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1〕:亨〔2〕,君子有終〔3〕。
【注釋】
〔1〕謙:卦名,下艮(?)上坤(?),象征“謙虛”?!夺屛摹罚骸爸t,卑退為義,屈己下物也。”
〔2〕亨:指謙虛待物,必致亨通?!墩x》:“謙者,屈躬下物,先人后己;以此待物,則所在皆通,故曰'亨’也?!?/p>
〔3〕君子有終:《正義》:“小人行謙,則不能長久,唯君子有終也?!?/p>
【譯文】
《謙》卦象征謙虛:亨通,君子能夠保持謙德至終。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1〕,地道卑而上行〔2〕。天道虧盈而益謙〔3〕,地道變盈而流謙〔4〕,鬼神害盈而福謙〔5〕,人道惡盈而好謙〔6〕。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7〕:君子之終也〔8〕。
【注釋】
〔1〕天道下濟而光明:《正義》:“下濟者,謂降下濟生萬物;光明者,謂三光垂耀而顯明也?!?/p>
〔2〕地道卑而上行:此句合前句,以“天”、“地”之道均謙下而致“光明”、“上行”,釋卦辭“謙,亨”之義?!墩x》:“地體卑柔而氣上行,交通于天以生萬物也?!?/p>
〔3〕天道虧盈而益謙:《集解》引崔憬曰:“若日中則昃,月滿則虧,損有余以補不足,天之道也?!?/p>
〔4〕地道變盈而流謙:流,《正義》釋為“流布”,即流散盈滿以廣布于虛處,含“充實”之義。《集解》引崔憬曰:“高岸為谷,深谷為陵,是為變盈而流謙,地之道也?!?/p>
〔5〕鬼神害盈而福謙:此謂驕盈者為鬼神所害,謙恭者為鬼神所祐?!都狻芬捭皆唬骸爸扉T之家,鬼闞其室;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是其義也?!?/p>
〔6〕人道惡盈而好謙:《集解》引崔憬曰:“滿招損,謙受益,人之道也。”以上四句,泛舉“天道”、“地道”、“鬼神”、“人道”為例,說明宇宙間的事理無不抑盈揚謙,進一步申明卦辭“謙,亨”之義。
〔7〕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此謂謙虛者無論地位高低,均可受益,《集解》引孔穎達曰:“尊者有謙而更光明盛大,卑者有謙而不逾越?!?/p>
〔8〕君子之終:此句歸結前兩句之義,說明只有“君子”才能處尊、卑均不改其謙,并釋卦辭“君子有終”?!都狻芬追f達曰:“言君子能終其謙之善,而又獲謙之福?!卑福恕敖K”字兼含兩義:一、君子始終守謙,二、君子終獲謙福。
【譯文】《彖傳》說:謙虛,亨通。譬如天的規(guī)律是下降濟物而天體愈顯光明,地的規(guī)律是低處卑微而地氣源源上升。天的規(guī)律是虧損盈滿、補益謙虛,地的規(guī)律是變易盈滿、充實謙虛,鬼神的規(guī)律是危害盈滿、施福謙虛,人類的規(guī)律是憎惡盈滿、愛好謙虛。謙虛的人高居尊位、道德更加光明,下處卑位、人們也難以超越:只有君子能夠保持謙德至終啊。
《象》曰:地中有山,謙〔1〕;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2〕。
【注釋】
〔1〕地中有山,謙:釋《謙》卦上坤為地、下艮為山之象?!都狻芬嵭唬骸棒逓樯剑榈?。山體高,今在地下;其于人道,高能下下:謙之象?!?/p>
〔2〕裒多益寡,稱物平施:裒,音póu,《釋文》“鄭、荀、董、蜀才作'捊’(音póu),云'取也’”,《說文》:“捊,引取也”(案,《說文》無“裒”字,據(jù)其引《詩經·小雅·常棣》“原隰裒矣”作“捊”,可知兩字音同互假);稱,讀chèng,猶言“權衡”。這是說明“君子”觀《謙》卦之象,悟知事物不可盈滿,故取多益寡、均平施物?!冻虃鳌罚骸吧蕉诘叵?,是高者下之、卑者上之,見抑高舉下、損過益不及之義;以施于事,則裒取多者,增益寡者,稱物之多寡以均其施與,使得其平也?!?/p>
【譯文】
《象傳》說:高山低藏在地中,象征“謙虛”;君子因此引取過多、補充不足,權衡各種事物、公平地施予。
【說明】
