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進拴原創(chuàng)】游普陀山記
為了研究觀音文化,尋訪觀音的芳蹤,我們平頂山市觀音文化研究會一行數(shù)人,相約于觀音的成道日農歷六月十九日,從觀音的老家河南省平頂山市趕到了浙江省舟山市的普陀山。
從舟山群島最大的漁港沈家門乘渡船,即刻就來到普陀山的碼頭——短姑道頭。只見一座高大的因柱三門的石牌坊迎面聳峙,匾額上刻有“同登彼岸”四個大字,我們由此進入了佛國勝地。相傳唐代就有天竺(今印度)的僧人來此,在島上的潮音洞內隱居并燃十指虔誠求菩薩,忽見觀音顯身說法。
這里的一個年長的和尚,聽說我們來自觀音的老家平頂山,就顯得非常熱情。他慈眉善目,微笑著說道:“我從十幾歲出家,跑過很多寺院,也到過觀世音菩薩肉身出生、出家、修成正果的你們家鄉(xiāng)的白雀寺和大香山寺,還從你們那里帶回了一袋黃土,你們那里的香山寺可是真香山寺啊!那里是觀音文化的源頭,沒有‘香山’,哪得普陀??!”
自唐朝開始,我國相繼出現(xiàn)了四大名山。僧尼們居峨嵋而供普賢,居九華而供地藏,居五臺而供文殊,居普陀而供觀音。四大名山南北呼應,東西相望,形成了中國佛教的四大名山。
被稱為“海天佛國”的普陀山,是在四大菩薩中影響最大的觀音的道場。而觀音的老家就在我們河南平頂山,白雀寺就是她修行所在地,現(xiàn)有澆花井、吃水井,觀音菩薩一、二、三號墓留存;香山寺是她修道成果之地,現(xiàn)有大香山寺大悲觀音塔、《香山大悲菩薩傳》石碑等珍貴文物傳世。據(jù)史書記載:五代后梁貞明二年(公元916年),日本和尚慧鍔從中原名剎香山寺請觀音法像從普陀山下乘舟回國,經蓮花洋時,不料風浪大起,波濤洶涌,海上出現(xiàn)萬朵鐵蓮花,阻擋去路,只好返回在潮音洞下登岸,慧鍔忽然悟覺是觀音不肯東渡,于是在漁民住宅中供奉這尊觀音像,并命名為“不肯去觀音院”。從此,普陀山上就有了專供觀音的寺廟。我們慕名來到了不肯去觀音院,這里三邊環(huán)海,風景絕佳,雖規(guī)模不大,外觀簡樸,但因為是普陀山上第一座佛寺而久負盛名,香火很旺。
古人有詩云:“山當曲處皆藏寺,路欲窮時又遇僧?!敝灰妽u上古木參天,綠蔭蔽日,巨石森羅,峨巖林立,到處留有高僧名人的題字石刻,沿巖海灘金沙鋪地,遠望大海水天一色。山借海景,海襯山形,成為四大佛教名山中惟一集山、寺、海、巖、沙、林之美于一島的勝地。
從石碑坊起有一條石砌香道,名為妙莊嚴路,取名于我們老家人人皆知的觀音之父——楚王妙莊嚴。路上每隔一段就刻有一朵石蓮花,一直通達普濟寺。普濟禪寺目前是全島供奉觀世音菩薩的主剎,殿宇前后六重,占地面積一萬多平方米。普濟寺因位于前山,又叫前寺,即宋代的寶陀觀音寺。寺前有1 5畝大的海印池,也叫放生池,建于明代。池上有東西兩橋,東為永壽橋,橋柱上雕有40只石獅,俱都栩栩如生;西為瑤池橋,四隅鏤有龍首,雨天水從龍口流溢而出,蔚為壯觀。
