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在《善生經(jīng)》中列出了不善用財富的六種行為:耽湎于酒,賭博,行為放蕩,沉溺于歌舞娛樂,結交惡友,懈怠墮落。身為家長,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讓孩子從小懂得該如何合理有效地支配自己的財富,不僅要讓孩子時刻警惕以上六種不良行為習慣,在對所擁有財富的支配上,父母還應該教導孩子以下事情:
一、花錢不要大手大腳。
父母每天辛勤工作,省吃儉用努力攢錢,就是為了能給孩子提供一個衣食無憂的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墒?,如果家長一味地滿足孩子的物質(zhì)需求,而不關心孩子的內(nèi)心需求,就勢必會讓孩子養(yǎng)成花錢大手大腳的壞習慣。
二、遠離吝嗇。
所謂吝嗇,是指一味斂財、守財,當用不用,當與不與。這種心態(tài)是被財富枷鎖束縛得最緊的人所獨有的。吝嗇有害于社會。因為,今天給經(jīng)濟帶來活力的不是吝嗇的人,而是那些“把錢大量分散出去(當然,在道德上,在社會上要正當)并拼命勞動的人”。
如果一個人總是在不斷的聚積財富,卻吝嗇得不愿意為他人甚至自己花費一分錢,那他要那么多的錢又有什么用呢?他的人生又怎么可能快樂?他分明是在浪費自己的辛勤勞動!我們必須要讓孩子明白:賺錢不是我們?nèi)松哪康?,而是我們改善生活狀況的一種手段,我們之所以要努力的去賺錢,是為了讓我們生活得更愉快。
在對孩子的理財教育中,我們要教會孩子合理的支配自己的財富收入,用自己有限的財富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一定要提醒孩子:切不可走向以上兩種極端——揮霍和吝嗇。
三、樂善好施。
“富人在道義上有義務把他們的一部分財產(chǎn)分給窮人”。一旦孩子成了富人,在滿足自身合理有度的需求之外,該怎樣支配自己的財富呢?正確的答案是:把財富獻給社會。我們追求財富增長的目的,不是為了滿足一己的貪欲,而是為了獲得一種行善的工具,只有將財富當作“行善的工具”去追求,才能使財富發(fā)揮出更大的作用和意義。
當然,我們在分配自己的財富時,可以首先把財富用在謀求自身的幸福上,因為只有使自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提高了自身的素質(zhì),自己才能夠更好的服務于社會,為人類的發(fā)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不過,這并不是說我們應該把自己的財富全部用于自身需求,我們應該教育孩子學會樂善好施。要告訴孩子:我們的財富都直接或間接的來自大自然,更離不開社會眾生的幫助與支持。所以,在支配自己財富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回報社會、回饋大自然,更要對父母、師長心懷感恩,全力去幫助和照顧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如果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能做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那么,人間就會充滿溫暖和溫情,許多的社會問題也就會迎刃而解,我們的社會也就會步入良性發(fā)展。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對財富的渴望是人獲取財富的動力,愛錢并不可恥,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只有通過正當途徑,通過自己辛勤勞動獲取財富的人才是真正的富人。家長一定要隨時引導孩子養(yǎng)成有選擇的、適度的科學消費習慣,要讓孩子領悟“只買對的,不買貴的”的道理,教育孩子正確地看待社會上普遍存在的消費誤區(qū),以避免其對孩子的消費觀念和行為造成不良影響。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夠讓孩子真正的學會支配財富,讓孩子花的錢變得更有意義和價值。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