《大象傳》謂“地中有山”,似又含有外雖謙卑而內實高大之意。程頤指出:“不云'山在地中’,而曰'地中有山’,言卑下之中,蘊其崇高也?!保ā冻虃鳌罚?/p>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1〕。
【注釋】
〔1〕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謙謙,猶言“謙而又謙”。此謂初六陰柔謙遜,低處下卦之下,有“謙謙”之象;以此涉難,所往必“吉”?!锻踝ⅰ罚骸疤帯吨t》之下,謙之謙者也。能體'謙謙’,其唯君子;用涉大難,物無害也?!?/p>
【譯文】
初六,謙而又謙的君子,可以涉越大河巨流,吉祥。
《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1〕。
【注釋】
〔1〕卑以自牧:《群經平議》:“《荀子·成相篇》'請牧基,賢者思’,楊倞注曰'牧,治也’。然則'卑以自牧’者,卑以自治也?!斗窖浴吩?牧,治也’,又曰'牧,察也’,司、察二義與'治’義相近。”據(jù)此,“牧”猶今語“制約”。案,王注訓“牧”為“養(yǎng)”,于義亦通。
【譯文】
《象傳》說:“謙而又謙的君子”,說明初六用謙卑來制約自己。
【說明】
此爻處《謙》之始,其位最下。能以“謙謙”獲“吉”,即《彖傳》“卑而不可逾”之義。但若沒有厚實的“道德”基礎和必要的“克己”精神,是難以做到的。爻辭稱“君子”、《象傳》謂“自牧”,正寓此理。
六二,鳴謙,貞吉〔1〕。
【注釋】
〔1〕鳴謙,貞吉:鳴,指名聲外聞。此謂六二柔順居中,謙聲外聞,以守正獲吉,《王注》:“鳴者,聲名聞之謂也。得位居中,謙而正焉?!?/p>
【譯文】
六二,謙虛名聲外聞,守持正固可獲吉祥。
《象》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1〕。
【注釋】
〔1〕中心得:《周易口義》:“言君子所作所為,皆得諸心,然后發(fā)之于外,則無不中于道也。故此謙謙皆由中心得之,以至于聲聞流傳于人,而獲自正之吉也?!?/p>
【譯文】
《象傳》說:“謙虛名聲外聞、守持正固可獲吉祥”,說明六二靠中心純正贏得名聲。
【說明】
謙虛的美德,因純誠積于中心所致;越享有名聲,越須保持“中正”的內質。故爻辭強調“貞”則能“吉”。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1〕。
【注釋】
〔1〕勞謙,君子有終,吉:此謂九三為卦中唯一的陽爻,居下卦之終,以剛健承應于上,猶勤勞而又謙虛,故以“有終”獲“吉”?!锻踝ⅰ罚骸熬又t之世,何可安尊?上承下接,勞謙匪解,是以吉也?!?/p>
【譯文】
九三,勤勞謙虛,君子保持謙德至終,吉祥。
《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1〕。
【注釋】
〔1〕萬民服:指九三居下卦高位,以“勞謙”服眾。此即爻辭“有終,吉”之義?!兑鬃胙浴罚骸叭f民服,謂有終而吉也。”
【譯文】
《象傳》說,勤勞謙虛的君子,廣大百姓都服從他。
【說明】
九三位處上、下之際,行事頗多艱難。故既要守謙不驕,又要勤勞不息。胡炳文曰:“所謂'勞’者,即《乾》之'終日乾乾’?!保ā吨芤妆玖x通釋》)
六四,無不利,?謙〔1〕。
【注釋】
〔1〕無不利,?謙:?,音huī,《說文》“裂也”,《段注》:“?謙者,溥散其謙,無所往而不用謙,'裂’義之引申也”,此與《本義》所謂“發(fā)揮其謙”同。這兩句說明六四處三之上、五之下,柔順得正,無論對上對下,均能發(fā)揮“謙”德,故“無不利”?!锻踝ⅰ罚骸疤幦隙弥t焉,則是'自上下下’之義也;承五而用謙順,則是'上行’之道也?!?/p>
【譯文】
六四,無所不利,發(fā)揮擴散謙虛的美德。
《象》曰:“無不利?謙”,不違則也〔1〕。
【注釋】
〔1〕不違則:《程傳》:“凡人之謙,有所宜施,不可過其宜也?!薄拔┧囊蕴幗?,據(jù)勞臣之上,故凡所動作,靡不利于施謙,如是然后中于法則。故曰'不違則’,謂得其宜也。”
【譯文】
《象傳》說:“無所不利、發(fā)揮擴散謙虛的美德”,說明六四不違背謙虛的法則。
【說明】
六四處“多懼”之位,乘三承五,其“利”在于敬慎自修、努力“?謙”。朱熹曰:“示不敢自安之意?!保ā侗玖x》)是也。