我們在潮音洞駐足觀望,這里是非常神奇的地方。據(jù)說有好些虔誠的信徒到了這里就會“眩目震耳,悖魄隨魂,”甚至會“投崖碎體,求生凈土。”這里的險峭巖石高聳在海邊,刮風的時候,海濤怒吼起來,不住地向巖石撞擊,有時打進了洞里,于是水花在石上四濺起來,令人眼花繚亂。
從普濟寺北行,沿途的香道稱為玉堂街。我們過法華洞、大乘庵、經楊枝庵來到了法雨寺。法雨寺又稱后寺,座落在綠蔭叢中,始建于明代。清康熙皇帝賜匾“天花法雨”,遂稱法雨寺。雍正年間又大加修繕,其規(guī)模足可與前寺媲美。寺前也有一池,池上一橋連接山門。整座寺廟依山起勢,雄偉壯觀。該寺有殿宇六重,院內巨石盤陀,流水瀠洄,老樹虬蟠,飛嵐滴翠;更有長廊回匼,碑石題記,雕梁畫棟,亭榭相映,引人注目。
路過仙人井,從那井里舀了瓢涼水喝了,頓覺甘甜可口,清涼透骨,頗有醇酒甘露之美。出仙人井,我們遇見一群從下面走上來的客人,他們說:“普陀山的景致,要數(shù)佛頂山最好!”于是,我們決定游佛頂山。
從法雨寺西側上山,到佛頂山巔的千層石級香道,名香云路。每隔三五級,石階上也刻有蓮花、荷葉或蓮蓬圖案。過去朝山進香者,凡見香道上有蓮花等圖案,均要跪拜,真是“三步一叩、五步一跪,虔誠備至?!蹦鞘墸粚佑忠粚?,一梯又一梯,接連不斷,在下面望上去,似乎沒有路了,但走完一段,一轉彎馬上又現(xiàn)出新的一段來。有時我回頭看去,山坡就躺在我的腳下,那滿山滿壑、蒼翠欲滴的林木,用青黛濃綠裝點出青色的城、綠色的海,組成了幽靜的基調。風乍起,綠漪碧漣,起伏蕩漾。山上林密彎急,移步換形,頭腳接踵,雖近在咫尺,笑聲朗朗,往往難見蹤影,是幽深也。山坡盡處,是一片黃沙,藍色的海水正向著沙灘流過來,海水真是藍得可愛,像一匹緞子,在陽光下閃閃發(fā)亮。
雷祖殿過了,海天佛國過了,愈往上走,景致越美。啊!普陀山,你的一泉一石都有一段那么動聽的故事;你的一草一木,也都洋溢著濃郁的詩情畫意,耐人尋味!
我站在普陀山極頂,望著顯得很低很低的天幕,似乎一伸手就可以從云屏中扯出幾塊云紗,而又自得刺眼,軟得拿不住。谷壑幽深而又險惡,山峰婀娜而又怪異。在艷陽的照耀下,時有水蒸汽從林中升起來,是那么的纖巧清麗,幻化無窮,構成了一幅輕紗浮動的山云圖,使普陀山奇秀中略帶一點神秘,嫵媚中稍添幾分羞澀。這時候,我才真正領會了“一覽眾山小”和“惟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濃郁詩情。舉目眺望,奇峰深壑,層層疊疊,浩浩山川,鳥鳴獸叫,茫茫大海,濤聲吼嘯,千般風物,萬種詩情,都奔來眼底,涌于心頭,凝成了高亢而激越的最強音:美哉,普陀山!
普陀山的天,就像孩兒臉,說變就變。剛才還是碧空如洗,眨眼間,黑云滾滾壓在頭頂,一會兒就電閃雷鳴,海風裹著暴雨,劈頭蓋腦地猛澆了下來。我們快步來到路邊的亭子里來避雨。放眼望去,遠山近水,煙霧籠罩,危崖奇峰,時隱時現(xiàn)。整個普陀山。云騰霧涌,似乎處于飄渺之中,好像是仙山瓊閣,我們則有騰云駕霧之感??粗菨饽珴姙⒌拿烂顖D畫,迎著滿亭的清風,我們完全沉醉在了濃如醇酒的意境之中!
