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ing:世界與我,原本陌生,為何我們內心都充滿無盡的欲望。萬歷十五年,在散文里面,它的歷史水平最高,在歷史里面,它的散文水平最高。
文/如海
昨天是世界讀書日,我沒有寫字,讓別人以為我看書去了。
人為什么會有這樣虛偽和矯情的想法呢?我覺得這不僅僅是源于一種虛榮的心理,而是我們太在意別人的眼光,總想給別人呈現自己的偉岸和不凡。生命越往前行,就越想凸顯自我的不同,站在這個世界的頂峰,感受萬眾仰慕膜拜的興奮,說是自我的意淫也罷自嗨也罷,我們就是鐘情這樣的陶醉。被人記得,一度就是我們一直談論的理想。
利,是我們披著世俗皮囊一路尋求過來的,而名,則是我們與生俱來所覬覦和窺視的。被全世界記得,我曾豪情萬丈,這樣的榮光和際遇,幾乎是每個人內心最貪婪的渴望。沒有人天生愿意籍籍無名,沒有人甘愿一世默默無聲,生命的尊嚴從來就沒有生存的價值重要。
但不是人人都能得償所愿,大多數人注定像流星一樣劃過天空,曇花一現,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社會的游戲規(guī)則與人內心的訴求無法總是相符。我們在談論三觀的時候冠冕堂皇、剛正不阿,在做著對社會有益的事情并力求符合完美的價值觀,但另一方面內心對權力和利益的貪婪有增無減。每一個人都是矛盾的、煎熬的,社會的現實,往往就是徹底改變我們青春的模樣,我們終于變成自己不想成為的人。
得到的自然喜不自勝,而在貪婪的邊緣游走,總有失去的哀嚎者。那些在權力和利益的漩渦里被吞噬的人,往往不一定幡然醒悟,但一定會痛心疾首看破看透,恍然覺得平凡才是真,但國家機器的兇悍,再以不給他們平凡為人的機會。
在落寞的時刻,日落黃昏,他們悲痛欲絕:曾經想讓全世界記得我,如今卻想讓全世界忘了我。
最近熱播的人民的名義,也無法脫俗地談到明史?;蛟S是因為以史為鑒,最具有參考價值的當數明史。那本連王小波都無法挑剔的萬歷十五年,被黃仁宇用貌似平淡卻很有力量的敘述,淡然地勾勒出人生困境。我不喜歡政治,我卻喜歡歷史,而連同不喜歡歷史的人,讀萬歷十五年都有戚戚焉。
萬歷十五年,我準備好好地讀一讀。要知道小時候,我父親是多么希望我能夠混跡到官場,仕途之路,是萬千父輩的殷切希望。不過,讀書與官場無關,我更看重萬歷十五年關于人性的剖析和思考。
世間已無張居正,最極端的清官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孤獨的將領戚繼光,自相沖突的哲學家李贄。黃仁宇的寫作,把一個橫斷面截開后來看前因后果,才發(fā)現歷史是由人構成的,是人的細節(jié)、感情、欲望所驅動的,而非普通歷史書那種平鋪直敘、四平八穩(wěn)、理所當然的邏輯。
讀書不應該是一天的事情?!澳悻F在的氣質里,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愛過的人?!边@是關于讀書最激勵人心的動員。略過這浮華的世界,尋求自我的片刻寧靜,讓書來陪伴靈魂吧。
網上有關于讀書到底有什么用的經典話語,我覺得說到了極致。
1、腳步不能丈量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
2、今天多學一點知識,明天就少一句求人的話。
3、我想,我們的堅持是為了,就算最終跌入繁瑣,洗盡鉛華,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同樣的后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yǎng)。
4、拓寬靈魂的廣度和寬度,能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擁有處變不驚的內心。
5、我讀書為的就是不遇到我不想遇到的人。
讓內心少一分浮躁和矯情,來一起讀讀《萬歷十五年》。讀書,也可以為的就是遇到我想遇到的人。多讀書,縱然我們依然平凡,但努力過,也決計不會感到平庸,不會赍志以沒(指懷抱著未遂的志愿而死去),抱恨終天。老了的時候,就很很自豪地說,我乃狷介之士(指孤僻高傲,不肯同流合污之人)。
看,萬歷十五年是不是很好的一本書,可以學好多個不錯的成語。
聯系客服