六五,不富〔1〕,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2〕。
【注釋】
〔1〕不富:謂六五陰虛失實(參閱《泰》六四注),此處喻“虛懷謙遜”之義。
〔2〕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以,猶“與”;鄰,指四、上兩爻(“以”、“鄰”之義可參閱《泰》六四注)。這兩句說明六五柔中居尊,既能廣泛施謙于下,又能協(xié)同居上者共伐驕逆,使“天下”盡歸“謙”道;故爻辭先言“不富”,再稱“以其鄰利用侵伐”,如此則“無不利”。案,《王注》以“不富以其鄰”連讀為句,訓“以”字為“用”,認為六五“居于尊位,用謙與順,故能不富而用其鄰也;以謙順而侵伐,所伐皆驕逆也?!贝苏f于義可通。
【譯文】
六五,虛懷不有富實,與近鄰一起都利于出征討伐,無所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1〕。
【注釋】
〔1〕征不服:《古周易訂詁》:“侵伐非黷武。以其不服,不得已而征之,正以釋征伐用謙之義?!?/p>
【譯文】
《象傳》說:“利于出征討伐”,說明六五是征伐驕橫不順者。
【說明】
有謙必有驕,有順必有逆。六五以“謙”德居尊位,對順從者自然施之以謙,但對驕逆者卻不可一味用謙姑息,而要以“侵伐”制服。此與《大象傳》“裒多益寡,稱物平施”之義正合。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1〕。
【注釋】
〔1〕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邑,《說文》“國也”;“邑國”《正義》釋為“外旁國邑”,指較近之處。這兩句說明上六居《謙》卦極位,有謙極而名聲遠聞之象(案,二、上均言“鳴謙”,上居高“鳴”于下,二處內“鳴”于外,兩者特點不同);以此“行師”討逆,所征僅限于“邑國”,故所行必“利”?!墩壑小芬慰唬骸八髦褂谝貒?,毋敢侵伐,亦謙之象?!?/p>
【譯文】
上六,謙虛名聲遠聞,利于帶兵作戰(zhàn)、征討相鄰四方小國都邑。
《象》曰:“鳴謙”,志未得也〔1〕;“可用行師”,征邑國也。
【注釋】
〔1〕志未得:上六位高謙極,足以感化眾人;但畢竟還有驕逆不順者,故其安定“天下”之志尚未完全實現(xiàn)。《折中》:“其志未得者,乃未能遂其大同之心?!?/p>
【譯文】
《象傳》說:上六“謙虛名聲遠聞”,是說其心志尚未完全實現(xiàn);“可以帶兵作戰(zhàn)”,是說只征討四旁都邑。
【說明】
上六有“鳴謙”之德,順從者必眾,背逆者必寡,這是利于“行師、征邑國”的重要條件。朱熹曰:“謙極有聞,人之所與,故可用行師?!保ā侗玖x》)
【總論】
《尚書·大禹謨》稱“滿招損,謙受益”,自古以來被人奉為至理名言。《謙》卦大義,即主于贊揚“謙虛”美德。卦辭指出“謙,亨,君子有終”,正表明“謙”道美善可行。周公旦曾經借此告誡伯禽曰:“《易》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國家,小足以守其身:謙之謂也?!保ā俄n詩外傳》卷三引)全卦六爻,一一揭示行謙必益的道理:初六卑下“謙謙”,無往不吉;六二謙德廣聞,中正獲吉;九三勤勞謙虛,“有終”致吉;六四發(fā)揮其謙,無所不利;六五居尊行謙,亦“無不利”;上六謙極有聞,利于“行師”。胡一桂曰:“《謙》一卦六爻,下三爻皆吉而無兇,上三爻皆利而無害?!兑住分屑?,罕有若是純全者:謙之效故如此也。”(《周易本義附錄纂疏》)然而,“謙”與“驕”又是相對立而并存的現(xiàn)象,欲使“天下歸謙”,必當平“驕”去“逆”。五、上兩爻有“侵伐”、“行師”之象,正見此義;《大象傳》謂“裒多益寡,稱物平施”,亦寓此旨。馬振彪云:“君子以德服人,然有時亦不得不用兵”,“周公東征,四國是皇”;“其用行師,志雖未得,所以濟謙德而妙其用,平天下之不平者一歸于平,故五、上兩爻言'征伐’也”(《周易學說》)??梢?,《周易》作者在強調“謙”的思想的同時,還注意到排除“驕逆”的一面:這又是本卦辯證觀念的體現(xià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