霧散天開,烏云驚退,天色更藍,山水更美!一道彩虹,橫跨山澗,普陀山更有一番風情。只見懸崖絕壁上,流水潺潺,飛瀑騰空,珠花翻飛,在艷陽下映出了七色虹霓,溢光流彩。
啊!此刻的普陀山啊,你多像剛剛出浴的美人,梳洗打扮一新,容光煥發(fā),轉眄流睛,顧盼生情,楚楚動人,你內在的美全都溢了出來,令人一見鐘情,不酒而醉!
當我們順著石級繼續(xù)前行時,一團云霧翻卷著向我們襲來,四周茫茫一片,我們眼前剎時成了漫無邊際的霧都,在朦朧恍惚中,猶如置身于蓬萊仙境。近瞧,如棉絮平鋪,連接天邊;遠望,幾處海上小島時隱時現(xiàn),奇幻神秘。一陣海風吹過,那飄逸無定、若即若離的朵朵白云,追趕著、奔逐著、嬉戲著、聚散著,一會兒似異峰突起,一會兒又如茫茫平川。它似仙女們那婀娜多姿的裙裾,又像錦織緞繡、團花簇簇的玉帶。它不停地飛轉、升騰,你擠我撞,排列組合,形成了千姿百態(tài)的絕妙奇景,使你怎么也看不透它。停了一會兒,風起云涌,猶如波濤翻滾,更是一番奇觀。神秘莫測的普陀山霧呀,你把我們帶入了“虛無飄渺”的“太虛幻境”。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們終于到了慧濟寺?;蹪乱彩瞧胀由饺笏略褐唬ㄓ谏巾敯嫉氐牧帜居纳钪?,不近殿前,則不見佛寺。全寺有四殿、七宮、六樓,初建于明代。
真是有緣,在慧濟寺,我們又巧遇到了在短姑道頭石碑坊處見到的那位老和尚,他盛情挽留我們夜宿慧濟寺,談佛論道,秉燭長談。他學識淵博,對觀音文化有著獨到的見解。
他說:“數(shù)珠手觀世音,豐腴圓潤,典雅大方。高不及一米,上身微微向后側轉,裝飾華麗,眉稍嘴角流露出微妙的喜悅,神情瀟灑,慈悲莊嚴。千手千眼觀世音或三頭十一面觀世音,都為佛教密宗所傳,其他宗派大都供奉標準相觀世音。標準相觀世音像稱‘圣觀音’或‘正觀音’。觀世音結跏趺坐,手中持蓮花(或結定印),頭戴天冠,天冠中雕有阿彌陀佛像。但到了近代,我國民間所流行的多為手持楊枝凈瓶的“楊枝觀音”立像。觀世音手中所拿的楊柳枝和凈水瓶,乃普灑法雨(佛法)的意思。菩薩尋聲救苦滿眾生愿。河南汝南《重修汝南縣志》記載,當旱魃為災,大地開裂時,觀世音菩薩現(xiàn)身,遂降甘霖?!?/strong>
佛教傳入中國,給中國的文學帶來了新的題材、薪的意境、新的文體,增添了新的活力。佛教經典不但刺激了文學家們的想像力,鼓舞了我國古代小說,尤其是神魔小說的創(chuàng)作,而且佛教中的佛和菩薩也成為我國文學藝術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和救苦救難的德性,對于生活在苦難中的百姓來說,無疑是精神寄托之處。因此許多人把觀世音當成了拯救自己命運的救星。由于種種復雜的因素,促使觀世音從佛殿中的蓮花臺上走下來,走上了戲臺,走進了戲曲和小說天地,而被廣泛頌揚。
在我國古代,表現(xiàn)觀世音菩薩的戲曲較多。諸如《觀音救父記》、《慈悲菩薩惜龍南海記》,都是傳世的佳作。在這眾多的戲曲中,《觀世音修行香山記》中的觀世音是以少女形象出現(xiàn)的。
《觀世音修行香山記》是元朝的作品。這部戲曲共分三十出,描述了觀世音從妙莊王的三公主(妙善)成為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艱難歷程:
第一出劇未出場 第二出眾友游芳
第三出莊王設朝 第四出群臣祝壽
第五出命結彩樓 第六出花園受難
第七出鬼神助力 第八出貶女出宮
第九出從尼禮佛 第十出到庵皈依
第十一出佛殿拂塵 第十二出玄機授善
第十三出隆旨辦齋 第十四出磨房清冷
第十五出砍柴受苦 第十六出采芹遇佛
