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春期,每一個看上去叛逆、難以接近的孩子,都需要父母強有力的支持。
青春期孩子拒絕溝通,不是不需要溝通。恰恰相反,他們在學習壓力、升學壓力的重壓下遭遇這場身心巨變,卻又局限于知識、經(jīng)驗、能力等的不足,所以更需要父母的情感支持。
改掉對待孩子的行為模式和反應模式,父母才能贏得他們的配合。
不要替他做主,讓他獨立自主:如果你想在孩子的青春期乃至以后對孩子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你就必須轉(zhuǎn)變自己的角色,成為一個顧問,重新上崗。不要像領(lǐng)導一樣“管理”孩子,而應該像顧問一樣,賦予孩子更多自主權(quán)。
比如當孩子長時間看電視卻不學習時,可以這樣說:“你是不是該看書了?不過你要真想看就自己決定。我覺得(加重語氣)你應該看書了?!?/p>
孩子就算當時沒有做出改變,但他心里知道父母是對的,會把父母的話當回事,背后也許會悄悄做出改變。
青春期的孩子更在意自己的獨立人格,當他有選擇權(quán)的時候,他才是有自我的,才能成長為理智、成熟的大人。
當孩子發(fā)現(xiàn)你尊重他時,他是會講理的。尊重孩子的父母,才能得到孩子的尊重。
曾成功勸說幾十個青少年放棄自殺念頭的中年男人徐世海,經(jīng)常與那些內(nèi)心絕望的“約死群”孩子一聊就是四五個小時。他的溝通方式是:從不反駁孩子的話,順著他們說。
曾有個高二女孩背負著全家的期待備戰(zhàn)高考,壓力很大,想請假調(diào)整,父親卻罵她“在家等死”,她覺得父母不愛自己,想要自殺。
徐世海第一句話就順著她的心思說:“全國學生那么多,都去清華、北大也坐不下呀……”這句話讓女孩感到自己被理解了,慢慢打開心扉,后面的道理也能聽進去了,重新恢復心情備考。
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渴望得到比自己地位高的人的認同。父母與其對孩子針尖對麥芒硬碰硬,不如先順著他們說,先打消他們的戒備心理,后面的話才能好好說。
不要嘮叨,建立“互動式”交流:針對青春期孩子不愿意交流,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陸士楨給了一個建議:與孩子建立“談話”式的平等溝通,交流方式是你說一句我說一句,而不是家長一味訓斥或者是家長喋喋不休,孩子沉默不語。
談話時,要說“我”怎樣怎樣,卻不教訓孩子“你”怎樣怎樣。以平等的姿態(tài)讓孩子談自己的體會、看法、煩惱,也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對事情的看法、工作的煩惱等。
不教育,只談心,把孩子當同事一樣交流。而且這樣的談心模式,最好在青春期前就要建立起來??梢怨潭ㄕ勗挄r間,比如晚飯后,睡覺前,或者周末。也可以固定談話地點,比如孩子的房間、公園里,或者把孩子請到一個溫馨的場所吃飯,讓孩子在放松的環(huán)境中敞開心扉。習慣跟家長談心的孩子,即使青春期來了、甚至長大后,都能跟父母有很好的平等交流關(guān)系。
桃兒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