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寫道:面子是中國精神的綱領,只要抓住這個,就像過去的拔住了鞭子一樣,綱舉目張,全身就都跟這走動了。
足以說明面子在人心中的位置,人人都知道“死要面子活受罪”,但沒有人放的下。面子就是在意別人眼中的自己,但實際是內(nèi)心不接納自己的表現(xiàn)。
所有的人都在尋求認同的模式:一種是自我認同;另一種是他人認同。當信心不足時,就在尋求他人認同。用“面子”支撐內(nèi)心的自卑。
那種為了面子支撐起來的人生都不是自己的人生。真正的人生是完全接納自己。只要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人生才屬于自己。
用面子支撐里子,是沒有勇氣接納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卑心理。只是程度不同。沒有完美的人,有人覺得矮了,胖了,瘦了,高了。有社會地位的覺的沒有和諧關系,有和諧關系的又覺的沒有別人那么成功。
因為每個人都在關注自己稀缺的東西,什么是稀缺?就是擁有的滿足不了需要的。但生活是多面的。只關注稀缺,就不會關注天空,也不會關注大地。
阿德勒曾舉了這樣的例子:三個小孩在獅子籠子前面。一個孩子躲在母親的背后,全身發(fā)抖的說到:“我要回家”;第二個小孩站在原地,臉色蒼白,聲音發(fā)抖的說:“我一點都不怕”,第三個小孩盯著獅子,問媽媽:我可以向他吐口水嗎?
這三個孩子都感受到自己的劣勢,并按照自己的模式表達出來。一個表現(xiàn)刻板印象的自卑;一個表現(xiàn)出自卑者常用語掩飾不完美之處的手法:否認;還有一個表現(xiàn)出自卑者慣用的行為:假裝自己很強大。
那種為了面子假裝的強大也是自卑的表現(xiàn)。真正的強大,只會關注自己,無須證明給誰看,除了你自己沒有人在意你的長相。
與其為了面子掩飾自己,不如讓里子強大起來,有時候低頭,也是為了看清腳下的路。只管奔跑,何必在意風向。順風不見的好,逆風也不見的差。
當你真正學會放下別人的認同,就有了欣賞自己的勇氣。學會欣賞才不會抱怨,才會隨遇而安。李叔同放下別人向往的生活,變成了著名的弘一大師;釋迦牟尼放下王子的身份,成了影響千百年來的佛陀。
我們成不了“弘一”,也成不了“佛陀”,但可以成為真正的自己。為了面子生活,那不是自己,而是別人眼中的自己;為了里子成長,才是真正的自己。用一份淡定,一份從容,一份不卑不亢走自己的路,感悟自己的人生。
在李叔同的“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的詩里感受生命最重要的東西,道出了人生的放下,珍惜,相聚,擁有.....這才是我們想要的面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