第十七出修齋候駕 第十八出駕至庵門
第十九出命焚庵寺 第二十出韋馱護法
第二十一出押解上京 第二十二出法場梟首
第二十三出黑虎馱尸 第二十四出遍游地獄
第二十五出五十三參 第二十六出宣經普度
第二十七出莊王患毒 第二十八出榜招醫(yī)士
第二十九出舍身救疾 第三十出證果團圓
這出戲是根據(jù)我國民間所傳“妙善得道成觀音”之說加以藝術的加工創(chuàng)編而成的。
這出戲的作者,為了把佛教中正法明如來與中國的妙善公主兩者統(tǒng)一起來,使之達到高度的融洽,令人置信,在第六出“花園受難”戲中,巧妙地安排了一個“鬼怪托夢”的情節(jié):
(妙善于花園草亭畔打睡,一跤放倒)(鬼上舞介)(世尊上)妙善抬頭聽我囑咐,你非是他人,乃是過去正法明如來,只因發(fā)下宏愿,故投胎于妙莊王家,我今贈你木魚一個,數(shù)珠一串,你急急辭了父王到白雀寺中修道,日后定有香山佛位。
(旦引)一夢到南柯,醒來還依舊。睡夢之間,夢見神人,說我非別人,乃是過去正法明如來,因發(fā)下宏愿,故投胎人間。他賜我木魚、數(shù)珠,要我精進修行廣度眾生。
這種融合,彌補了印度佛教之傳說與中國民間之傳說之間的溝渠,使正法明如來成為中國觀世音菩薩,變得自然起來。
這出戲中,韋馱菩薩并非以護法神出現(xiàn),也非以觀音的“未婚夫”面目出現(xiàn),而是妙莊王三千御林軍的“百戶”官。在戲中充當了押解妙善(觀世音)前往京城開斬的劊子手。
《觀世音修行香山記》終以大團圓結尾。而這種“大團圓”的出現(xiàn),使得佛教天宇世界中的諸佛菩薩完全漢化起來,使佛道合于一體。一人得福,千人受祿。后妙善一家人人成佛。
觀世音的藝術形象,不但在元朝戲曲中有所塑造和反映,而且在明清的小說中,也多被寫到。明吳承恩撰寫的著名神話小說《西游記》,成功地塑造了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海島觀音”的藝術形象。民間視觀音為惟一救苦救難的“菩薩”,故書中設想能解唐僧師徒西天取經困厄者,只有觀世音菩薩。所以,觀世音在這本書中屢被請出。
《西游記》中的觀世音是“理圓四德、智滿金身”而無所不敵的大菩薩。五行山下救悟空,蛇盤山中收龍馬,伏熊怪,教化紅孩,現(xiàn)魚藍救唐僧,,灑甘露活寶樹。她出沒于道教玉皇前,周旋于神仙菩薩間,以至神通廣大的孫悟空也不得不伏地稱拜,同時請她相助。
除開《西游記》、《封神演義》這樣的名作之外,在中國古代小說和戲曲中,觀世音菩薩的形象是經常出現(xiàn)的。可以說,觀世音菩薩是我國文學藝術長廊中塑造得較為成功的典型形象之一。
“天下名山僧占多”,是《西游記》中的一句名言。
普陀山是我國最大的群島——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面積12.5平方公里,南北狹長。自唐朝大中年間開辟成觀世音道場以后,幾經興廢,歷盡滄桑。至民國時期,島上已建有三大寺、二十八座庵院、一百二十八座茅篷,僧尼達到四千人。形成為“有房皆寺、有人皆僧”,“無處不供觀音,無人不說慈悲”的繁榮局面。全島樓閣疊建,梵剎宏偉。觀世音塑像、畫像到處可見,是一個典型的“觀音樂土”。普陀山是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區(qū)。
