀
提升寫作
影響極大的東漢《說文字典》,只有一個字:“居”(居所)。
權(quán)威的《新華字典》呢?共有8條解釋,卻是打迸了腦漿也看不懂。
第1條解釋是“家庭,人家”,其中舉例“家畜”。由人喂養(yǎng)的家畜,如馬牛羊狗豬等。
第2條解釋是“家庭的住所”,如“回家”。
其他6條解釋,全都是形而上的“儒家、政治家、藝術(shù)家”之類了。
《辭海》等字詞典,也大致如此。
總之沒人告訴你,自古以來中國人最重要的這個“家”,為什么長zhǎng成這個模mú樣?
怎么辦呢?世上總是不缺聰明人,漢字不是表意的象形字嗎?不是可以“望文(字)生義”嗎?那就猜吧。
于是有些“磚家”斷言:“家是養(yǎng)豬的地方”。
于是,小學老師也就這樣解釋,天真的孩子們也就只能這樣理解。
貌似是對的?!磅箂hǐ”是野豬(如狼奔豕突、封豕長蛇),加個“肉月旁”的“豚tún”也是豬,表示經(jīng)過馴養(yǎng)后專門被人吃肉的豬。
讀過《論語》的人都知道:“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陽貨]歸kuì(饋贈)孔子豚”送了孔老師一頭肥美的烤乳豬。
“家”這個字極其古老,上邊是表示房屋(房頂)的“宀mián”,下邊就是一頭豬(豕),甲骨文以來就是這個字形,沒有變化。
但問題是,古人造的這個字,中國人最重要的“家”,是個豬尿橫流、豬屎遍地,騷臭哄哄的“豬圈”?
真的嗎?用三個月沒洗的腳后跟想想吧。
鑒于本文屬于大眾閱讀,而且受篇幅所限,考證、論證過程就全免了,直接說吧:
“家”是中國人的心靈歸宿、精神港灣!
為什么呢?古代,每逢遇有重大事件,都要舉行祭祀儀式,敬告天地神靈、列祖列宗。祭祀用的供品,天子皇帝用“三牲”牛豬羊(所以叫“犧牲、犧牲品”),史稱“太牢”(太=大)。
諸侯之類中層干部用豬羊,史稱“少牢”。百姓只能用“豬”,平民用雞鴨魚湊付一下,草民就只能弄點糧食豆腐了。
所以平民百姓叫作“小家小戶”。
所以皇帝住的是“宮”,百姓回的是“家”。
所以,“家”還是“養(yǎng)豬的地方”嗎?
——至于現(xiàn)在有些人家,不把孩子當“人”育,而把孩子當“豬”養(yǎng),則是另一個話題,以后再說。
得語文者得高考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