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東坡:讀黃州寒食詩帖》,一本看幾頁扔下又再撿回來細讀的書。
當初讀幾頁扔下是覺得太過口語化,嘮嘮叨叨卻又東拉西扯,欲說還休,還不時刻意輕松,抖個有點生硬的機靈。
所以周末去玩了,文瀾讀書島的閱讀分享會也沒報名去現(xiàn)場。晚上在釘釘群看回放,推薦人陳誼博士(浙江圖書館古籍部主任)上來就說:這本書很難讀。為了讀下去,他貼了很多小紙條。
我驚了!難道我讀的不是同一本書?
整場分享會看下來,更是出乎意料。作者孫善春老師展現(xiàn)出他的中國美院教授本色,層層剖析,反復論證,充滿思辨。
我大驚!回放看了兩遍也沒全明白,于是決定再讀此書。
陳誼博士給這本書下了個斷語:“關(guān)于書法教育、書法欣賞的談藝錄?!?/p>
書畫藝術(shù)本來就難,尤其書法,很難用語言解釋。自己懂很難,能講出來更難,講得還能讓別人明白極其難。
比如說我。一直知道《寒食帖》是行書第三,但也一直沒有真正明白它好在哪里。專家們的評述讓人戰(zhàn)戰(zhàn)兢兢、云里霧里、低到塵埃里。蔣勛講得通俗易懂,卻也沒能完全說服我。雖然從認知上,我明白它重要,筆觸里流露出蘇東坡遭遇人生大磨難后的情緒,但從感受上,我就是無法接受這黑糊糊東倒西歪的字。
孫老師二十多年一直在教學一線,深知講書法欣賞之難,更何況是對外行和老百姓。
但他知難而上,選擇從蘇東坡的《黃州寒食詩帖》入手,做一次書法欣賞的教學嘗試。用嚴謹?shù)奈鞣轿乃嚴碚搧碇v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還要說得平易近人。
一個學德國哲學的博士,日常卻習慣用毛筆寫稿作筆記。一個資深美學教授,會如何教人讀《寒食帖》?
不要指望孫老師開門見山告訴你答案,但他的確夠真誠,夠?qū)嵲凇?/p>
他會安慰你,不懂是正常。走進蘇東坡很難,一個偉大的心靈怎么能那么容易被你看懂呢?
他也很坦白,不故弄玄虛。直接說《寒食帖》沒那么好,尤其是前三行字。
當然,孫老師的分享遠遠不止這些。他想表達什么?你得一頁頁跟隨,直至最后一頁。
讀到最后一頁,我有點釋然?!逗程肥遣皇恰疤煜碌谌逼鋵嵅o所謂。知識并不能讓我走進藝術(shù)。重要的是,我要自己去看,相信自己的感受,不斷訓練自己對生活的敏感力。
看這本書,“讀到最后一頁”是關(guān)鍵。它太容易被錯過了!
《見東坡》在外觀包裝上太樸素。沒有前言,沒有推薦語,作者書末的跋也寫得平淡隱忍??傊?,在浩瀚的書海里,它沒有一眼吸睛的亮點。
其次,這本書原本是孫老師的博導課程講稿。20多萬字,為了讓年輕人看得進去,一刪再刪成10萬字。降維啊,數(shù)據(jù)大幅損失。
所以,翻讀此書前幾頁,我看走眼了,以為這本書“水”。
但是,當聽到孫老師在分享會上說,學哲學的人會要求自己寫東西不能太快,“像拉肚子”,你就不由開始琢磨:這水里會不會有“鉆石”呢?
果然,細讀后我才發(fā)現(xiàn),不是這本書“水”,而是作者大費心思地把扎實的文藝理論硬核分解成一小粒一小粒,再放進水樣語句里。他希望專業(yè)書籍的閱讀也能流淌起來,讀者更容易看得下去。
自稱“小時候種地的安徽農(nóng)民”,孫老師并沒有端著哲學博士、美院教授的架勢寫書,甚至冒著被我這種門外漢誤解看輕的風險,嘗試書法鑒賞的普及教育。一個老教師,上了20多年講壇,沒有職業(yè)倦怠與油滑,對教育還有如此誠懇的探索熱情,令人欽佩!
作為一本有理論的書,孫老師不僅做到了流暢的閱讀感,讓書法欣賞落了地,更用字數(shù)勻稱的“詩、書、文”三章,形成論述邏輯上的閉環(huán),經(jīng)得起推敲。這種精心設計,本身就很美。
孫老師講書法,立足生活,從名字開始。
他重視文字,強調(diào)“要認識文字,要相處,要相熟,最好知心?!痹跁校麑μK軾兩兄弟、蘇軾四子的姓和名都有獨到而妙趣的分析。這讓我不禁去想了想孫老師的簽名?!吧拼耗仙讲家隆薄?/p>
孫老師的謙虛不必多論,聽他的分享肯定能感受到,有趣的是“善春”二字。
他解蘇東坡寒食詩中“年年欲惜春”一句,認為“惜春,其實就是惜自己。”那么“善春”,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善待自己,給自己留出足夠的時間空間,好好和自己相處呢?
對孫老師而言,好好和自己相處,可能意味著在南山路的美院里悠然望著陶淵明的南山,認真嚴肅地做一介布衣書生。
對我們外行讀者來說,好好和自己相處,我想是指在理解書法時要“睜開自己的眼睛”,“打開我們自己的情意世界”,認真嚴肅地努力生活,而不是去一味聽信別人怎么說。
足夠細致地了解自己,或許才有可能走近別人的內(nèi)心,為一剎那的感動做準備,然后走進藝術(shù)之門。
讀完書再去看閱讀分享會的回放,又有新的收獲。
陳誼博士和勞月老師真是對談的高手,能用好問題勾引出孫老師的話癮,讓他把書中未盡之意盡情綻放。什么是“詩是大東西”?何謂“書如其人”?太精彩!值得反復回看。
孫老師說他寫這本書,是“希望能夠引發(fā)大家對于書法的好奇”。我想他做到了,我決定去把他的另一本書《歷代書論札記》找來看看。
至于《見東坡》這本書到底如何,我覺得聽我說沒用,聽各位分享嘉賓說也不是關(guān)鍵。你得自己去看,不然就又落入孫老師在書中竭力批評的“貴耳賤目”了。
文首題字:沈強民
文末篆刻:孫新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