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和兒子讀“大學”,希望給孩子養(yǎng)成“”格物致知“”的習慣。也對“正心修身”有了更深的理解。
以前讀過,沒有太多的感觸?,F(xiàn)在想來,在于讀書太少,沒有實踐。只是知道道理,沒有把道理變成行動,也就感受不到大學的智慧。
當覺知自己的行為,覺知自己覺知的時候,也就理解了大學。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憤懥,這不得其中;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意思是說:修身之道首先在于正心,情緒有偏移,行為就不正。心中有憤怒,有恐懼,有喜好,有憂慮,都是心不正。如果心不在應在的地方,雖然眼睛在看卻什么也看不見,耳朵在聽卻什么也聽不見;雖然吃東西,卻品嘗不出什么滋味。
正心就是處在當下的能力。憤怒的產生源于情緒的誘因,正如古羅馬奴隸哲學家愛比克泰德說的:讓你痛苦的并不是發(fā)生的事,而是對這件事的想法;想法源于過去的經歷。還有憤怒里的遷怒,只有覺知到自己的覺知,才能覺知到遷怒的源頭。
對于恐懼,恐懼源于未知,當看清事物的本質,恐懼也就消失了。心經上寫到:心無掛礙,無憂恐懼,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想的多,做的少??謶植艜霈F(xiàn)。
憤懥,恐懼,憂慮,喜好都是人之常情。正心并不是讓這些情緒消失,而是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如何釋放和調整。這才是正心修身。
情緒失控在于“心不在焉”,心不在焉的時候,情緒釋放是機械式的,就是說,大腦是空白的,被潛意識控制,所以為了一句話爭執(zhí),事后后悔,然后再犯。
當開始覺知自己的行為,才能覺知自己的思想。一行禪師的《正念的奇跡》;??斯赝欣摹懂斚碌牧α俊范际侵v正心,只是用了不同的表達方式。
結合起來看,更容易理解大學的智慧。就是告訴你:走路時走路,吃飯時吃飯。吃飯時想著走路的事,當然體會不到食物的滋味。
當能覺知到行為,也就覺知到思想,一粒沙,一朵花;鳥鳴花香;有了處在當下的能力。
古今中外的書籍,心理,佛學,儒家的道理都是相通。當理解不了心理學,就去讀佛教的書,當理解不了佛教的書,就去讀儒家的書,總有一本書讓你明白。一通百通。
再回到問題的起點,如何正心,書當然要讀,當讀了覺得效果不明顯,雖說出很多道理,但還是控制不了情緒,說明缺少了“行”;怎么“行”,格物致知,每天堅持做。
就像走路時去覺察腳落地時的感受;吃飯時,有意識的控制咀嚼的速度;經常做禁語的練習;有意識的遠離手機。當每天堅持任何一項,都會從中領悟到“正心”的力量。
學習情緒管理,自我成長,100天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自己,365元/年。
1、一對一溝通。
2、如何選書
3、如何寫作
4,如何愛上自己
5、贈送禪跑資料一份。
6、贈送自愈與自悟之道
我是大侃,已堅持1232篇,閱讀過去的文章可關注公眾號“大侃說”。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