那么,普陀山島小且偏僻,又懸居滄海之中,何以成為觀世音的第一道場呢?佛教經典對此作了記述和解釋。《華嚴經》第六十八卷載:“瑟脈羅居士告善財言:‘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山,名普陀洛迦山,彼有菩薩觀自在。汝詣彼問:菩薩云何行菩薩行,修菩薩道?’即說頌日:‘海上有山多圣賢,眾寶所成極清凈。花果樹林皆遍滿,泉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觀自在,為利眾生住此山。汝應往問諸功德,彼當示汝大方便’。善財童子……漸次達行,至于彼山,處處求拜此菩薩。見其西面,巖谷之中,泉流縈映,樹林蓊郁,香草柔軟,右旋布地。觀自在菩薩于金剛石上結跏趺坐,無量菩薩皆坐寶石,恭敬圍繞,而為宣說大慈悲法?!边@段佛經所記述,就是佛教故事中有名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參拜善知識中的第二十八參——于普陀洛迦山參拜觀世音菩薩。也成為了普陀山之所以成為觀世音道場的佛經依據(jù)。
普陀山是先有觀音道場,后有觀音佛像。而觀音佛像的供奉,奠定了普陀山作為觀世音道場的基礎。
其實,普陀山之所以能成為全國第一觀世音道場,其原因并非那么簡單??计渲饕蛴幸韵聨c:
佛教經典認為觀世音菩薩居住在南方海上一個名叫“普陀洛迦山”的島上,這為普陀山成為觀世音道場,提供了權威性的依據(jù)。舟山群島是中國最大的群島,“言島必舉舟山”,自古而然。舟山群島位于南海(古代帝王大多建都北方,故將其所臨之海稱“北海”,京都以南之海,稱“南?!?,地理位置與佛經所述相同。一千三百多座島嶼遠離大陸,人跡罕至。在海上交通不甚稱便的古代,自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素被世人當作“海上仙山”。浙東諸古方志中,就載有秦始皇臨寧波,望海中舟山群島,見島在云霧中,即以為是仙山蓬萊,便聽信徐福之言,遣三千童男童女入海求長生不老藥之事跡。因此,在唐朝,佛教臻于繁榮的背景中,佛教徒依據(jù)佛經所述,尋找這樣一個地理位置、環(huán)境條件作觀世音道場普陀洛迦山,是必然的,也是合乎情理的。
中日航路南線的開辟,為普陀山供奉觀世音菩薩提供了機會和條件。唐初以前,中日航線走的是北線,即由日本越新羅百濟,過黃海,在登萊(今山東)一帶登陸上岸。到了唐朝中葉,由于新羅統(tǒng)一朝鮮半島,無禮于日本,日本只好改道走南線,即于日本沖繩越東海抵中國的明州(今寧波)、越州(今揚州)。《唐書·日本傳》載:“新羅更海道,更由明、越貢?!爆F(xiàn)代日本中日文化交流史學者木宮泰彥在其《日中交通史》一書中,利用大量的史料,論證了日本貢舶商舟越東海,經普陀山入沈家門港候訊,后至明州港的航行路線。元朝《普陀洛迦山傳》記載:“海東諸夷如三韓、日本、扶桑、阿黎、占城、渤海數(shù)百國雄商巨舶由此(普陀山)取道放洋”。于是,自唐始,普陀山成為中國與日本等國的海上交通要道。普陀山既是舟山群島的外圍嶼又是外籍船只入中國的第一站,這就為它最終由日僧慧鍔供奉觀世音菩薩而成為佛教名山提供了客觀的條件。
據(jù)元《普陀洛迦山傳》和其他志書載,宋元豐三年(一0八0年),內殿承旨王舜封出使三韓,至普陀山附近遇風濤,便望山作禮,海面上遂風平浪靜。及回國,以其事稟告神宗帝。宋神宗便賜建“普陀觀音寺”,指定普陀山專供觀世音菩薩?;实鄣闹I旨,使普陀山法定性地成為觀世音菩薩的道場。
晉陀山能夠成為我國第一觀世音道場,成為我國供奉觀世音菩薩的中心,其緣由并非偶然,而是由眾多原因促成的。
老和尚最后說道:“今天在普陀山慧濟寺與諸位歡聚一堂,研討佛教的發(fā)展和觀音文化,很榮興。佛教產生于我國孔子時代,東漢時期傳入我國,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幾經興衰,起起伏伏,在民間有“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的傳統(tǒng)。你們那里的白雀寺和香山寺是四大菩薩之一觀世音出生修行證果的地方,大慈大悲,尋聲救苦,普渡眾生。你們應該抓住機遇,同心攜力把觀音文化弘揚光大,進一步提高平頂山市的知名度,帶動地方經濟的快速發(fā)展,造福于民,功在千秋,利在萬代。過去,由于歷史上的緣由,香山寺在宣傳和弘法方面力度不夠,使觀音修行證果的道場封閉多年,在經濟發(fā)展上比較緩慢,與南海普陀山相比,有著天壤之別。普陀山每年香客不斷,為當?shù)貏?chuàng)收4個多億,還帶動了舟山、寧波、杭州和上海等地的經濟發(fā)展,這些地方加在一起,僅靠旅游一項就有幾十個億的收入。同時還吸引了海內外其他企業(yè)的投資,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尤其是2003年,這里舉行了首屆南海觀音文化節(jié),《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也及時作了宣傳報道,轟動了海內外。一下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數(shù)十萬信眾前來參觀游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要把你們香山寺的觀音文化宣傳出去,一定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信徒都會來尋根問祖,共同探討和推動觀音文化的發(fā)展。最后,祝愿大家得以諸佛菩薩的洗禮,讓我們的心靈如山泉一樣清潔無垢,滋潤大地的一切眾生?!?/strong>
啊!普陀山,我被你那神奇迷人的魅力所征服,我被你那濃厚的觀音文化氛圍所陶醉!當我依依不舍地與那位博學多識的老和尚握手離別的時候,我的心、我的魂兒卻丟在了普陀山那溫馨的懷抱里!
【郭進拴原創(chuàng)】澳門掠影
我們“中國作家澳門行”采風團一行12人,終于踏上了澳門這塊熱土。
澳門位于中國大陸東南部沿海的珠江口西岸,與香港、廣州鼎足立于珠江三角洲的外緣。東與香港隔伶仃洋相望,西與廣東省珠海市的灣仔鎮(zhèn)相隔一條不足1千米寬的濠江水道,北邊以古老砂堤與珠海市的拱北相連,陸界只有240米,南面則瀕臨浩瀚的南海,澳門作為東南亞航線的主要中轉站,是16、17世紀東西方貿易的重要港口。往西北沿西江上溯,可達廣東肇慶、廣西梧州等地,沿途物產豐富,經濟繁榮。澳門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極大地促進了澳門自身和周邊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
導游小姐帶我們來到了澳門最著名的名勝古跡——媽閣廟。
導游介紹說,這里原稱媽祖閣,在澳門東南方媽閣山下,俗稱天后廟,至今已建500年,是澳門三大禪院中最古者。媽閣廟建于明朝弘治元年(1488年),明朝時本名“天妃廟(宮)”,至清道光八年(1828年)重修時增建山門,增設牌匾上始有“媽祖閣”字樣,俗稱 “媽祖閣”,又稱“正覺禪林”。清康熙年間,被尊封為“天后”,是沿海漁民心中的救護神。
我們進了半山腰上的媽閣廟,只見該廟背山面海,沿崖建筑,附近古木參天,建筑和景色都十分秀美。整個建筑包括大門、牌坊、正殿、弘仁殿、觀音閣和正覺禪林等幾部分,廟內供奉有天后塑像及相傳天后曾搭乘過的大頭模型帆船,另有石獅鎮(zhèn)門,飛檐凌空,是一座富有中國民族文化特色的古建筑。廟的不同部分之間用石階和曲徑相通,曲徑兩旁的巖石上有歷代名流政要或文人騷客題寫的摩崖石刻。廟內的一塊洋船石尤為引人注目,上面雕刻著古代海船的圖形,船的桅桿上掛著一面寫有“利涉大川”的幍旗,是人們喜愛的“一帆風順”的圖景,據(jù)說已經有400年的歷史。媽閣廟倚山面海,風光宜人,古木參天,環(huán)境清幽。幾百年間文人雅士們留下了無數(shù)題詞石刻,更為這座古廟平添了幾分雅趣。
導游小姐說,每年春節(jié)和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媽祖生辰日,是媽祖閣香火最鼎盛的時候。從除夕午夜開始,不少善男信女紛紛來拜神祈福,廟宇內外,一片熱鬧,而誕期前后,廟前空地會搭蓋一大棚作為臨時舞臺,上演神功戲。香火旺盛,人潮如流,為澳門一大民俗景觀。
導游小姐領我們來到了被評為澳門新八景之一的盧廉若公園,園內各個景點分布得當,錯落有致,景色如詩如畫,頗具蘇州獅子林的格局,儼然一種幽雅、秀麗、恬靜的江南風情,給人一種“小中見大”的感覺。從正門進入公園,是一座書有“屏山鏡樓”4個大字的古色古香的圓形拱門,兩旁是長滿花和翠竹的林蔭小道,參天的榕樹,成片的竹林,盛開的鮮花掩映著亭臺樓閣、曲徑回廊、池塘橋榭、流水飛瀑、假山怪石。園內景點布局合理,建筑錯落雅致。奇峰怪石堆砌起玲瓏剔透、崢嶸百態(tài)的假山,山頂有涓涓流水潺潺跌落,形成了五疊瀑布,又注入假山腳下的小池塘,池塘中玉立著一位用巨石壘的古代美女。池邊垂柳依依,池內水明如鏡,白蓮搖曳,成群的非洲鯽魚游來游去,圓圓的荷葉和橫跨其上呈弧狀彎曲的九曲橋相映成趣。
我們在導游小姐引領下,登上了位于南灣新填海區(qū)D區(qū)域1號地段的澳門觀光塔。站在塔頂向下俯瞰,只見澳門半島和氹仔、路環(huán)兩島猶如蓮花漂浮在碧綠的海面上,東西望洋山、中國銀行大廈、葡京酒店等錯落有致地分布在遠方。過往船只像點點繁星一樣,經過兩條乳白色的跨海大橋,在澄碧的海面上畫出白色的曲線。澳門旅游塔觀景層最大的特色在于部分地面由透明玻璃鋪成,盡管厚達4厘米的強化玻璃能夠確保安全,但看到位于腳下200多米處的海面、公路和建筑,仍令人“不寒而栗”。我們走在這種透明的地面上,猶如在“空中漫步”,驚險、刺激、浪漫。
據(jù)導游介紹,澳門觀光塔是澳門新興的大型旅游設施,占地面積達13363平方米,1998年開始興建,總耗資10億元澳門幣,于2001年12月19日竣工揭幕,并正式接待游客。澳門觀光塔集觀光、會議、娛樂于一體,是全球十大觀光塔之一。塔身內安裝有3部時刻高速運轉的電梯,50秒內就可以將參觀者帶到223米高處的公眾觀景層,在以整體玻璃幕墻圍成的觀景層內,不但澳門大小景觀一覽無余,就連隔海相望的橫琴島、與澳門半島相連的珠海市區(qū)也都顯得近在咫尺。能見度高的時候,游客甚至可以眺望到幾十千米外香港的大嶼山及部分離島。
澳門雖然是一片彈丸之地,但是也曾經經歷過大自然滄桑變化的洗禮。它的自然地理歷史可以追溯到1.7億年前中生代時期的造山運動?,F(xiàn)在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huán)島的幾十米至100多米高的山頭,均是那時火山運動中巖漿噴射后形成的花崗巖遺存;而連接半島與珠海市拱北的狹長地帶(即蓮花莖)望夏山與大炮臺之間的地帶,氹仔島與大小氹山之間的地帶,以及路環(huán)島著名的黑沙灣一帶,則屬于250萬年前新生代第四紀的沉積巖時生成的地質結構。
我問導游:“澳門是怎樣被命名的?”
導游答:“澳門的中文名稱最早開始于明朝,是‘海灣之門’的意思。葡萄牙語中,澳門被稱為‘Macao’,這個烙著屈辱的名字與葡萄牙人的入侵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甅acao’一詞出自澳門著名的寺廟‘媽閣廟’的所在地亞媽港,是中文‘媽閣廟’的訛音,葡萄牙人開始將澳門稱為‘Amacao’或‘Amagao’,后來又將其簡化為‘Macao’。澳門還有香山澳、濠江、鏡湖、海鏡、媽閣、澳門街、梳打埠等眾多別名,追述其形成,則多半與澳門當?shù)氐牡乩硇蝿萦嘘P。澳門半島左右各有一座山,遠遠望去像是兩扇開啟的‘門’,半島周圍環(huán)繞著海水,這種地形一般被廣東人稱為‘澳’,整片土地結合在一起便為‘澳門’。澳門半島貌如一只長形的小瓜,伸向西南,媽閣為其尖端,舊時文人以“蓮花”、“蓮莖”來形容它,故昔日的澳門又有‘蓮山’、‘蓮島’之稱。過去,澳門北灣、南灣、西灣環(huán)抱海灣,如半邊圓鏡,故別名中又多見‘鏡’字。1883年,澳門和東帝汶(印尼)一起被合稱為葡萄牙的“海外省”,歸果阿(印度)管理。1887年葡萄牙通過《北京條約》取得澳門的‘永久占領權’,澳門實際上成為葡萄牙的‘’。1951年,葡萄牙經過內部修憲和改革管理體制,正式稱澳門為‘省’。1979年2月8日,中葡正式建立外交關系,1980年3月澳督伊芝迪將軍首次應邀正式訪問北京。此后中葡雙方高層來往不斷,地區(qū)間經濟和文化聯(lián)系日益緊密起來。中葡雙方通過反復的談判和磋商,將澳門回歸中國的日期定在了1999年12月20日。澳門歷史從此邁入了新的歷史里程,社會發(fā)展日趨穩(wěn)定,經濟蒸蒸日上。
我們邊說邊來到了中國銀行大廈,這是澳門的著名建筑,亦為澳門的最高建筑物,總面積逾4萬平方米,樓高160余米。澳門中國銀行新總部大樓無疑是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的象征。新大廈居高臨下,似乎在鳥瞰這一片小小的土地。它不僅是中國政府在澳門所擁有的商業(yè)資本的代表,還引伸著對本地土著居民受抑制的政治權力的維護,它在澳門的出現(xiàn)是具有實質性和政治意義的里程碑,標志著澳門在經歷了400余年外國統(tǒng)治后,中國政府在這里恢復和增加的權力和影響力。
愿澳門更加繁榮昌盛!
2008年2月24日于湖光花園
《智泉流韻》微信平臺
(3) 投稿者除了文章正文以外,必須隨郵件附上作者簡介和生活照一張。投稿者專用郵箱1493061055@qq.com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